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多金属氧酸盐的设计合成及催化甘油氧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11:19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由此而引发的环境与能源危机也日渐严重,如何在更好的实现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兼顾环境保护成为重要议题。生物质能源有着来源广、易获得、储量大的独特优势,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型能源。甘油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其中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工业生产的副产物中,因此,采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甘油转化为其他产品,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和开发新资源的双赢。本文拟利用绿色催化剂——杂多酸和复合型杂多酸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活性,实现了甘油氧化反应的高转化率及产物的高选择性,根据以上内容,本论文分别设计合成了含有Lewis金属的缺位型催化剂、氧化型催化剂和固载型催化剂,应用于甘油的转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第二章设计并合成了具有Lewis中心的缺位Keggin型杂多磷钨酸盐催化剂K5PW11MO39(M=Co2+,Fe2+,Mn2+,Cu2+,Ni2+,缩写为K5PW11M),考察了其...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多金属氧酸盐的设计合成及催化甘油氧化性能研究


多金属氧酸盐基本结构

生物质


不同种类的可利用资源。生物质中另一种重要的能源就是油脂,油脂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和脂(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统称,广泛存在于油料作物的种子和动物组织、器官中。不饱和的油脂经过氢化达到饱和,不易被氧化,方便运输与储存,是制作人造黄油和肥皂等的重要原料。另外,还可以通过酯分解和酯交换反应,得到不同碳原子数的高级脂肪酸、生物柴油以及副产物甘油。1.2.3 甘油氧化随着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加以及肥皂工业的发展,甘油作为副产物,在市场上已经严重的供过于求。为了达到生物柴油生产经济性的最大化,必须寻求一种甘油的有效利用的方法,使这种廉价的散装化学品可以被大规模的使用,生产出更有价值的精细化学品。近年来,在众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甘油已经成为重要的可再生碳资源之一,一系列围绕甘油氧化的研究正在进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丙图 1.3 生物质转化

示意图,甘油,示意图,设备腐蚀


表 1.2 中系统的总结了甘油在不同催化体系中的转化活性[51-62]。可以看出:甘定向转化为乳酸,反应温度过高,能源消耗大,催化剂多为贵金属催化剂,不符合济性原则,碱性的反应体系对设备腐蚀严重;甘油定向转化为二羟基丙酮、丙烯酸甘油酸等时同样存在催化剂成本高、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设备腐蚀等问题;油定向转化为草酸,氧化剂为过氧化氢,为非绿色氧化剂。因此,多活性中心的廉催化剂,温和的反应条件,非碱性催化体系是研究重点。Catalysts OxidantAcid/BaseTemperature(℃)ReactionTime(h)Con.(%)Sel.(%)表 1.2 甘油氧化体系的相关进展图 1.4 甘油转化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废弃生物质材料的高附加值再利用途径综述[J]. 何玉凤,钱文珍,王建凤,熊玉兵,宋鹏飞,王荣民.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5)
[2]具有所罗门之星结构的多酸基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阿司匹林的研究[J]. 张倩男,王小秋,兰天驰,封关颖,刘璐莹,孟祥瑛,沙靖全.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3]含多酸化合物新型洗手液抗甲型流感病毒效果及毒性评价[J]. 佟瑶,张毛毛,李丽,殷德辉,曲笑锋,齐燕飞,李娟,徐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1)
[4]重量吸附-红外光谱法测定催化剂固体表面酸性[J]. 汤涛,凌凤香,王少军.  当代化工. 2010(05)
[5]磷钨酸、磷钼酸季铵盐催化环己烯环氧化[J]. 孙可可,章亚东.  石油化工. 2008(08)
[6]用于催化剂载体的羟基磷灰石的合成研究[J]. 丁世红,黄兴国,魏怀生,王孝恩.  天津化工. 2006(01)
[7]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J]. 赵建国,彭新君,彭延古,曾序求,江星明,张燕鸿,卢茂芳.  时珍国医国药. 2005(06)
[8]Keggin结构和Dawson结构磷钼酸及磷钼钒酸的氧化还原特性[J]. 井淑波,张恒彬,朱万春,王振旅,王国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3(04)
[9]离子液体系中催化环己酮肟重排制己内酰胺[J]. 彭家建,邓友全.  石油化工. 2001(02)
[10]草酸诱导黄瓜抗炭疽病的机理研究[J]. 杨荣金,彭新湘,姜子德,郭振飞,李明启.  植物病理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522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522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