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半焦在可视化流化床的中低温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21:48
【摘要】:循环流化床(CFB)较高的气固接触效率和传热传质性能,广泛应用于煤化工领域,是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发向之一。由于传统的循环流化床体系中,反应器中会同时发生热解和气化,热解产生的焦油、轻烃气体会严重阻碍半焦的气化。为了避免催化剂的失活、提高半焦的气化效率和半焦转化率,热解过程和气化过程应该是分开的。于是,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Tsutsumi等提出了适合低阶煤梯级高效利用的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气化-热解耦合新工艺。TBCFB主要由下行床(热解器)、鼓泡循环流化床(气化器)和提升管(燃烧器)组成,其中煤在下行床快速热解反应,产生的焦油和轻烃气体通过气体分离器分离出来,剩下的半焦进入循环鼓泡流化床进行水蒸气气化,之后剩余的半焦进入提升管中通氧气燃烧。在整个过程中,很多载热颗粒在系统中循环,将热量从提升管带到下行床中用于煤的热解,剩余热量传递到流化床中用于半焦气化。在本文中,首先对TBCFB中鼓泡流化床气化装置开展了冷热态的调试工作。并以热解半焦“绿焦”、气化焦和兰炭等为原料,进行了中低温水蒸气气化特性研究和对比,考察了水蒸气流量与半焦下料比(S/C)、反应器温度、催化剂等的影响,分析了对燃气组分、产气率、尾气热值(LHV)等气化过程评价指标的影响。在850℃、水蒸气流量S/C=0.5~10的气化实验过程中,研究发现其中绿焦和气化焦在S/C=7时气化性能最佳,产气率分别达到了0.59 Nm~3/kg和0.93Nm~3/kg,半焦转化率为15.78%、27.44%;兰炭的气化活性随水蒸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实验中S/C=10时最佳,产气率为39.84g/kg,半焦转化率为21.44%。整个过程中气化焦的反应活性最优,绿焦次之,兰炭在低S/C时活性较差,但随着S/C的增加,其H_2产率和半焦转化率逐渐接近绿焦,但其低位热值提升不大。在S/C=1.5、气化温度750~850℃的实验中,发现三种半焦随着温度的升高,气化活性越好。在低温时产气率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绿焦活性逐渐升高,兰炭和气化焦则在750℃到800℃时涨幅较小,继续升高到850℃,反应活性提升很大,产气率、半焦转化率、尾气低热值瞬间提升,气化焦的半焦转化率最高,但也仅有14.32%,提升效果一般。造成半焦转化率不高的原因是中低温气化(750℃-850℃)仅能将半焦的部分活性激发出来,未能达到最佳效果。三种半焦热解时引入了不同的助剂,其在气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进而导致其气化活性存在一定差异。绿焦和气化焦的中低温下最佳气化条件为850℃,水蒸气流量为S/C=7。兰炭的最佳气化条件为850℃,水蒸气流量为S/C=10。引入碳酸钾催化剂后,碳酸钾催化剂的侵蚀开孔作用明显提高了三种半焦的水蒸气气化反应速率,刺激了产气率的提升进而促进了绿焦、气化焦、兰炭的半焦转化率和尾气的低热值提高。其中兰炭在850℃时半焦转化率达到了62.39%。在引入催化剂的前提下,温度依然是影响半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的重要因素,温度的变化(750-850℃)使绿焦、气化焦、兰炭的产气率两份别从0.49Nm~3/kg、0.319Nm~3/kg、0.339Nm~3/kg增加至0.839Nm~3/kg、1.039Nm~3/kg、1.399Nm~3/kg。绿焦随着温度的变化反应速率逐步提升。气化焦和兰炭的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启动温度依然是850℃,达到这一温度后反应进程提升很高。在低温(750-800℃)时,绿焦的反应活性较好,中温(800-850℃)时气化焦和兰炭的活性较佳。催化剂对三种半焦的催化影响不同,绿焦表现中规中矩,兰炭和气化焦在低温时表现较差,中温时表现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5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良;葛延;马玄恒;吕江;金晶;;小颗粒煤半焦的应用分析及展望[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7年06期

2 吴帆;刘长武;许晨曦;李晓龙;刁兆丰;冯波;孙位;;龙口油页岩及其半焦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对比试验研究[J];现代矿业;2017年07期

3 刘丽婷;朱端旭;杨鑫;白斌;郑化安;;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中低温热解半焦中元素[J];广州化工;2017年21期

4 石岩峰;;半焦企业准入门槛高了多少?[J];环境经济;2015年09期

5 罗雄威;马宝岐;;活性半焦的应用性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年06期

6 孟祥嵩;贾相如;张晓龙;;褐煤半焦燃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煤炭技术;2014年09期

7 徐林;;半焦沫煅烧制取硫化钠工艺的研究[J];四川化工;2013年06期

8 刘殊远;汪印;武荣成;曾玺;许光文;;热态半焦和冷态半焦催化裂解煤焦油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9期

9 上官炬,李转丽,杨直,樊惠玲,沈芳,苗茂谦;高温热处理对活性半焦烟气脱硫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沈满珍;用气相色谱法研究煤与半焦的特性 Ⅲ.半焦与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活性[J];燃料化学学报;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邬虎林;白晓光;;高炉喷吹的低温半焦的研究与应用[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4年

2 宋银敏;李阳;李娜;滕英跃;何润霞;刘全生;;胜利褐煤半焦的燃烧性能研究[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3 周宏仓;金保升;肖睿;仲兆平;郑有飞;汤莉莉;;原煤和半焦加压燃烧飞灰中PAHs分布特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世永;高少鹏;梁效;刘美美;;半焦复合空气旋转流干法分选脱灰研究[A];2017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5 曾国勇;张巍巍;陈雪莉;于遵宏;;载气对生物质热解半焦性能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王明山;冯绍龙;韩应国;王其雷;;龙口油页岩、半焦和煤混合燃烧特性研究[A];2015地学新进展——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5年

7 杨彪;龚志军;武文斐;;半焦燃烧过程中NO生成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二十届SO_2、NO_X、PM_(2.5)、Hg 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张丽;李春虎;侯影飞;冯丽娟;张新玲;翟正;;改性活性半焦对FCC汽油中硫化物的脱除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解强;梁鼎成;田萌;党钾涛;刘金昌;杨明顺;;升温速率对神木煤热解半焦结构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10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闫俊荣;半焦企业准入,要打好环保牌[N];中国化工报;2015年

2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兰州化物所在半焦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进展[N];甘肃日报;2019年

3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创新,,就是挑战不可能[N];甘肃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张苓 方雪萍;半焦产业欲“清洁转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裴贤丰 曲思建 王利斌 商铁成 张樝 王晓磊;半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0年

6 孟庆波;低阶烟煤制取半焦在冶金工业的应用[N];中国冶金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兴刚;煤热解需破除半焦利用瓶颈[N];中国化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丽;煤炭分质分级利用能否催生新业态?[N];中国煤炭报;2015年

9 魏曙光;我国焦炭及半焦9月出口量下降[N];证券时报;2011年

10 记者方雪萍 张苓;中焦协:半焦和热回收焦炉生产应严格执行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N];中国冶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书骏;煤/半焦富氧预热燃烧特性及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李孝杨;油页岩热解半焦燃烧特性及热解/燃烧耦合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3 叶超;煤炭部分气化分级转化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王朋;生物质半焦应用于高炉喷吹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5 孙加亮;褐煤温和气化特性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6 许修强;预处理对胜利褐煤半焦原位气化特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7 周宏仓;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邢德山;工业半焦吸附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王俊琪;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王林学;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汽油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营;低温热解挥发分析出过程中褐煤半焦化学结构改变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2 唐亚鸽;高温高压快速加氢热解半焦气化及燃烧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3 冯垣公;半焦在可视化流化床的中低温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4 顾思云;优化级配制备高性能水—煤—半焦浆及其在煤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9年

5 李元君;褐煤微波热解及半焦特性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6 王康;神东煤热解挥发分通过半焦层的二次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7 杨凯;CFB锅炉燃烧半焦的数值模拟及遗传算法在床温反问题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赵彤;C-O单键官能团在半焦-NO反应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9 张延辉;半焦作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球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0 窦冠雄;改性活性半焦脱硫脱硝机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9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79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