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三十年的GPS观测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8 10:32
中国大陆的构造变形主要与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的碰撞有关。印度板块的北向推挤直接导致了世界上最宽旷、最活跃和最复杂的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技术问世前,构造变形的定量化研究主要依赖活断层的形貌勘察和区域强震的震源机制解,其结果准确度不足且时空界限模糊。1988年中国地震局在滇西地震实验场首次开展GPS形变监测实验,后又经历国家"攀登项目"、"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等诸多项目实践,直到"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成功建成,中国大陆现今变形图像才逐步完整和清晰。特别是近年基于"中国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0多站点及近30年累积的其他数据,一个覆盖中国大陆且衔接边邻、框架统一、毫米/亚毫米精度的速度场构建完成。这一基础图像对揭示中国大陆活动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约束,也为地震危险性的定量化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GPS变形观测的发展脉络和速度场的更新完善
1.1 早期的观测实践
1.2“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1.3 GPS地壳运动速度场的完善与精化
1.4 基于GPS速度场的应变率场
2 现今构造变形的区域特征
2.1 喜马拉雅构造带与青藏高原
2.2 帕米尔高原和天山造山带
2.3 青藏高原东北缘
2.4 青藏高原东南缘
2.5 鄂尔多斯块体和华北平原
3 科学贡献
3.1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3.2 中国大陆构造变形模式及成因
3.3 青藏高原的形变机制
3.4 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与滑动速率
3.5 中国大陆东部构造运动的驱动力
4 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4.1 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定量研究
4.2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地壳垂向运动
4.3 地壳形变场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4.4 大陆构造变形的动力学研究
5 结论
本文编号:3824426
【文章页数】:2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GPS变形观测的发展脉络和速度场的更新完善
1.1 早期的观测实践
1.2“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1.3 GPS地壳运动速度场的完善与精化
1.4 基于GPS速度场的应变率场
2 现今构造变形的区域特征
2.1 喜马拉雅构造带与青藏高原
2.2 帕米尔高原和天山造山带
2.3 青藏高原东北缘
2.4 青藏高原东南缘
2.5 鄂尔多斯块体和华北平原
3 科学贡献
3.1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3.2 中国大陆构造变形模式及成因
3.3 青藏高原的形变机制
3.4 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与滑动速率
3.5 中国大陆东部构造运动的驱动力
4 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4.1 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构造的定量研究
4.2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地壳垂向运动
4.3 地壳形变场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4.4 大陆构造变形的动力学研究
5 结论
本文编号:3824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824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