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Cu基催化剂结构调变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2 02:15
【摘要】:工业上烃类催化热裂解制备乙烯时会产生0.1~1%的乙炔,而乙炔可以造成乙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等问题。因此,必须脱除乙烯中的微量乙炔,使乙炔含量降低到满足乙烯聚合反应的要求。乙炔选择性加氢转化生成乙烯是脱除乙炔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该反应应用较多的是贵金属Pd基催化剂,其具有良好的乙炔加氢催化活性,但在乙烯选择性和绿油生成这两个问题上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近年来,非贵金属Cu作为活性组分形成的Cu基双金属催化剂,由于其在高温时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较高的乙烯选择性引起广泛关注。然而,Cu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尺寸、第二金属掺杂以及活性组分组成和比例、金属活性组分-载体相互作用等结构要素均影响其催化性能。因此,如何调变Cu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生成乙烯成为乙炔选择性加氢工艺过程的化学基础。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对Cu基催化剂上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Cu基催化剂中第二金属掺杂及掺杂方式、活性组分尺寸以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实验中高效Cu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结构线索和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一)研究了不同尺寸Pd改性Cu基催化剂上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机理,明确了助剂Pd及其掺杂方式、活性组分尺寸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获得了高性能Pd改性Cu基催化剂的目标结构。(1)Pd改性Cu基催化剂的尺寸影响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乙烯选择性。相对于Cu催化剂,Pd改性较小尺寸的Cu_(13)和较大尺寸的Cu_(55)簇均不能显著改善乙烯选择性,而Pd改性尺寸适中的Cu_(38)簇呈现较高乙烯选择性。因此,Pd改性Cu催化剂应集中在适宜尺寸的Cu催化剂上,如Cu_(38)簇,该尺寸的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乙烯的选择性。(2)助剂Pd掺杂方式影响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对于Pd改性Cu_(38)簇,当单原子Pd替换Cu_(38)簇的外层Cu原子时,其对乙烯的选择性低于纯Cu_(38)簇。仅仅当表层和次表层Pd形成聚集体时,能够有效提高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3)在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对于Pd改性Cu基催化剂,应使催化剂保持适宜的尺寸,如Cu_(38)簇。而且,表层和次表层改性Pd原子形成Pd聚集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对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二)基于Pd改性Cu基催化剂中表层和次表层Pd原子同时存在能够显著提高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是否对于核壳型催化剂,Pd作为壳,Cu等其他金属作为核也能表现较好催化性能;因此,研究了不同尺寸M@Pd(M=Au、Ag、Cu)和M@Cu(M=Au、Ag、Pd)核壳型催化剂上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机理,明确了核壳型催化剂组成、尺寸对于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针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高性能核壳型催化剂对应结构组成和尺寸。(1)核壳型催化剂内核的组成影响乙炔加氢反应活性及乙烯选择性。对于M@Pd(M=Au、Ag、Cu)核壳型催化剂,Au、Ag分别作为内核能够显著提高乙烯选择性,但是降低了催化活性;而Cu@Pd催化剂能够同时提高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即对于M@Pd核壳型催化剂,金属Cu作为内核能够显著提高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和乙烯选择性。同时,对于M@Cu(M=Au、Ag、Pd)核壳型催化剂,金属Pd作为内核比Au和Ag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和乙烯选择性。(2)核壳型催化剂壳的组成影响乙炔加氢反应活性及乙烯选择性。对比Cu@Pd以及Pd@Cu核壳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Cu@Pd较比Pd@Cu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乙烯选择性;即金属Pd作为核壳型催化剂的壳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和乙烯选择性。因此,以Cu为内核,Pd为壳的Cu@Pd核壳型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3)核壳型催化剂尺寸影响乙炔加氢反应活性及乙烯选择性。对于不同尺寸的Cu@Pd核壳型催化剂,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顺序为:Cu@Pd_(12)Cu_6@Pd_(32)Cu_(13)@Pd_(42),即随着Cu@Pd核壳型催化剂尺寸增大,其对乙炔加氢反应的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4)对于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核壳型催化剂,在实验制备中应该考虑以Cu为核、Pd为壳的组合形式,并且保持Cu@Pd核壳型催化剂在大的颗粒尺寸;该类型催化剂有利于提高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乙烯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三)基于上述研究中以Cu为核、Pd为壳的组合方式表现出较高的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深入研究了不同载体负载的Pd、Cu催化剂上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机理,明确了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种类、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对催化活性和乙烯选择性的影响。(1)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种类影响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和乙烯选择性。α-Al_2O_3和MgO载体负载Pd催化剂不能有效提高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TiO_2载体负载Pd催化剂表现出高乙烯选择性以及高催化活性。对于负载型Cu催化剂,γ-Al_2O_3载体负载Cu催化剂降低了乙烯选择性,而MgO载体负载Cu催化剂提高了乙烯选择性,但是降低了催化活性。(2)载体性质(例如晶相、氧缺陷)影响催化剂催化活性和乙烯选择性。对于TiO_2负载Pd催化剂,当TiO_2载体为锐钛矿相时,催化剂表现出高于金红石相的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即锐钛矿TiO_2作为载体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另一方面,载体表面上氧缺陷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乙烯选择性以及催化活性。(3)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影响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对于负载型Pd催化剂,金属Pd与氧空缺锐钛矿载体之间相互作用显著强于其他载体,进而该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和乙烯选择性。对于负载型Cu催化剂,金属Cu与氧空缺MgO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Cu和γ-Al_2O_3载体,导致该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同时,金属Pd与载体之间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强于金属Cu,且负载型Pd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故保持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进而提高负载型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图文】:

物种,构型,活化自由能,选择性加氢


433-2 C2Hx(x=2-5)物种在不同尺寸的 Pd 改性 Cu 簇上的稳定吸附构型 most stable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s of C2Hx(x=2-5) sepecies over different sizes oPd-modified Cu nanoclusters Pd 改性 Cu 基催化剂上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u13簇上,如图 3-3(a)所示,C2H4加氢生成 C2H5反应的活化自由能小于 C8.0 和 128.9 kJ mol-1),因此,C2H4中间体路径比 C2H4脱附路径更有

初态,过渡态,加氢反应,势能


-250255075100C2H4C(+H)2H4(+H)C2H552.1C2H511.9C2H536.2TS4 98.0TS3 69.0TS2 65.4C2H4(+H)Freeenergy(kJ/molReaction coordinateC2H4(+H)TS1 98.0C2H513.6C2H4+H TS1 C2H5C2H5C2H4+HTS2 C2H4+H TS3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6;TQ221.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沛;;正交设计法在不饱和脂肪酸选择性加氢实验中的应用[J];泸天化科技;2000年03期

2 曾茜;国内首套C_4选择性加氢装置投产[J];炼油设计;1999年01期

3 崔玉珍;;猪油选择性加氢工艺及其催化剂[J];精细化工信息;1987年02期

4 傅秀琴;;选择性加氢[J];燕山油化;1987年04期

5 邹洁;;选择性加氢装置设计中特殊的控制方案[J];科技风;2014年10期

6 阚愈;王继元;林陵;曾崇余;;TiO_2负载催化剂在液相选择性加氢中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1年01期

7 袁吴魏;姚志龙;;苯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烯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S2期

8 解振兵;卢义和;宋伟;李春静;宫素芝;刘真;;混合脂肪酸选择性加氢制反应级油酸[J];河北化工;2005年06期

9 江兴华;苯乙烯存在下的苯乙炔选择性加氢技术[J];上海化工;2004年04期

10 李建卫,黄星亮;低温选择性加氢镍催化剂的研究[J];石油化工;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黄星亮;周志远;李健;;选择性加氢镍催化剂硫中毒再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冰;赵震;刘坚;王大喜;;L沸石基催化剂上噻吩加氢脱硫的反应机理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巩玉同;王勇;;一种新的催化喹啉选择性加氢的高效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殷文奎;商红岩;李宇静;钟贤斌;刘晨光;;碳纳米管负载的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迎新;严巍;郑遗凡;王桂林;施介华;王纪康;;载体对镍催化剂苯酐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侯宁;朱秋锋;付瑶;文利雄;陈建峰;;蛋壳型纳米催化剂结构化及其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贾晓千;王世华;范煜;;羧基原位功能化ZIF-8高分散钯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应用[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8 赵鸿宾;肖尚辰;曹曙光;;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邓凡锋;;FCC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的改进思路[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谢丽莎;何宛虹;项项;;水滑石负载铂纳米晶的溶液化学合成及其对不饱和醛的水相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海华;二氧化碳变汽油,,仅需一步转化[N];解放日报;2017年

2 解小如 张利峗;海科汽油选择性加氢装置投产[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郑伟;OCT-M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开发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1年

4 郑伟;OCT—MD技术助清洁汽油升级[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通讯员 谢小飞邋记者 唐爱平;长炼生产出环保型清洁汽油[N];湖南日报;2008年

6 石克轩;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鉴定[N];中国石化报;2005年

7 贾广华;LTAG技术在青岛石化成功应用[N];中国石化报;2016年

8 钱大新;武汉石化重奖科技进步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6年

9 见习记者  杨群;上海石化26个品种评上市名牌[N];解放日报;2006年

10 张勇;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一鸣;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微结构演变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饶德明;镍基金属间化合物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朱彦儒;基于层状前体构筑高分散Pt催化剂及其选择性加氢/脱氢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4 孙昱;氯代硝基苯选择性加氢制备氯代苯胺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南军;重整汽油选择性加氢Pd基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加氢性能[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陆海孟;长链正构双烯与乙炔选择性加氢负载型纳米钯金属催化剂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李名明;基于氮掺杂碳基材料的典型选择性加氢反应催化剂设计[D];浙江大学;2017年

8 刘杰;钌基催化剂活性位结构调控及其对苯选择性加氢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9 李翼;苯酚选择性加氢催化体系的设计及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杨康;负载型金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米风;Cu基催化剂结构调变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蒋亦舒;离子液体与钯电子效应研究及其在乙炔选择性加氢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3 周可;蒽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加氢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刘晴晴;温控相分离纳米铂、铱催化喹啉及异喹啉的选择性加氢反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喻小龙;多孔氮杂碳催化剂体系的构建及其催化喹啉选择性加氢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6 王涛;室温下乙炔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的高效选择性加氢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孔祥千;苯酚选择性加氢催化体系的设计及反应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8 李海龙;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用于催化消除有机染料和汽车尾气污染物以及选择性加氢[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9 张禁;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Cu催化剂表面结构、价态及金属掺杂对乙烯选择性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10 沈凌峰;改性钯炭催化剂在维生素E关键中间体选择性加氢合成中的催化效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4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24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