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功能材料的分子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08:06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在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载药功能性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传输体系中的优势也日益突出,成为难溶性药物的理想输送材料之一。但是目前通过实验手段很难从微观水平上对其载药过程进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模拟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药物筛选、直观地对载药机理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PLGA-PEG负载药物多西紫杉醇、阿霉素、前列地尔的载药模型,以及不同孔径的介孔二氧化硅吸附药物分子阿霉素的载药模型,对各个载药体系进行模拟研究得到结果如下:(1)介孔二氧化硅孔道在吸附阿霉素药物分子时,首先分散吸附在孔道壁上,当孔道壁上的分子数量达到极限时,再逐渐填充在孔道中间。根据均方位移得到了阿霉素在介孔二氧化硅孔道中的扩散系数。孔径一定时,扩散系数随着药物分子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扩散行为。(2)采用介观尺度下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以聚合物PLGA-PEG为药物载体,多西紫杉醇为药物模型的载药体系进行研究。聚合物组成为PLGA8-PEG1...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OX单个分子结构模型图
不同孔径的介孔二氧化硅初始模型:(a)2.5nm(b)3.0nm(c)6.0nm红色表示氧原
第3章介孔二氧化硅负载阿霉素的DPD模拟21(c)(d)(e)(f)图3-3不同孔径介孔二氧化硅模型优化前后的结构(a)、(c)、(e)分别为2.5nm、3.0nm、6.0nm优化前模型,(b)、(d)、(f)分别为2.5nm、3.0nm、6.0nm优化后模型由图3-3的对比可以看出,体系达到了稳定的状态后,总体上体系的孔径以及分子结构都没有明显变化。3.3.2孔径对吸附量的影响2.5nm、3nm和6nm孔径的载药模拟结果分别如图3-4所示。当孔径为2.5nm时,最大负载药物分子个数为6个;当孔径为3.0nm时,介孔二氧化硅最大负载药物分子个数为8个;当孔径为6.0nm时,其最大负载药物分子个数为33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聚合物胶束载药体系研究进展[J]. 李媛媛,孙祥科,李伟,陈左生,宿烽,宋益民.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8(05)
[2]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及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J]. 刘景陶,柳耀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02)
[3]聚合物胶束载药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刘蔓,丁劲松.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09)
[4]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现状[J]. 金光明,金明姬,尹学哲,高钟镐. 中国新药杂志. 2016(05)
[5]阿霉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 李进典,洪杏芳,张健,殷志琦,顾觉奋. 药学进展. 2014(12)
[6]PLGA-PEG共聚物负载多西紫杉醇的药物输运体系的计算机模拟[J]. 刘红艳,郭泓雨,周健. 化学学报. 2012(23)
[7]耗散粒子动力学的发展与应用简述[J]. 吴立明,张国庆,刘汉涛. 科技信息. 2012(09)
[8]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研究进展[J]. 姚文军,孙考祥. 中国新药杂志. 2010(06)
[9]量子点在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J]. 李步洪,张镇西,谢树森. 激光生物学报. 2006(02)
[10]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研究[J]. 陈亚军,杨祥良,徐辉碧. 中国药学杂志. 2003(12)
博士论文
[1]复合无机药物载体的界面性质及布洛芬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 强琳辉.吉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pH响应性介孔二氧化硅/美托洛尔控释体系的制备及释药机理研究[D]. 郝家慷.北京化工大学 2017
[2]聚(丙烯酰氧乙基/羟乙基)-DL-天冬酰胺交联核/壳结构温敏性微凝胶的合成[D]. 田红杰.青岛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46056
【文章来源】: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OX单个分子结构模型图
不同孔径的介孔二氧化硅初始模型:(a)2.5nm(b)3.0nm(c)6.0nm红色表示氧原
第3章介孔二氧化硅负载阿霉素的DPD模拟21(c)(d)(e)(f)图3-3不同孔径介孔二氧化硅模型优化前后的结构(a)、(c)、(e)分别为2.5nm、3.0nm、6.0nm优化前模型,(b)、(d)、(f)分别为2.5nm、3.0nm、6.0nm优化后模型由图3-3的对比可以看出,体系达到了稳定的状态后,总体上体系的孔径以及分子结构都没有明显变化。3.3.2孔径对吸附量的影响2.5nm、3nm和6nm孔径的载药模拟结果分别如图3-4所示。当孔径为2.5nm时,最大负载药物分子个数为6个;当孔径为3.0nm时,介孔二氧化硅最大负载药物分子个数为8个;当孔径为6.0nm时,其最大负载药物分子个数为33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聚合物胶束载药体系研究进展[J]. 李媛媛,孙祥科,李伟,陈左生,宿烽,宋益民.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8(05)
[2]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及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J]. 刘景陶,柳耀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02)
[3]聚合物胶束载药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刘蔓,丁劲松.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09)
[4]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现状[J]. 金光明,金明姬,尹学哲,高钟镐. 中国新药杂志. 2016(05)
[5]阿霉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 李进典,洪杏芳,张健,殷志琦,顾觉奋. 药学进展. 2014(12)
[6]PLGA-PEG共聚物负载多西紫杉醇的药物输运体系的计算机模拟[J]. 刘红艳,郭泓雨,周健. 化学学报. 2012(23)
[7]耗散粒子动力学的发展与应用简述[J]. 吴立明,张国庆,刘汉涛. 科技信息. 2012(09)
[8]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研究进展[J]. 姚文军,孙考祥. 中国新药杂志. 2010(06)
[9]量子点在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J]. 李步洪,张镇西,谢树森. 激光生物学报. 2006(02)
[10]抗病毒药物纳米载药系统研究[J]. 陈亚军,杨祥良,徐辉碧. 中国药学杂志. 2003(12)
博士论文
[1]复合无机药物载体的界面性质及布洛芬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 强琳辉.吉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pH响应性介孔二氧化硅/美托洛尔控释体系的制备及释药机理研究[D]. 郝家慷.北京化工大学 2017
[2]聚(丙烯酰氧乙基/羟乙基)-DL-天冬酰胺交联核/壳结构温敏性微凝胶的合成[D]. 田红杰.青岛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46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54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