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基于超支化聚酯的低共熔溶剂性质测定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0 18:04
  由于大多数聚合物在DES中溶解度很低甚至不溶,因此寻找具有良好互溶度的聚合物-DES配对或基于聚合物的低共熔溶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首次发现Boltorn/EG和Ch Cl/Boltorn/EG这两个具有良好互溶度的基于超支化聚酯的DES体系或超支化聚酯-DES体系。通过对上述体系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的测定与相关测试探究了各个体系内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这两个体系,温度升高导致密度和粘度降低而电导率增加,这是由分子内部热运动的增强以及氢键作用力的弱化导致的。(1)Boltorn/EG体系:在EG溶剂中,温度相同时,溶解度H20﹤H40﹤H30;Boltorn在EG中粒径大小是H40>H30>H20。Boltorn H20、H30和H40羟基密度逐渐递增,Boltorn H40支状化烷基碳链较多,烷基链越长氢键形成能力弱化程度越大。在308.15-338.15K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会导致密度和粘度的降低,而电导率升高。这是由于分子内部热运动加强和氢键相互作用力的弱化。Boltorn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密度、粘度和电导率的升高。(2)Ch Cl/Boltor...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低共熔溶剂
    1.2 低共熔溶剂的研究现状
    1.3 低共熔溶剂的应用
        1.3.1 溶解与分离
        1.3.2 催化
        1.3.3 有机合成
        1.3.4 电化学
    1.4 超支化聚酯
        1.4.1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
        1.4.2 超支化聚酯的应用
        1.4.3 超支化聚酯的氢键结构与溶解机理
    1.5 DES理化性质
        1.5.1 凝固点与相行为
        1.5.2 密度、粘度和电导率
    1.6 氢键
        1.6.1 定义与分类
        1.6.2 DES体系与Boltorn-DES体系存在的氢键作用力
        1.6.3 表征方法
    1.7 本论文研究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Boltorn/EG溶液的密度、粘度、电导率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过程
        2.2.3 DSC测试
        2.2.4 FT-IR测试
        2.2.5 UV测试
        2.2.6 粒度测试
        2.2.7 Boltorn/EG溶液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溶解度测试
        2.3.2 DSC测试
        2.3.3 FT-IR测试
        2.3.4 UV测试
        2.3.5 粒度测试
        2.3.6 热力学及动力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hCl/ Boltorn/EG溶液的密度、粘度、电导率和分子间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3.2.2 实验过程
        3.2.3 DSC测试
        3.2.4 FT-IR测试
        3.2.5 粒度测试
        3.2.6 ChCl/Boltorn/EG溶液溶液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超支化聚酯溶解度
        3.3.2 DSC测试
        3.3.3 FTIR测试
        3.3.4 粒度测试
        3.3.5 密度、粘度和电导率
    3.4 Boltorn/EG与 ChCl/Boltorn/EG体系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支化聚酯在环氧丙烷水解的助催化作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4.1.2 色谱内标物选取
        4.1.3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建立
        4.1.4 产物分析
    4.2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种类因素
        4.3.2 反应温度因素
        4.3.3 反应时间因素
        4.3.4 助催化剂与催化剂种类因素
        4.3.5 水与反应物的比例
    4.4 反应机理
        4.4.1 空穴吸附(核磁图)
        4.4.2 有效空穴数量
        4.4.3 吸附位点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及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788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788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