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温、降水和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多模式预测
发布时间:2023-02-12 11:22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繁发生。据报导,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极端事件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将对人们的生活及生存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气候变暖也将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洪涝灾害和高温热浪等事件严重。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非传统安全,持续威胁着人类。而极端气候具有突发性强、造成的损失大等特点,研究极端气候的变化对气象灾害的预防以及决策有重要的作用。论文利用气象站数据及28个GCM的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七个气候分区的极端高温、低温、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的趋势、频率、周期等时空演变规律。在RCP4.5和RCP8.5两个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下,利用NWAⅠ-WG统计降尺度模型对28个大气环流模型(GCM)进行统计降尺度,并预测了2020-2100年间极端气温、降水和干旱的变化规律;玉米小麦物候期变化及其受极端温度的影响。论文获得的主要结论有:(1)极端温度指标变化规律表明,无论是历史还是未来,霜冻天数(FD0)和冷夜天数(TN10p)呈现下降趋势,而酷热天数(TD30)、最低温(TNn)、暖昼天数(TX90p)和最高温(TXx)呈现增长趋势。与1961-2000年相比,20世纪90年代,在RCP4....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GCM在气候变化应用的研究进展
1.2.2 极端气温研究进展
1.2.3 极端降水研究进展
1.2.4 极端干旱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概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极端气温时空演变及其预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统计降尺度
2.1.3 极端温度指数
2.1.4 泰勒图法
2.1.5 趋势检验
2.1.6 小波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气候模式评价及选择
2.2.2 历史期间的极端温度变化
2.2.3 未来极端气温的变化
2.2.4 极端气温指数在冬季和夏季的时空分布
2.2.5 极端气候的周期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极端气温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作物生育期的计算
3.2 结果分析
3.2.1 生育期计算值验证
3.2.2 生育期的时空变化
3.2.3 生育期的预测
3.2.4 生育期与极端气温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典型年极端降水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极端降水指数
4.1.2 数据来源
4.2 结果分析
4.2.1 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分析
4.2.2 极端降水空间变化
4.2.3 极端降水典型年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极端降水频率分析及其预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频率分析方法
5.1.2 气候模式加权平均
5.2 结果分析
5.2.1 极端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5.2.2 CDF的选择
5.2.3 不同重现期下极端降水空间分布
5.2.4 多模式加权平均
5.2.5 极端降水预测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极端干旱预测
6.1 材料与方法
6.1.1 SPEI干旱指标
6.1.2 极端干旱
6.2 结果分析
6.2.1 干旱的历史变化
6.2.2 极端干旱预测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极端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结果
7.1.2 作物生育期变化特征及其受极端气温的影响
7.1.3 极端降水典型年特征
7.1.4 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及其预测
7.1.5 极端干旱变化特征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1014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GCM在气候变化应用的研究进展
1.2.2 极端气温研究进展
1.2.3 极端降水研究进展
1.2.4 极端干旱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概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极端气温时空演变及其预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统计降尺度
2.1.3 极端温度指数
2.1.4 泰勒图法
2.1.5 趋势检验
2.1.6 小波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气候模式评价及选择
2.2.2 历史期间的极端温度变化
2.2.3 未来极端气温的变化
2.2.4 极端气温指数在冬季和夏季的时空分布
2.2.5 极端气候的周期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极端气温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作物生育期的计算
3.2 结果分析
3.2.1 生育期计算值验证
3.2.2 生育期的时空变化
3.2.3 生育期的预测
3.2.4 生育期与极端气温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典型年极端降水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极端降水指数
4.1.2 数据来源
4.2 结果分析
4.2.1 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分析
4.2.2 极端降水空间变化
4.2.3 极端降水典型年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极端降水频率分析及其预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频率分析方法
5.1.2 气候模式加权平均
5.2 结果分析
5.2.1 极端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5.2.2 CDF的选择
5.2.3 不同重现期下极端降水空间分布
5.2.4 多模式加权平均
5.2.5 极端降水预测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极端干旱预测
6.1 材料与方法
6.1.1 SPEI干旱指标
6.1.2 极端干旱
6.2 结果分析
6.2.1 干旱的历史变化
6.2.2 极端干旱预测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1.1 极端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结果
7.1.2 作物生育期变化特征及其受极端气温的影响
7.1.3 极端降水典型年特征
7.1.4 极端降水频率特征及其预测
7.1.5 极端干旱变化特征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1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74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