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光有机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05:38
目前蓝光有机材料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禁带较宽,载流子注入传输不平衡。2.聚集效应造成光色红移。3.共轭长度短导致构筑基团有限。多方面的矛盾使得制备兼顾效率和色度的深蓝有机发光材料至今仍是一个挑战。针对以上关键科学问题,通过采用给受体型荧光材料,从材料化学的角度,调控给受体基团的种类及强弱,构筑了系列深蓝有机发光分子,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不同对光物理、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为设计高效率、高色纯度深蓝有机发光分子提供了设计思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吩噻嗪为电子给体,分别以菲并咪唑、噁二唑为电子受体,设计合成了两个新型电子给?受体荧光分子(TPEPPI与TPEPO),系统研究材料的受体基团结构与光物理、电致发光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给受体间扭转角差异使得仅在TPEPPI中观察到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而TPEPO中仅存在溶剂化现象;受体基团电子传输性差异使得基于TPEPO为发光层的器件III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都优于基于TPEPPI的器件I。主要原因在于噁二唑电子传输性优于菲并咪唑,能够实现载流子的平衡传输。2.以1,2,4-三唑作为电子受体基团,通过调控蒽、三苯胺...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机理
1.2.1 电致发光种类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1.2.3 蓝色电致发光材料的存在的问题
1.3 高效率的有机荧光分子的设计
1.3.1 有机给受体电致发光材料
1.3.2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机理
1.3.3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机理
1.3.4 杂化局域电荷转移(HLCT)机理
1.3.5 三线态?极化子相互作用诱导的上转换(TPI)机理
1.4 基于氮杂环化合物的有机荧光材料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第二章 实验药品及测试仪器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化合物单晶的培养方法
2.2.2 电化学测试方法
2.2.3 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与测试方法
2.2.4 化合物的理论计算
第三章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合成
3.3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基本性质表征
3.3.1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热性质
3.3.2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
3.3.3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理论计算
3.3.4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
3.4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合成
4.3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基本性质表征
4.3.1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热性质
4.3.2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
4.3.3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理论计算
4.3.4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
4.3.5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单晶结构分析
4.4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质
4.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突破激子统计[J]. 杨兵,马於光. 中国科学:化学. 2013(11)
[2]紫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 连加荣,曾鹏举. 现代显示. 2010(11)
[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及其发展[J]. 郑亮,薛唯,钟生东. 现代显示. 2002(04)
本文编号:3718239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机理
1.2.1 电致发光种类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1.2.3 蓝色电致发光材料的存在的问题
1.3 高效率的有机荧光分子的设计
1.3.1 有机给受体电致发光材料
1.3.2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机理
1.3.3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机理
1.3.4 杂化局域电荷转移(HLCT)机理
1.3.5 三线态?极化子相互作用诱导的上转换(TPI)机理
1.4 基于氮杂环化合物的有机荧光材料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第二章 实验药品及测试仪器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化合物单晶的培养方法
2.2.2 电化学测试方法
2.2.3 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与测试方法
2.2.4 化合物的理论计算
第三章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合成
3.3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基本性质表征
3.3.1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热性质
3.3.2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
3.3.3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理论计算
3.3.4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
3.4 吩噻嗪给体衍生物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合成
4.3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基本性质表征
4.3.1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热性质
4.3.2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
4.3.3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理论计算
4.3.4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
4.3.5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单晶结构分析
4.4 三唑受体衍生物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质
4.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一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突破激子统计[J]. 杨兵,马於光. 中国科学:化学. 2013(11)
[2]紫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J]. 连加荣,曾鹏举. 现代显示. 2010(11)
[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及其发展[J]. 郑亮,薛唯,钟生东. 现代显示. 2002(04)
本文编号:3718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71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