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TNINA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13:30
【摘要】:多环氮杂环含能材料是一种典型的高能量密度材料,与传统高能量密度材料相比,其能量主要源自于环结构中高能N-N键、C-N键和更大的环张力。环结构中多个氮原子上连接的硝基不仅增加了含能材料的能量和密度,还改善了其氧平衡。因其能量高、密度高、安全性能优良的特点,引起国内外各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环氮杂环含能材料3-硝亚氨基-2,6,8-三硝基-2,4,6,8-四氮杂双环[3.3.0]辛烷(TNINA)。以1,4-二甲酰基-2,3,5,6-四羟基哌嗪和盐酸胍为原料,合成了五元环4,5-二氨基-2-亚氨基-1,3-二氮杂戊烷,在弱酸性条件下与甲醛缩合成环,合成了 3-亚氨基-2,4,6,8-四氮杂双环[3.3.0]辛烷,再经过三个阶段硝化反应合成了 TNINA。采用红外(IR)、核磁(NMR)、质谱(MS)等方法,对目标产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目标产物TNINA的结构。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发烟硝酸投料量等影响因素对硝化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第一阶段硝化: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0℃,3-亚氨基-2,4,6,8-四氮杂双环[3.3.0]辛烷加料量为4.33 g,发烟硝酸量为35 mL时,收率高达90%。第二阶段硝化: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38 ℃,氯化铵投料量为1.376 g,3-亚氨基-6,8-二硝基-2,4,6,8-四氮杂双[3.3.0]辛烷的投料量为3.2 g,醋酸酐硝酸摩尔比为102:84,产率高达85%。第三阶段硝化反应:酰化反应时间为2 h,酰化反应温度为100 ℃,硝化反应时间为3 h,硝化反应温度为50 ℃;醋酐与硝酸体积比为3:1,产率高达72%。通过TG和DSC研究了 TNINA的热性能,TNINA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09.1 ℃,分解峰温为214.4 ℃,,且只有一个很窄的放热尖峰,说明TNINA的放热过程瞬间完成。在B3LYP/6-31++G(d,p)基组水平下优化TNINA的结构,用Monte-Carlo方法预估TNINA的理论密度为1.91 g·cm-3;用Kamlet-Jacobs公式计算TNINA的爆热为1317.07 cal·g-1,爆速为8.836 km·s-1,爆压为35.8 Gpa,h50计算值为41 cm。TNINA的综合爆轰性能与感度均优于RDX。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5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世勋;吴锡尊;顾登平;张文智;;亚氨基紫尿酸系列的电解还原(三)——极谱性质的研究[J];河北化工;1981年04期

2 金世勋;吴锡尊;张文智;顾登平;;亚氨基紫脲酸系列物的电解还原(四)——极谱性质研究之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3 齐珠钗;;3,7—二亚氨基(氨基)—2,6—二硫杂—4,8—二氮杂双环[3,3,0]辛烷结构鉴定[J];火炸药;1983年05期

4 ;亚氨基二磺酸铵合成新法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5 杨秀汉;;对亚氨基二磺酸铵无氰镀银的工艺探讨[J];电镀与环保;1985年01期

6 李寿椿;徐玉香;王永玲;;亚氨基二甲撑膦酸紫外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7 匡安仁;~(99m)Tc标记蛋白质的一种新的简单方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0年02期

8 张积树,刘新鹏,潘云生,刘长刚,金世勋;3—甲基—4—亚氨基紫脲酸电解还原优化条件的研究[J];精细化工;1992年03期

9 梁英;1-(4-氯苄基)-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初步研究[J];江西化工;2002年02期

10 李寿椿;徐玉香;王永玲;;亚氨基二甲撑膦酸紫外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J];化学试剂;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虹;王强;屠树江;冯友建;;~1H NMR法定量测定亚氨基二苄的含量[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成有;基于亚氨基芪电子给体的敏化染料及其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蓉;不同结构含硝基和亚氨基聚苯撑乙烯的合成与表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春诚;基于10-甲氧基亚氨基芪的D-π-A-π-A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张君君;TNINA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4 谈世东;精氨酸脱亚氨基酶的分离及固定化[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徐焱;亚氨基二苄气相催化脱氢制亚氨基芪反应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曹煜东;4—亚氨基—(口恶)唑烷--2—酮类农药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蔡莉;改性亚氨基膦酸树脂的制备与除氟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8 胡卫雅;BTC参与的亚氨基芪的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茅立华;精氨酸脱亚氨基酶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周劭桓迮;咪唑类新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初步药效试验[D];广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70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70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