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健脾安神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1:59
【摘要】:健脾安神颗粒是由刺五加、黄芪等6味中药组成的中药方剂,临床主要用于失眠症(不寐)的治疗。本研究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的制剂技术对健脾安神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确保制剂的工艺合理、质量可控。在提取工艺研究中,以出膏率、总皂苷含量、紫丁香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因煎煮液中常含有大量的无效成分,通过对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等三种纯化工艺的效果比较,确定了醇沉法为制剂的纯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醇沉的最佳条件为: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1.16(60℃)的清膏状态,缓慢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60%,室温下静置12小时,滤过。通过3批中试实验证实,健脾安神颗粒的提取工艺可行。在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中,通过对辅料种类、辅料比例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制粒辅料为乳糖与可溶性淀粉(2:1)的混合辅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优选了颗粒成型的工艺条件,确定最佳的成型工艺为:将浸膏粉与1.5倍量的混合辅料(乳糖与可溶性淀粉2:1)混合均匀,使用75%乙醇制成软材,16目筛制粒,在65℃的干燥箱内烘干,取出,分装即得。按照制剂工艺制备健脾安神颗粒,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值,并通过三批中试研究,证实颗粒的制备工艺可行、条件合理,可进行大量生产。在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TLC)对健脾安神颗粒中的刺五加、黄芪、麦冬、枸杞子等4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阴性样品无影响,表明定性鉴别方法可行,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我们考察了颗粒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等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的要求。针对处方中的君药刺五加,我们建立了紫丁香苷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健脾安神颗粒的质量控制。健脾安神颗粒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批样品在初步设定的考核期内,性状、鉴别、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说明健脾安神颗粒在模拟市售包装的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图文】:

工艺流程图,枸杞子,山药,麦冬


图2-1工艺流程图逡逑Fig.2-1邋Process邋flow邋chart逡逑2_4_8中试试验研究逡逑按处方称取刺五加800g、黄芪600g、麦冬600g、枸杞子400g、山药400g、大枣逡逑400,工3,逡逑

标准曲线,紫丁香苷,标准曲线图,对照品


以吸光度值A为纵坐标,以黄芪甲苷量(mg)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方逡逑程:A=1.1229邋X—0.012,r=0.9999。结果表明,,在邋0.0386?0.4627mg邋范围内,吸光度逡逑A与黄芪甲苷的量(mg)呈良好线性关系。结果见表2-5、图2-3。逡逑表2-5标准曲线的绘制结果逡逑逦Tab.2-5邋Linear邋relationship邋determination邋results逦逡逑进样量(mg)逦0.0386逦0.1157逦0.1928逦0.2699逦0.3470逦0.4627逡逑吸光度逦0.032逦0.124逦0.203逦0.284逦0.372逦0.515逡逑-2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爽;;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5年12期

2 李同莉;赵国英;袁秀荣;周华;薛金贵;;鹿红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年11期

3 聂娅;李点;姚欣艳;刘朝圣;罗成宇;何清湖;;熊继柏教授辨治失眠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9期

4 郭怡祯;庞文静;孙素琴;王晶娟;吴浩忠;肖瑶;鲁利娜;向丽;杨颜芳;;黄芪及其提取物的红外光谱鉴别[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05期

5 钟灵;王振富;;山药多糖对老年性痴呆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5年01期

6 贾玉;贾跃进;郑晓琳;;中医对失眠认识的探讨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1期

7 仇其原;王蕾;姚立娟;曹恒威;;HPLC法同时测定芩暴红止咳胶囊中黄芩苷、紫丁香苷的含量[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年06期

8 刘凤波;侯俊玲;王文全;于福来;赵志刚;郜舒蕊;韩亚男;;不同来源黄芪中黄芪总皂苷含量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3年08期

9 刘帅;杨小兰;张晓云;;长山药粗多糖对果蝇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14期

10 李文明;;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海波;麦冬化学成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5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95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