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共轭热激发延迟荧光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发布时间:2024-05-16 00:30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技术具有自发光、低能耗、快速响应、超薄以及可用于柔性显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被广泛认为是新一代的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在OLEDs器件的多层结构中,发光层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是决定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发光机理的角度而言,热激发延迟荧光(TADF)材料可以打破传统荧光材料中内量子效率(IQE)只有25%的限制,通过反系间窜跃(RISC)过程,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进而实现理论上100%的IQE,大幅提高了发光效率;另外,这也避免了磷光材料中重金属原子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从器件加工的角度而言,基于TADF共轭聚合物的发光层材料不但可以采用简易的湿法工艺进行加工,而且其离域的共轭骨架可以实现载流子的快速迁移与复合,进而获得较高的器件效率和较低的效率滚降。因此,设计开发具有TADF特征的高效共轭聚合物材料并研究其电致发光性能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将具有确定TADF特性的小分子材料进行修饰后与主体单元进行共聚合反应,得到了一系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电化学稳定性的TADF共轭聚合物材料。通过主客体单元的选择及其相应比例的改变,TADF聚合物的激发态特征以...

【文章页数】:2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提高OLEDs光取出效率的方式:(a)传统的OIXDs器件中的光线波导模式;(b)采用??半球体增加光耦合的示意图;(c)微透镜阵列增强器件角度依赖荧光曲线,插图为相应的器件示??意图;(d)玻璃基底表面的聚合物微?

图1-2提高OLEDs光取出效率的方式:(a)传统的OIXDs器件中的光线波导模式;(b)采用??半球体增加光耦合的示意图;(c)微透镜阵列增强器件角度依赖荧光曲线,插图为相应的器件示??意图;(d)玻璃基底表面的聚合物微?

材料的IQE值(?/int)最高不??能超过25%[31若考虑到在电致发光器件中,光子耦合到外部过程中的损耗,实际的??出光效率(%)大致只有20%左右,所以最终器件的EQE值hm)由式(1-1)可知,??其最高只有5%,这就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W。??>]〇ut=?rjintr....


图1-3?(a)基于PtOEP的电致发光器件,并证明Alq3的三重态激子传递到PtOEP;?(b)?PtOEP??的分子结构及不同掺杂浓度下的量子效率-电流密度-亮度曲线;(c)?Au(l)和Cu(l)磷光配合物??4??

图1-3?(a)基于PtOEP的电致发光器件,并证明Alq3的三重态激子传递到PtOEP;?(b)?PtOEP??的分子结构及不同掺杂浓度下的量子效率-电流密度-亮度曲线;(c)?Au(l)和Cu(l)磷光配合物??4??

1.1.2有机金属磷光材料??为了打破基于第一代荧光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中EQE值不超过5%的限制,实现??对三重态激子的有效利用则至关重要。1997年,Forrest等人[9]创造性地将一种基于??Pt?的有机金属磷光配合物?2,3,7,8,12,13,17,18-octaeth....


图1-4?(a)有机金属磷光电致发光器件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以及Ir(ppy)3,CBP,a-NPB和BCP分??子结构,最高占用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轨道(LUMO)亦在图中给出;(b)典型的基于金??

图1-4?(a)有机金属磷光电致发光器件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以及Ir(ppy)3,CBP,a-NPB和BCP分??子结构,最高占用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轨道(LUMO)亦在图中给出;(b)典型的基于金??

ular?structure?of?PtOEP;?(c)?Molecular?structure?and?corresponding?device?structure?of?Au?(I)??and?Cu?(I)?phosphorescent?complexes.??在上述工作的基....


图1-5?(a)?TTA材料发光机理示意图,图中所示TTET及TTA过程均为Dexter能量转移;??(b)HLCT“”;(c)DSH,三

图1-5?(a)?TTA材料发光机理示意图,图中所示TTET及TTA过程均为Dexter能量转移;??(b)HLCT“”;(c)DSH,三

?第一章绪论???制[27]。最近,该组设计合成了基于菲并咪唑作为受体单元,苯基咔唑作为给体单元,??蒽为连接单元的蓝光“热激子”材料PAC,并证实了其具有足够小的能隙差可以??实现高效的由高能级三线态到最低单线态能级的反向系间窜越(hRISC)过程,同时??其T1-T2间较大的....



本文编号:3974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974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