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醇类还原胺化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4 18:02
【摘要】:随着石油化工的飞速发展,以乙二胺为代表的胺类产品在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乙醇胺临氢胺化工艺是目前合成乙二胺的主流工艺,是清洁工艺,但存在共同的缺点是均需在15 MPa以上的合成压力,在此背景下,我们想要开发出高选择性胺化催化剂,使反应条件更温和,适应现有有机胺装置的改造应用。(1)胺化催化剂的制备是本实验的研究重点之一。以经化学改性及晶型转换后形成的CaO/Al_2O_3复合物为载体,选用CuO和NiO为胺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并对催化剂组成进行了优化。(2)通过对硝酸盐浸渍法和氨络合物浸渍法的筛选和配方优化,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采用硝酸钙为γ-Al_2O_3的化学改性剂,在60℃下用浓度为4.0%硝酸钙水溶液浸渍4 h,于120℃干燥12 h,960℃煅烧4 h;改性后载体用一定质量比的硝酸镍和硝酸铜混合溶液在60℃浸渍4 h,于120℃干燥12 h,并在450℃煅烧4 h;确定优化配方为:催化剂的NiO含量为19.12~20.66%,CuO含量为2.15~2.30%,CaO含量约为2.0%。(3)乙撑胺合成工艺条件优化:催化剂定型后,在单管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合成乙二胺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原料摩尔比n(乙醇胺):n(液氨)=1:8,反应温度220℃,反应压力2.5 MPa,操作空速为0.10 h~(-1)。(4)在胺化催化剂及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一乙醇胺的转化率可达到43.52%,乙二胺的选择性最高为64.25%,乙撑胺总选择性稳定在96%左右。通过1000 h稳定性试验,发现转化率和选择性都稳定,催化剂使用性能可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6;TQ226.31
【图文】:

SEM图,胺化,催化剂


在上述反应条件下 GXZ-3 催化剂的乙醇胺转化率可达到 43.14 %,乙二选择性为 63.68 %,与目标要求的指标最为接近,因此采用 GXZ-3 催化剂。.4 催化剂的形貌与结构的表征与分析在对合成乙二胺工艺条件优化之前,为了了解硝酸盐浸渍法所制备的胺化催剂的组成和结构及金属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分布情况,需要对 GXZ-1~GXZ-4 催剂进行了表征。.4.1 SEM 分析结果为了直观地了解催化剂的表面形态,我们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剂的表面进行了直接观察,结果如图 3.3 所示。图 3.3 为 GXZ-1~GXZ-4 催化剂同放大倍数的 SEM 照片。

SEM图,胺化,催化剂


图 3.4 GXZ-2 胺化催化剂 SEM 图Fig.3.4 SEM photos of GXZ-2(NiO:19.81%;CuO:2.20%;CaO:2.0%)图 3.5 GXZ-3 胺化催化剂 SEM 图Fig.3.5 SEM photos of GXZ-3(NiO:19.12%;CuO:2.21%;CaO: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迎新;舒慧敏;刘海燕;刘晓爽;曾茂;周阔;魏作君;;非均相金属催化剂催化醇类还原胺化合成伯胺的研究进展[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年03期

2 李清华;董源;陈飞飞;柳磊;李春秀;许建和;郑高伟;;Brevibacterium epidermidis催化酮不对称还原胺化合成(S)-手性胺(英文)[J];催化学报;2018年10期

3 ;醛和酮的吡啶-甲硼烷还原胺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年06期

4 ;有机文摘[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年09期

5 李鑫;王欢;刘立业;张吉波;邱俊;;不同方法制备的乙醇胺还原胺化催化剂及其表征[J];材料导报;2019年S1期

6 田兰红;张惠欣;王家喜;冯磊;;功能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还原胺化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刘娜;张津枫;高瑞昶;张广明;;葡萄糖与甲胺还原胺化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2006年01期

8 ;Ti(OPr~i)_4/NaBH_4作为新型还原胺化试剂[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年10期

9 余秦伟;王为强;张前;杨建明;吕剑;;基于多元醇还原胺化合成多元胺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2019年02期

10 Alinezhad H;毛黎光;;醛、酮还原胺化的简便方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前;熊涛;李燕;;碳氮键构建新方法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2 桂敬汉;;自由基参与的碳-碳以及碳-氮键形成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3 甘杰鹏;袁航;刘艳;赵玉芬;;基于MALDI技术的新型含磷寡糖非还原胺化衍生化试剂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陈其辉;江飞龙;洪茂椿;;一种温度和溶剂调控的铜和手性席夫碱参与的原位反应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张前;;碳氮键构建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小宝;芳香醛酮的绿色还原和三丙酮胺的还原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吕允贺;基于酰亚胺、脒及叔胺氮源的胺化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高活性高选择性还原胺化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19年

2 王欢;醇类还原胺化工艺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19年

3 陈伟;5-羟甲基糠醛还原胺化制备5-氨甲基-2-呋喃甲醇类化合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4 阮建成;基于NaBH(OAc)_3还原胺化新工艺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5 潘家君;经由卤键活化的亚砜的还原胺化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董波;羰基化合物还原胺化制备胺类化合物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

7 李海凤;1-烷氧基-4-胺基哌啶紫外吸收剂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D];烟台大学;2017年

8 聂红芬;钌络合物催化苯乙酮还原反应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余勇;非布索坦的工艺更新[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郭德超;非均相还原胺化和加氢反应中底物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8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28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