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绿色木霉高产木聚糖酶诱变菌株的筛选及发酵产酶中试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20:44
【摘要】:半纤维素是纤维质原料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重要物质,占植物干重的15%~35%。在目前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半纤维素利用过程中木聚糖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木聚糖酶活力来降低半纤维素被利用的成本,进而起到降低整个纤维乙醇的生产成本,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课题研究以绿色木霉经诱变保存于实验室的100株诱变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筛选、产酶发酵条件优化、酶解实验等方法手段,对绿色木霉诱变效果及其产酶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复筛得到了10株酶活高于原始菌株酶活10%的诱变菌株;对10株诱变株进行再复筛,每个诱变株均做三组平行,最终得到了了A24和A75两株酶活平行性良好的菌株;对A75和A24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表明,A75的遗传稳定性比A24更具优势,将A75作为后续研究的实验菌株。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A75的摇瓶发酵产酶条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A75的培养配方为乳糖4.0%、MgSO_4·7H_2O 1%、(NH4)_2SO_4 1%、KH_2PO_4 0.1%,CaCl_2 0.05%、微量元素液0.1%、吐温80 0.04%;培养条件为pH5.0、30℃、150 rpm、144~168 h,所产木聚糖酶酶活达到7715.64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约28%。3.A75的50 L中试发酵产酶实验结果表明:以乳糖为诱导物补料量15%~18%,还原糖浓度降至0.6%时开始补料,发酵罐溶氧值控制在20%~30%之间,罐压设定为0.04 kpa,转速不超过400 rpm。该条件下,最终木聚糖酶活达到了40216 IU/mL,比原始菌株产酶量高18%。4.A75产木聚糖酶的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75所产酶类主要是木聚糖酶,还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几乎不含。该木聚糖酶属于酸性木聚糖酶,耐热性较差,最适作用温度为50°C,最适作用pH为5.0。5.利用汽爆玉米秸秆为酶解原料,配合使用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对A75所产酶的酶解效果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量分别为每克绝干物料25 IU/mL、1200 IU/mL、20 IU/mL时,酶解作用效果最好。
【学位授予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925
【图文】:

标准曲线,木糖,标准曲线,柠檬酸缓冲液


线制作称量皿中置于烘箱82~85℃烘5 h以上,配制成0.45、0.50、0.55、0.60 mg/mL 的木糖梯度溶液 3 支比色管做三个平行,每个梯度的三支样品溶液、0.5 mL(pH 4.8)0.05 mol/L 柠檬酸缓冲液色管加入相同的柠檬酸缓冲液和 DNS,作为空空白管煮沸 5 min,迅速取出用冷水冷却至室温容至 10 mL,在分光光度计 560 nm 下测定各样糖含量(mg)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数在 0.999 以上方可使用。 木糖标准曲线及公

标准曲线,葡萄糖,标准曲线,柠檬酸缓冲液


吸入反应液的体积(mL)。含量测定准曲线制作在 105℃高温下烘干(至无质量差为止),配制成浓度 040、0.45 、0.50、0.55、0.60mg/mL 的葡萄糖梯度溶液;取 3 支比色管做三个平行,每个梯度的三支样品管均依次萄糖溶液、1.5 mL(pH 4.8)0.05 mol/L 柠檬酸缓冲液、2.0 比色管加入相同的柠檬酸缓冲液和 DNS,作为空白对照和空白管煮沸 5 min,迅速取出用冷水冷却至室温;定容至 10 mL,在 540 nm 下测定各样品吸光值(用空白g)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并拟合回归方程99 以上方可使用。葡萄糖标准曲线及葡萄糖含量计算公式

关系图,碳源,类别,关系图


表 3-1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表Table 3-1 Orthogonal test factors and level tables因素乳糖(%)A玉米浆(%)BKH2PO4(%)CM1 3 3 0.10 2 4 2 0.15 3 5 1 0.20 与分析源对 A75 发酵产酶的影响碳源对 A75 发酵产酶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 3-1 所示。在确上,将乳糖添加量设置不同的梯度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明江;邢光耀;戴明勋;张军华;;绿色木霉制剂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田间药效试验[J];北方园艺;2008年07期

2 张萍华;灵芝栽培中绿色木霉的预防和治疗[J];农业科技通讯;2001年04期

3 吴明国;食用菌绿色木霉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5年09期

4 ;灵芝栽培中绿色木霉的预防和治疗[J];科技致富向导;2005年04期

5 李文佳;林亲录;;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5期

6 孙宪迅;孙宪猛;韩雪;孙齐英;;稻草秸秆预处理方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8期

7 刘芳;杨佳颖;陈红漫;;绿色木霉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3期

8 欧阳玲花;冯健雄;李思明;张雪梅;蒲彪;;化学法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发酵法提取柠檬皮膳食纤维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年02期

9 安邦;;绿色木霉的防治[J];湖南林业;2007年08期

10 陈晓东;代料栽培黑木耳田间管理阶段绿色木霉侵染原因及防治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颖;苏芳;李夏;李敏;贺学礼;赵丽莉;;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和绿色木霉对甘草生长的影响[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2 张子颖;许家来;李现道;孟庆宏;管恩森;殷全玉;郭凯;刘国顺;;绿色木霉配施高碳基肥料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3 高绘菊;张淑君;牟志美;;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纤维素发酵产油脂菌株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于平;励建荣;;绿色木霉HZ012发酵生产几丁质酶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勇;王万立;刘春艳;郝永娟;霍建飞;高苇;;影响绿色木霉Tr9701生防效能的主要因子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敏;苏芳;贺学礼;赵丽莉;;药用植物DSE与绿色木霉协同作用及化学成分变化规律[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7 张中良;章元明;兰云贤;田刚;余冰;陈天国;程一兵;;绿色木霉对粗饲料处理的效果分析[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黄燕华;冯定远;;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A];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C];2005年

9 彭丽娟;梁宗琦;刘爱英;Marce Costache;Constantin Costache;Elena Bratu;;绿色木霉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及其培养方法的研究[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10 吕东海;周岩民;李如治;;饲用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段锋刚 刘建强 赖仁青;专家现场指导种灵芝[N];韶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兆周;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酶辅助提取与微波辅助合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李兴华;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纤维素酶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士旺;生防绿色木霉工程菌的构建及其诱导植物抗病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军政;黑龙江省大豆核盘菌生物学特性和生物防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萍;绿色木霉产双功能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爱姣;绿色木霉高产木聚糖酶诱变菌株的筛选及发酵产酶中试条件研究[D];南阳师范学院;2019年

2 任颖;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和绿色木霉对黄芪促生抗旱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韩馥容;利用氨基酸废液生产绿色木霉TV41固体菌剂的条件优化及其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张坤;绿色木霉侵染对麦秸板主要性能及化学组分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陈勇;植物逆境相关转录因子CBF1对绿色木霉的转化及工程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博;混合菌对玉米秸秆水解糖化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7 Saelee Pongsak(李朋赛);黑曲霉和绿色木霉处理棕榈树干产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詹洁;绿色木霉α-1,2-甘露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9 章慧慧;绿色木霉内切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10 张若鸿;绿色木霉液体发酵对大青叶中功能成分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1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81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