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木—那曲地热带典型高温地热系统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0 12:33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区内分布的高温地热显示类型多种多样,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但区内仅对羊八井和羊易地热田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及研究工作,本文选取研究区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喜马拉雅地热带其他典型高温地热系统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热源、地热流体流体运移通道、地热流体来源及热储特征4个方面对区内典型高温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认识: 研究区高温地热系统的热源主要是壳内局部熔融层的贡献,活动断裂及深部构造对区内热水活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青藏高原腹地地表断裂、地震活动、地热分布存在密切关系,与深部地质过程具有动力学成因联系。 从水化学数据分析,高温地下热水主要为Cl-Na、Cl·HCO3-Na水,中高温地下热水主要为HCO3-Na水,地下热水中Li、F、SiO2、HBO2与C1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显示可能有岩浆水的混入;用地下热水地球化学温标及气体温标,估算重点地热田热储温度为90~270℃;利用氯焓及硅焓图解估算地下热水中有25%-75%比...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之处和取得的成果
1.6 本文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点地热田地质条件及动态监测
3.1 重点地热田地质条件概况
3.2 重点地热田地下热水动态监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动断裂及深部构造对热水活动的控制作用
4.1 活动断裂对热水活动的控制作用
4.2 深部构造对热水活动的控制作用
4.3 活动断裂、地震与地热活动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 研究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
5.2 研究区地下热水同位素特征
5.3 研究区地热气体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区典型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制
6.1 典型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制
6.2 高温地热流体中幔源物质贡献
6.3 高温地热流体成因概念模型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04171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之处和取得的成果
1.6 本文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点地热田地质条件及动态监测
3.1 重点地热田地质条件概况
3.2 重点地热田地下热水动态监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动断裂及深部构造对热水活动的控制作用
4.1 活动断裂对热水活动的控制作用
4.2 深部构造对热水活动的控制作用
4.3 活动断裂、地震与地热活动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 研究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
5.2 研究区地下热水同位素特征
5.3 研究区地热气体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区典型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制
6.1 典型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制
6.2 高温地热流体中幔源物质贡献
6.3 高温地热流体成因概念模型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0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9041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