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啉基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2-07-29 17:51
通过物理包裹或化学键合的方式将小分子光敏剂与载体结合成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可以克服小分子光敏剂缺乏肿瘤选择性和水溶性差等问题,提高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果。同时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等原因,单独的光动力治疗并不能完全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根据不同疗法的机制,将光动力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进而提高抗肿瘤效果。本论文选用可降解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L-谷氨酸)(poly(L-glutamic acid),PLG)为载体,构建能够增强光动力治疗效果的卟啉纳米粒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血管靶向疗法构建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用于肿瘤组织的协同治疗。具体如下:(1)以可生物降解的PLG为载体,分别将光敏剂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TPP-NH2)通过物理包裹和共价结合方式制备两类卟啉纳米粒子,改善小分子光敏剂缺乏肿瘤选择性和水溶性差的问题。其中,通过共价结合TPP-NH2方式制备的卟啉纳米粒子可以很好地中断TPP-NH2之间的π-π堆积,避免光敏剂聚集来抑制淬灭效应,...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癌症概述
1.2 光动力治疗
1.2.1 光动力治疗的简要历史
1.2.2 光动力治疗的机制
1.2.3 光敏剂的种类
1.2.3.1 四吡咯衍生物
1.2.3.2 重原子荧光染料
1.2.3.3 过渡金属配合物
1.3 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应用于肿瘤治疗
1.3.1 自组装
1.3.2 包封
1.3.3 共价结合
1.4 联合治疗
1.4.1 光动力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
1.4.2 光动力治疗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1.4.3 光动力治疗与光热治疗联合应用
1.4.4 光动力治疗与基因治疗联合应用
1.4.5 光动力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减弱π?π堆积的聚(L-谷氨酸)基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用于增强光动力治疗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减弱π?π堆积的聚(L-谷氨酸)基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
2.2.3.1 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TPP-NH_2)的合成
2.2.3.2 制备包裹TPP-NH_2的纳米粒子(P(T))
2.2.3.3 制备化学键合TPP-NH_2的纳米粒子(PT)
2.2.4 PLG的GPC分析
2.2.5 粒径和粒子形貌分析及电势测定
2.2.6 载药量的测定
2.2.7 体外ROS的检测
2.2.8 细胞内吞
2.2.9 细胞内ROS的检测
2.2.10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评估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PP-NH_2的表征
2.3.2 PLG的表征
2.3.3 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表征
2.3.4 载药量的测定
2.3.5 体外ROS的检测
2.3.6 细胞内吞
2.3.7 细胞内ROS的检测
2.3.8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敏剂协同血管阻断剂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用于增强肿瘤治疗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
3.2.3.1 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TPP-NH_2)的合成
3.2.3.2 制备聚(L-谷氨酸)-接枝-CA4的纳米粒子(PC)
3.2.3.3 制备聚(L-谷氨酸)-接枝-TPP-NH_2纳米粒子(PT)
3.2.4 粒径和粒子形貌分析及电势测量
3.2.5 载药量的测定
3.2.6 CA4的体外释放实验
3.2.7 细胞内吞
3.2.8 体外ROS检测实验
3.2.9 细胞内ROS的检测
3.2.10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评估
3.2.11 动物模型
3.2.12 体内抑瘤效果评估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表征
3.3.2 载药量的测定
3.3.3 不同条件下PC的体外释放
3.3.4 细胞内吞
3.3.5 体外和细胞内ROS的检测
3.3.6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评估
3.3.7 体内抑瘤效果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666902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癌症概述
1.2 光动力治疗
1.2.1 光动力治疗的简要历史
1.2.2 光动力治疗的机制
1.2.3 光敏剂的种类
1.2.3.1 四吡咯衍生物
1.2.3.2 重原子荧光染料
1.2.3.3 过渡金属配合物
1.3 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应用于肿瘤治疗
1.3.1 自组装
1.3.2 包封
1.3.3 共价结合
1.4 联合治疗
1.4.1 光动力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
1.4.2 光动力治疗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1.4.3 光动力治疗与光热治疗联合应用
1.4.4 光动力治疗与基因治疗联合应用
1.4.5 光动力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减弱π?π堆积的聚(L-谷氨酸)基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用于增强光动力治疗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减弱π?π堆积的聚(L-谷氨酸)基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
2.2.3.1 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TPP-NH_2)的合成
2.2.3.2 制备包裹TPP-NH_2的纳米粒子(P(T))
2.2.3.3 制备化学键合TPP-NH_2的纳米粒子(PT)
2.2.4 PLG的GPC分析
2.2.5 粒径和粒子形貌分析及电势测定
2.2.6 载药量的测定
2.2.7 体外ROS的检测
2.2.8 细胞内吞
2.2.9 细胞内ROS的检测
2.2.10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评估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PP-NH_2的表征
2.3.2 PLG的表征
2.3.3 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表征
2.3.4 载药量的测定
2.3.5 体外ROS的检测
2.3.6 细胞内吞
2.3.7 细胞内ROS的检测
2.3.8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敏剂协同血管阻断剂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用于增强肿瘤治疗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
3.2.3.1 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TPP-NH_2)的合成
3.2.3.2 制备聚(L-谷氨酸)-接枝-CA4的纳米粒子(PC)
3.2.3.3 制备聚(L-谷氨酸)-接枝-TPP-NH_2纳米粒子(PT)
3.2.4 粒径和粒子形貌分析及电势测量
3.2.5 载药量的测定
3.2.6 CA4的体外释放实验
3.2.7 细胞内吞
3.2.8 体外ROS检测实验
3.2.9 细胞内ROS的检测
3.2.10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评估
3.2.11 动物模型
3.2.12 体内抑瘤效果评估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表征
3.3.2 载药量的测定
3.3.3 不同条件下PC的体外释放
3.3.4 细胞内吞
3.3.5 体外和细胞内ROS的检测
3.3.6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评估
3.3.7 体内抑瘤效果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666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6669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