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化脱硫废液中硫的再利用及硫化锌的合成
发布时间:2023-02-27 21:35
大多数煤焦化企业现采用湿法氨法脱硫,此方法在脱硫过程当中,利用已处理过的工业氨水(8%-18%),通过对荒煤气中H2S或其他硫化物的吸收,以达到硫脱除的目的,但此脱硫工艺会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液,而这些难处理的脱硫废液危害着人类耐以生存的环境。脱硫废液中主要存在着(NH4)2S2O3、NH4SCN和硫单质;其原因在于煤气中主要成分是H2S和HCN,不可避免的与碱源工业氨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NH4)2S和NH4SCN,再经过氧化处理直接产生(NH4)2S2O3或(NH4)2S04,当这些副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使脱硫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甚至会造成脱硫管道的堵塞。国内煤焦化企业通常是通过安装提盐设备,将(NH4)2S2O3、NH4SCN或(NH4)2SO4作为副盐提取,旨在减少脱硫废液中总硫的浓度,以保证荒煤气脱硫的高效进行。就新疆而言,部分煤焦化企业甚至没有提盐设备,只能靠每天排出一部分废液,并加入同等量新的碱源继续脱硫,将排出的大量脱硫废液以池装或灌装的方式储存起来,日积月累,脱硫废液的及时处理成为这些煤焦化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当然,这不仅会影响焦化企业的硫脱除效率和经济效益,还会对环境造...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湿法烟气脱硫的主要方法
1.3 氨法脱硫的研究现状
1.4 氨法脱硫存在的问题
1.5 氨法脱硫研究对象
1.5.1 脱硫废液的危害
1.5.2 脱硫废液循环利用的必要性
1.6 硫化锌的特性、应用及优势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1.7.1 本论文研究思路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本论文创新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硫源
2.5 实验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
2.5.1 实验制备方法
2.5.2 表征手段
3 脱硫废液中硫的再利用
3.1 引言
3.2 脱硫废液的产生
3.3 脱硫废液的组成成分
3.4 副盐的形成原理
3.5 硫向硫化锌转化
3.5.1 实验方法
3.5.2 主要影响因素
3.5.3 结果分析
3.6 硫化锌的纯化
3.7 脱硫废液中总硫利用效率
3.8 本章小结
4 氨法脱硫工艺的改进
4.1 引言
4.2 氨法脱硫工艺介绍
4.3 氨法脱硫工艺缺点
4.4 化学组分对氨法脱硫工艺的影响
4.5 新型氨法脱硫工艺介绍
4.6 新型氨法脱硫工艺具体实施方案
4.7 新型氨法脱硫工艺的优点
4.8 新型氨法脱硫工艺的脱硫效率
4.9 传统氨法脱硫工艺与新型氨法脱硫工艺对比研究
4.10 本章小结
5 湿化学法合成硫化锌材料
5.1 引言
5.2 硫化锌材料的合成方法
5.3 硫化锌材料的结晶器探究
5.4 硫化锌的SEM分析
5.5 硫化锌的XRD分析
5.6 硫化锌的EDS分析
5.7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及实践成果#56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51483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湿法烟气脱硫的主要方法
1.3 氨法脱硫的研究现状
1.4 氨法脱硫存在的问题
1.5 氨法脱硫研究对象
1.5.1 脱硫废液的危害
1.5.2 脱硫废液循环利用的必要性
1.6 硫化锌的特性、应用及优势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1.7.1 本论文研究思路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本论文创新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硫源
2.5 实验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
2.5.1 实验制备方法
2.5.2 表征手段
3 脱硫废液中硫的再利用
3.1 引言
3.2 脱硫废液的产生
3.3 脱硫废液的组成成分
3.4 副盐的形成原理
3.5 硫向硫化锌转化
3.5.1 实验方法
3.5.2 主要影响因素
3.5.3 结果分析
3.6 硫化锌的纯化
3.7 脱硫废液中总硫利用效率
3.8 本章小结
4 氨法脱硫工艺的改进
4.1 引言
4.2 氨法脱硫工艺介绍
4.3 氨法脱硫工艺缺点
4.4 化学组分对氨法脱硫工艺的影响
4.5 新型氨法脱硫工艺介绍
4.6 新型氨法脱硫工艺具体实施方案
4.7 新型氨法脱硫工艺的优点
4.8 新型氨法脱硫工艺的脱硫效率
4.9 传统氨法脱硫工艺与新型氨法脱硫工艺对比研究
4.10 本章小结
5 湿化学法合成硫化锌材料
5.1 引言
5.2 硫化锌材料的合成方法
5.3 硫化锌材料的结晶器探究
5.4 硫化锌的SEM分析
5.5 硫化锌的XRD分析
5.6 硫化锌的EDS分析
5.7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及实践成果#56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51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75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