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行为异构的应急调配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9 04:37
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应急调配决策是应急救援中的一大关键问题。其中人的行为因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行为是因人而异的,即具有异构性。本文针对行为的异构性,聚焦于决策者的学习行为,探讨其异构性对应急调配决策的影响。采用包含初始决策时间和学习率的学习效应函数来对学习行为进行量化。其中,初始决策时间主要是指应急响应决策的时间,即决策是否对灾区进行响应的时间。因此,本文先对应急响应决策展开研究,探讨影响其行为异构的相关因素,并对该因素与其决策以及决策速度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以确定一个指标体系来量化初始决策时间。然后结合差异化的学习率综合表征异构的学习行为,以研究异构学习行为下的应急调配中的选址-分配问题。具体如下:首先,本文以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背景,采用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应急响应决策中备选出救城市决策者的行为异构问题。基于百度指数,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应急关注度这一影响因素,结合梳理国内外文献所确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竞争力、交通通达度、安全性、物流发达程度及自然地理位置构造了7个变量,并构建了两个离散选择模型来探讨这7个变量与该城市应急响应决策...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应急响应决策研究
2.2 应急调配优化研究
2.3 应急决策中的行为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基于应急关注度的城市应急响应决策者行为异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问题概述
3.2 主要变量度量与数据来源
3.2.1 主要变量度量
3.2.2 数据来源
3.2.3 数据处理
3.3 应急响应决策的实证研究
3.3.1 计量模型设定
3.3.2 实证分析
3.3.3 模型检验
3.4 应急响应决策速度的实证研究
3.4.1 计量模型设定
3.4.2 描述统计分析
3.4.3 实证分析
3.4.4 模型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多主体异构学习行为的应急物资选址-分配研究
4.1 问题概述
4.2 考虑多主体异构学习行为的应急物资选址-分配模型
4.2.1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4.2.2 模型构建
4.2.3 差异化初始决策时间指征的获得
4.2.4 差异化学习率指征的获得
4.3 模型求解算法
4.4 算例分析
4.4.1 案例相关数据的采集
4.4.2 求解结果比较
4.5 参数敏感性分析
4.5.1 单位运输成本的变化
4.5.2 救援备选点个数限制的变化
4.5.3 初始决策时间的变化
4.5.4 学习率的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本文编号:3793727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应急响应决策研究
2.2 应急调配优化研究
2.3 应急决策中的行为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基于应急关注度的城市应急响应决策者行为异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问题概述
3.2 主要变量度量与数据来源
3.2.1 主要变量度量
3.2.2 数据来源
3.2.3 数据处理
3.3 应急响应决策的实证研究
3.3.1 计量模型设定
3.3.2 实证分析
3.3.3 模型检验
3.4 应急响应决策速度的实证研究
3.4.1 计量模型设定
3.4.2 描述统计分析
3.4.3 实证分析
3.4.4 模型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多主体异构学习行为的应急物资选址-分配研究
4.1 问题概述
4.2 考虑多主体异构学习行为的应急物资选址-分配模型
4.2.1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4.2.2 模型构建
4.2.3 差异化初始决策时间指征的获得
4.2.4 差异化学习率指征的获得
4.3 模型求解算法
4.4 算例分析
4.4.1 案例相关数据的采集
4.4.2 求解结果比较
4.5 参数敏感性分析
4.5.1 单位运输成本的变化
4.5.2 救援备选点个数限制的变化
4.5.3 初始决策时间的变化
4.5.4 学习率的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本文编号:3793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79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