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以Fe作为弹核研究合成超重核的粘连截面

发布时间:2024-12-25 23:08
  超重元素的合成已经迈入新的时期,随着实验设备逐步完善、理论模型逐步成熟,元素朝着质量逐渐变重的方向发展。合成超重元素不但成为原子核物理学家研究的热点项目之一,而且也已经成为原子核物理快速发展的分支之一。例如我国的HIRFL、日本的RIKEN、俄罗斯的Dubna、德国的GSI等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核物理实验室。 本文介绍了科学家们合成超重核的缘由、合成超重核的历史背景、合成超重核的意义、合成超重核的发展与现状,并且介绍了核反应的一些基础理论,对文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名词与定义做了统一的介绍。简单地总结了各国科学家到目前为止合成超重核取得成果,包括模型、方法、时间和成果。其次探讨了以Fe作为弹核形成超重核的粘连截面,主要采用两步模型来研究超重核的形成过程。主要核反应过程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指弹靶的粘连阶段,用弹核轰击靶核,两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后粘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双核的体系;第二步是指弹靶形成复合核阶段,随着时间的变化,双核体系形状发生变化,两核最后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核。利用两步模型讨论这两个阶段其中动力学过程都可以选择用带随机力的朗之万方程来描述,并且这两个阶段是各自独立的,即我...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核素图横坐标为中子数(N),纵坐标为质子数(Z)图1中标出的数字就是幻数,而每一个交叉点代表一种具有特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核

图1核素图横坐标为中子数(N),纵坐标为质子数(Z)图1中标出的数字就是幻数,而每一个交叉点代表一种具有特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核

第二章合成超重核的研究进展一、超重元素“超重元素”最早是于1958年由Weinei和Wheeler两位科学家首次提出。但那时他们是利用液滴模型推导出来的,没有采用任何闭壳层效应来推导,而这与当前我们找到并合成的超重核是有区别的,是因为在理论推导中我们目前主要利用壳模....


图2可能存在的超重核稳定岛示意图

图2可能存在的超重核稳定岛示意图

图2可能存在的超重核稳定岛示意图17“超重核的稳定岛”是Myers和Swiatecki两位科学家根据液滴模型和半经验质言出来的17。元素被研究合成的质量数越来越大,导致两个现象的产生:一是原衰变几率越大越大18;二是原子核的自发裂变几率也越来越大,因....



本文编号:4020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4020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