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基于五氧化二氮和离子液体绿色硝化体系制备HMX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15:25
【摘要】:奥克托今(HMX)是一种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高能炸药,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DPT)被认为是制备HMX的关键中间体。以尿素为起始物质一锅法制备DPT,再由DPT硝解制备HMX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本文以尿素为原料,研究了N2O5/HNO3绿色硝化体系一锅法制备DPT的工艺,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研究表明:m(Urea)=2g,V(HNO3)=11 mL,m(N2O5)=5.5 g,5℃下硝化90 min;加入30g水,10~20℃水解90 min;加入12 mL37-40%甲醛溶液后,补加15g水,于40℃反应40min;冷却至20~25℃,用氨水调节pH至中性,DPT的收率为33.0%。实验发现甲醛用量是影响反应体系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DPT在HNO3-离子液体体系中的硝解,实验结果表明:以硝酸-离子液体为硝解体系,硝解DPT制备HMX,HMX的收率与纯硝酸体系相比有明显提高。探讨了离子液体的作用机制,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对HMX的收率均有影响。在使用的离子液体中,[Et3NH]NO3的效果最好,最优反应条件下,m(DPT)=2 g,V(HNO3)=15 mL, n(IL):n(DPT)=1:1,25℃反应30min,HMX的收率为43.0%。离子液体回收后,循环使用5次,HMX收率无明显下降。制备了N-羟甲基叔胺,研究了N-羟甲基叔胺的乙酰解反应。研究结果表明:N-羟甲基叔胺在进行乙酰化时,反应发生在氮原子而不是氧原子,脱去羟甲基得到相应的N-乙酰化产物。考察了硝酸铵的作用,硝酸铵在乙酰解过程中与酰解副产物甲醛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物质,释放的硝酸与仲胺反应生成硝酸盐,从而抑制了乙酰化反应。实验结果可以为3,7-二乙酰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DAPT)乙酰解合成1,3,5,7-四乙酰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TAT)的反应机理提供证据。研究了N-羟甲基叔胺的硝解,研究结果表明:N-羟甲基叔胺在硝解体系中并未发生O-硝化,而是脱去羟甲基得到了相应的N-亚硝基化合物,硝酸铵对该过程起到促进作用。验证了DPT硝解制备HMX需要经历N-羟甲基活性中间体的阶段。推断了DPT制备HMX的反应机理,符合实验事实。本文为DPT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稳定的方法,并为HMX的合成机理以及硝酸铵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56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露;凌亦飞;张萍萍;罗军;;2,2,4,4-四硝基金刚烷的合成与表征[J];含能材料;2014年04期

2 甄忠启;钱华;刘大斌;叶志文;;N_2O_5/HNO_3硝化甲苯制备二硝基甲苯[J];含能材料;2014年03期

3 许健;王鹏程;陆明;;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硝解过程的理论研究[J];爆破器材;2014年01期

4 赵晓锋;成健;刘祖亮;;[MIMPS][HSO_4]催化N_2O_5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嗪-1-氧化物[J];含能材料;2013年01期

5 何志勇;罗军;吕春绪;汪平;徐容;李金山;;1,3,5,7-四乙酰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的硝解反应机理[J];含能材料;2012年04期

6 张淑利;熊贤锋;尉涛;王友兵;王伯周;葛忠学;翟高红;李华;;通过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奥克托今的合成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7期

7 何志勇;罗军;吕春绪;汪平;徐容;李金山;;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的硝解副产物及硝解机理[J];含能材料;2012年01期

8 李清霞;王鹏;娄忠良;刘越;孟子晖;徐志斌;薛敏;;1,3,5,7-四乙酰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合成反应中间体的制备分离[J];有机化学;2012年01期

9 王鹏;宋红燕;孟子晖;李清霞;;一锅法合成二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工艺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于娜娜;王笃政;;HMX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华;五氧化二氮在硝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宇;基于N_2O_5合成HMX的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2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32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