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水冷包层多物理场集成优化设计平台及热工水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6:40
【摘要】:氚增殖包层是聚变堆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增殖氚实现自持、将热量带出发电以及屏蔽中子辐射,水冷包层是聚变堆的一类候选包层。本文针对水冷固态包层(WCCB)沿径向分层布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三维+一维+三维”(3D+1D+3D)方法。在迭代优化的初始阶段,使用一维圆柱中子学模型和二维热工水力学模型开展分析,确定包层的最佳径向布置,从简化模型角度提高包层的设计效率。基于这一目标,开发了多物理场集成优化设计平台,涵盖中子学-热工水力学-结构力学三大领域。通过在可视化界面上点击操作,在完成包层初始径向布置和约束条件的定义后,即可自动化完成包层设计所涉及的所有操作,如编写MCNP的输入文件、创建CFD与ANSYS的几何结构和数值模型、定义材料类型、施加载荷以及数据处理后在程序间传输等,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研究了核热密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将包层简化为单种材料氚增殖剂时,对其拟合成指数衰减形式与实际分布的相对偏差最高仅为8%。在其中插入冷却板后,核热密度在氚增殖单元中的相对偏差为1 6.7%。基于指数衰减的核热密度分布,建立了氚增殖单元的核热耦合数学模型,得到温度最大值随径向尺寸变化的线性关系,并植入到多物理场集成优化设计平台,可快速确定最佳径向布置。使用该平台对CFETR极向上所有WCCB包层的径向布置做了优化,并基于最佳径向布置建立了完整的三维中子学模型,得到全局TBR为1.21,满足氚自持要求。基于赤道面上外包层的径向布置,建立了全3D模块并开展流固耦合分析,相比传统的3D切块分析手段,边界条件少,较可靠真实地反映实际结果。获得的热工数据均满足设计要求,包括各个部件的温度场、各个流道的流量和总压降等。通过比较低维和高维中子学-热工水力学结果,验证了“3D+1D+3D”方法和多物理场集成优化设计平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第一壁作为水冷包层的重要部件,直接面临等离子体的高热流辐射,对WCCB第一壁内置螺旋片的强化传热和流动阻力特性做了分析。在欧洲DEMO最新热流分布下,评估了水冷液态锂铅包层(WCLL)第一壁的载热能力和热工安全性能,并优化了流道结构和冷却系统设计,结果发现在DEMO堆内上X点处需布置限制器或特殊挡板将热流密度降低至1.34MW/m2。此外,当前热工设计足够安全,远离沸腾临界危机(DNB)。针对CFETR两个不同功率(200MW和1GW)的运行模式,通过在同一包层中布置两套冷却系统,设计了一种可同时承受两种功率的水冷包层,避免了聚变堆在高低功率转换时更换包层的操作,节省了氚增殖剂、中子倍增剂和钢结构等材料,提高了CFETR运行的经济性。
【图文】:

包层,径向


而且氚增殖剂温度在释氚温度范围内;4)增殖区总厚度满足CFETR总体组设计逡逑要求;5)在等离子体稳态、瞬态运行和事故工况下应能保证结构完整性。WCCB逡逑包层设计为径向分层布置,如图1.1所示,冷却板和径向支撑板组成结构骨架,逡逑将氚增殖剂和中子倍增剂分隔成多个单元,构成径向布置。每个单元的核热功率逡逑由四周的冷却板带走,功能区、冷却板和第一壁平行。逡逑一般地,如图1.2所示,包层设计步骤为:1)基于提出的包层概念,首先逡逑对初始结构开展中子学分析,得到氚增殖率与核热源项,反复调整径向布置或改逡逑变材料配比,直到满足产氚要求;2)将核热源项传递到热工水力学模型中计算,逡逑如果不满足热工要求,则调整结构返回步骤1重新开展中子学分析;3)对包层逡逑模型施加载荷开展结构分析,优化结构重复步骤1-3得到最佳的包层设计;4)逡逑对结构开展热工瞬态、电磁瞬态、典型安全事故、中子活化及氚输运分析等。因逡逑1逡逑

堆冷,包层,冷却水


是逡逑/邋服输运、+乎活化、邋7逡逑/邋事故瞬态安全等分析邋/逡逑图1.2包层设计流程逡逑1.2典型水冷包层研究状况逡逑1.2.1水作为冷却剂的优点逡逑(1)与气体相比,冷却水的定压比热大,载热能力强。因此,在相同的热逡逑流载荷下,,冷却水在较小的泵功率下,即可对结构材料实现冷却。冷却水在裂变逡逑商业堆(BWR和PWR)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图1.3所示,而且国内外相关逡逑单位也在积极研发超临界水堆(SCWR),成熟的技术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为聚变逡逑堆包层设计提供了参考。逡逑:一邋#逡逑re邋Sfr逡逑图1.3裂变堆冷却水的应用逡逑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L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安;聚变-裂变混合堆快裂变包层与抑制裂变包层的比较[J];计算物理;1993年01期

2 周义海;;光纤分支[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7年03期

3 林志瑗,李振华,杜柏林,肖天鹏,马益民;双α分布三包层色散平坦单模光纤[J];应用科学学报;1988年04期

4 俞志尧;Mira变星的有轴对称转动膨胀的拱星包层速度流场[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9年01期

5 刘成安;聚变-裂变混合堆物理概述[J];核技术;1989年Z1期

6 史朝翔;张世佩;;有限包层单模、单极化光纤的特性分析[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7 柏云清;陈红丽;刘松林;宋勇;曾勤;黄群英;吴宜灿;;聚变堆增殖包层概念特征比较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8年03期

8 耿鹏程;衣永青;庞璐;;光子晶体光纤中局域包层模式的特性[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5年02期

9 刘松林,汪卫华,龙鹏程,吴宜灿;聚变发电反应堆双冷液态锂铅包层模块结构设计与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10 许增裕;聚变包层工艺和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年S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杰;巫英伟;秋穗正;苏光辉;ZHU Da-huan;Tian Wen-xi;;超临界水冷固态实验包层中子学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暨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张晓东;韩颖;朱守正;刘昆;赵金歧;张德生;;红外电解质包层金属空心波导的制备[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3 刘辰;曹学武;;聚变核数据库在水冷包层模块中子学特性模拟的影响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计算物理分卷、核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辐射物理分卷)[C];2015年

4 黄群英;FDS团队;;中国液态锂铅包层材料研究进展[A];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群英;李春京;李艳芬;刘少军;宋勇;彭蕾;章毛连;朱志强;高胜;郭智慧;王永亮;吴宜灿;周新贵;万发荣;单以银;郁金南;朱升云;张品源;杨建锋;李合琴;巨新;室贺健夫;长坂琢也;大贯`忝

本文编号:2662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62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