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丘红壤区水热交换特征及蒸散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00:07
红壤区不同时间尺度水热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蒸散变化规律及蒸散模型适用性,对充分掌握研究区水热资源及区域耗水规律有重要意义,还能为有效灌溉和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的低丘红壤区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大孔径闪烁仪(LAS)数据、自动气象站数据及土壤热通量数据为研究资料,分析了试验区2017-2019年逐日、逐旬、逐月能量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与主导因子,对比分析四种模型的区域适用性,为研究区水热资源调控及防旱抗旱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能量平衡各分量典型天气条件下一般呈单峰型变化,变化规律为昼高夜低,且受天气状况影响明显。旬、月尺度下潜热通量与净辐射变化较为同步,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一般随月份递减,感热通量则相反,最大值出现在9、10月。总体上2019年净辐射通量最大,2018年潜热通量最大。不同年份、不同时间尺度下研究区能量交换的主要形式均是潜热交换,感热交换次之。(2)不同年份各气象条件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017-2019年净辐射通量日总量平均值分别为9.96 MJ?m-2?d-1、10.82 MJ...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红壤地区水分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热通量实验研究进展
1.3.2 水热通量方法研究现状
1.3.3 蒸散模型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观测内容
2.2.1 气象要素观测
2.2.2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
2.2.3 土壤热通量观测
2.3 研究方法
2.3.1 大孔径闪烁仪测定原理
2.3.2 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
2.3.3 实际蒸散计算方法
2.3.4 通径分析
2.4 数据处理
2.4.1 数据的筛选
2.4.2 感热通量的计算
2.4.3 感热通量的插补
第三章 低丘红壤区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3.1 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典型天气变化特征
3.1.1 净辐射通量日变化
3.1.2 感热通量日变化
3.1.3 潜热通量日变化
3.1.4 土壤热通量日变化
3.1.5 低丘红壤区能量分量平衡及其比例
3.2 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旬尺度变化特征
3.2.1 净辐射通量旬变化
3.2.2 感热通量旬变化
3.2.3 潜热通量旬变化
3.2.4 土壤热通量旬变化
3.2.5 低丘红壤区旬尺度能量平衡各分量日积值及比例
3.3 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月尺度变化特征
3.3.1 净辐射通量月变化
3.3.2 感热通量月变化
3.3.3 潜热通量月变化
3.3.4 土壤热通量月变化
3.3.5 低丘红壤区月尺度能量平衡各分量日积值及比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
4.1 太阳辐射变化特征
4.2 空气温度变化特征
4.3 风速变化特征
4.4 相对湿度变化特征
4.5 水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4.5.1 日尺度下潜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4.5.2 时尺度下潜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四种蒸散模式在低丘红壤区的应用及对比验证
5.1 量化指标
5.2 FAO98 Penman-Monteith模型
5.3 Priestley-Taylor模型
5.4 Irmark-Allen模型
5.5 Makkink模型
5.6 四种蒸散模型模拟蒸散量与参考蒸散量的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67866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红壤地区水分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热通量实验研究进展
1.3.2 水热通量方法研究现状
1.3.3 蒸散模型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观测内容
2.2.1 气象要素观测
2.2.2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
2.2.3 土壤热通量观测
2.3 研究方法
2.3.1 大孔径闪烁仪测定原理
2.3.2 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
2.3.3 实际蒸散计算方法
2.3.4 通径分析
2.4 数据处理
2.4.1 数据的筛选
2.4.2 感热通量的计算
2.4.3 感热通量的插补
第三章 低丘红壤区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3.1 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典型天气变化特征
3.1.1 净辐射通量日变化
3.1.2 感热通量日变化
3.1.3 潜热通量日变化
3.1.4 土壤热通量日变化
3.1.5 低丘红壤区能量分量平衡及其比例
3.2 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旬尺度变化特征
3.2.1 净辐射通量旬变化
3.2.2 感热通量旬变化
3.2.3 潜热通量旬变化
3.2.4 土壤热通量旬变化
3.2.5 低丘红壤区旬尺度能量平衡各分量日积值及比例
3.3 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月尺度变化特征
3.3.1 净辐射通量月变化
3.3.2 感热通量月变化
3.3.3 潜热通量月变化
3.3.4 土壤热通量月变化
3.3.5 低丘红壤区月尺度能量平衡各分量日积值及比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丘红壤区水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
4.1 太阳辐射变化特征
4.2 空气温度变化特征
4.3 风速变化特征
4.4 相对湿度变化特征
4.5 水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4.5.1 日尺度下潜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4.5.2 时尺度下潜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四种蒸散模式在低丘红壤区的应用及对比验证
5.1 量化指标
5.2 FAO98 Penman-Monteith模型
5.3 Priestley-Taylor模型
5.4 Irmark-Allen模型
5.5 Makkink模型
5.6 四种蒸散模型模拟蒸散量与参考蒸散量的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67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7678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