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人群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地区差异 ————以玉树地震青海灾区和汶川地震陕西灾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01 20:31
地方社会与民众的灾害响应能力是全社会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提升普通民众和基层社会的灾害应对能力对提升全社会的减灾能力而言至关重要。人们的灾害响应能力与其灾害认知水平密切相关,提高人们正确认识灾害及其相关问题的水平,是提升其灾害应对能力的基本前提之一。同时,灾害认知水平与响应能力又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因此,“因地制宜”地提高人们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和能力,才是有效提升其灾害应对能力的关键。教育是提高人们灾害认知水平和响应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作为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自身对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水平、在灾害中取得经验、感受和再认识等,无疑是学校减灾教育水平的保障与财富。因此,本论文以2010年玉树Ms7.1地震青海灾区和2008年汶川Ms8.0地震陕西灾区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着重分析了两地中学教师间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地区差异,提出了具有地区针对性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议。主要结论与认识如下:(一)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整体特点的地区差异1、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总体水平与能力方面:两地中学教师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总体水平与能力虽然都不理想,但相比而言,陕西教师明显好于青海教师,尤...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1.1 地方社会与民众的灾害响应能力是全社会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
1.1.2 人们的灾害响应能力与其灾害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1.1.3 人们的灾害认知水平和响应能力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
1.1.4 教师的防灾素养对于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1.2 民众灾害认知与灾害响应研究的的国内外现状
1.2.1 国际研究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的界定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区界定
1.3.2 研究范畴界定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区和涉及地震灾害实例概况
2.1 自然和人文经济条件
2.1.1 汶川地震陕西灾区自然条件
2.1.2 玉树地震青海灾区自然条件
2.1.3 汶川地震陕西灾区与玉树地震青海灾区人文经济条件
2.2 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
2.2.1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
2.2.2 玉树地震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
2.3 地震灾害基本情况
2.3.1 汶川地震灾害基本情况
2.3.2 玉树地震灾害基本情况
第三章 数据和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数据构成
3.2.1 数据内容
3.2.2 题目类型
3.3 数据处理
3.3.1 数据筛选及样本基本情况
3.3.2 变量定义
3.3.3 变量赋值
3.3.4 理想得分与得分率的定义
3.3.5 数理分析方法
第四章 中学教师人群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地区差异
4.1 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整体特点的地区差异
4.1.1 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总体水平和整体能力的地区差异
4.1.2 不同性别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3 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4 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5 不同任教年级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6 不同任教学科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7 认知水平与响应能力间关系的地区差异
4.2 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单项/单方面实况的地区差异
4.2.1 地震灾害知识了解情况的地区差异
4.2.2 防震减灾技能掌握情况的地区差异
4.2.3 应对地震灾害实际情况的地区差异
4.2.4 地震经历对于地震灾害知识与防震减灾技能水平影响的地区差异
4.3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议
4.3.1 获取地震灾害知识和防震减灾技能途径的地区差异
4.3.2 加强防震减灾相关工作的意愿
4.3.3 对两地均适用的建议
4.3.4 针对青海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议
4.3.5 针对陕西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本文编号:3777816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1.1 地方社会与民众的灾害响应能力是全社会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
1.1.2 人们的灾害响应能力与其灾害认知水平密切相关
1.1.3 人们的灾害认知水平和响应能力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
1.1.4 教师的防灾素养对于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1.2 民众灾害认知与灾害响应研究的的国内外现状
1.2.1 国际研究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的界定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区界定
1.3.2 研究范畴界定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区和涉及地震灾害实例概况
2.1 自然和人文经济条件
2.1.1 汶川地震陕西灾区自然条件
2.1.2 玉树地震青海灾区自然条件
2.1.3 汶川地震陕西灾区与玉树地震青海灾区人文经济条件
2.2 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
2.2.1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
2.2.2 玉树地震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
2.3 地震灾害基本情况
2.3.1 汶川地震灾害基本情况
2.3.2 玉树地震灾害基本情况
第三章 数据和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数据构成
3.2.1 数据内容
3.2.2 题目类型
3.3 数据处理
3.3.1 数据筛选及样本基本情况
3.3.2 变量定义
3.3.3 变量赋值
3.3.4 理想得分与得分率的定义
3.3.5 数理分析方法
第四章 中学教师人群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地区差异
4.1 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整体特点的地区差异
4.1.1 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总体水平和整体能力的地区差异
4.1.2 不同性别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3 不同年龄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4 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5 不同任教年级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6 不同任教学科群体间的地区差异
4.1.7 认知水平与响应能力间关系的地区差异
4.2 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单项/单方面实况的地区差异
4.2.1 地震灾害知识了解情况的地区差异
4.2.2 防震减灾技能掌握情况的地区差异
4.2.3 应对地震灾害实际情况的地区差异
4.2.4 地震经历对于地震灾害知识与防震减灾技能水平影响的地区差异
4.3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议
4.3.1 获取地震灾害知识和防震减灾技能途径的地区差异
4.3.2 加强防震减灾相关工作的意愿
4.3.3 对两地均适用的建议
4.3.4 针对青海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议
4.3.5 针对陕西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本文编号:3777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77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