单裂隙热储热流耦合数值模拟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3 00:18
为探究影响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GeothermalSystem,EGS)高效运行的各项因素,以单裂隙热储为研究对象,基于裂隙岩体热流耦合数学模型,对单裂隙下EGS热流耦合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实现对裂隙岩体温度场与渗流场的耦合求解,分析热储层内渗流、温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基岩渗透率、热传导系数等岩体热物性参数变化;裂隙宽度、裂隙流流速、开采时间等基本计算参数变化对裂隙岩体渗流与传热的影响,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基岩渗透率与热传导系数增大会使系统运行寿命提高,裂隙宽度及裂隙流流速对热开采效率的影响呈现正相关性。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强型地热系统垂直裂隙热储热开采过程数值模拟[J]. 胡剑,苏正,吴能友,翟海珍,曾玉超. 可再生能源. 2014(06)
[2]增强型地热系统研究综述[J]. 郭剑,陈继良,曹文炅,蒋方明. 电力建设. 2014(04)
[3]二维裂隙岩体渗流传热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数值计算方法[J]. 陈必光,宋二祥,程晓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1)
[4]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开发技术进展[J]. 许天福,张延军,曾昭发,鲍新华. 科技导报. 2012(32)
[5]中国大陆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J]. 汪集旸,胡圣标,庞忠和,何丽娟,赵平,朱传庆,饶松,唐晓音,孔彦龙,罗璐,李卫卫. 科技导报. 2012(32)
[6]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试验与性能特征研究进展[J]. 曾玉超,苏正,吴能友,王晓星.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2(03)
[7]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技术研究进展[J]. 王晓星,吴能友,苏正,曾玉超.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1)
[8]裂隙岩体流热耦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J]. 张树光,徐义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9]裂隙岩体流-热耦合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 张树光,李志建,徐义洪,张传成. 岩土力学. 2011(08)
[10]增强地热系统EGS的人工热储技术[J]. 康玲,王时龙,李川.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09)
博士论文
[1]地热对井裂隙岩体中渗流传热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 陈必光.清华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裂隙岩体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 王曌龙.中国矿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724332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强型地热系统垂直裂隙热储热开采过程数值模拟[J]. 胡剑,苏正,吴能友,翟海珍,曾玉超. 可再生能源. 2014(06)
[2]增强型地热系统研究综述[J]. 郭剑,陈继良,曹文炅,蒋方明. 电力建设. 2014(04)
[3]二维裂隙岩体渗流传热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数值计算方法[J]. 陈必光,宋二祥,程晓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1)
[4]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开发技术进展[J]. 许天福,张延军,曾昭发,鲍新华. 科技导报. 2012(32)
[5]中国大陆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评估[J]. 汪集旸,胡圣标,庞忠和,何丽娟,赵平,朱传庆,饶松,唐晓音,孔彦龙,罗璐,李卫卫. 科技导报. 2012(32)
[6]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试验与性能特征研究进展[J]. 曾玉超,苏正,吴能友,王晓星.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2(03)
[7]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技术研究进展[J]. 王晓星,吴能友,苏正,曾玉超.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1)
[8]裂隙岩体流热耦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J]. 张树光,徐义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9]裂隙岩体流-热耦合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 张树光,李志建,徐义洪,张传成. 岩土力学. 2011(08)
[10]增强地热系统EGS的人工热储技术[J]. 康玲,王时龙,李川.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09)
博士论文
[1]地热对井裂隙岩体中渗流传热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 陈必光.清华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裂隙岩体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 王曌龙.中国矿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724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72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