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单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图文】:
源2002 年大气监测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国家级地面自动气象中国大陆 31 个省市,涵盖了我国绝大部分区域,西到经度 E,北到纬度 53°31'N,南到纬度 4°00'N。全国气象观测站点分 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呈现东的不对称状态,西藏地区是目前站点密度最低的一块区域。国现阶段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相吻合,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市有着较高的站点密度;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因此站点密度较低;而稀少的台站分布影响着全面观测西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当地气候的研究与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1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珍照;张淑丽;;在IBM型微机上开发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软件包[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88年03期
2 聂士忠;李正心;;利用天文时纬观测资料解算组合Love数[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9年00期
3 赵和云,丁卉,韩德胜;衡量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内在质量的一种方法[J];西北地震学报;1999年02期
4 曹冬华;林旭东;陈瑞林;;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资料可用性分析与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17年08期
5 李航;侯忠新;王宜明;;气象特种观测资料处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6 郭恩铭;条状云的观测与分析[J];气象;1981年12期
7 陶士伟;张跃堂;陈卫红;陈晓红;;全球观测资料质量监视评估[J];气象;2006年06期
8 高庆九;余汶樯;周小艳;;基于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中国低温阈值变化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8年03期
9 冯占良;;利用我国第二颗卫星目视观测资料测定275公里高度附近大气密度及其变化[J];科研工作报导;1981年02期
10 李瑞青;吕世华;韩博;高艳红;;青藏高原东部三种再分析资料与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延贺;侯锴;代永江;;土坝渗透观测资料滞后性的实用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陶士伟;张跃堂;陈卫红;;全球观测资料质量监视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剑锋;马瑞青;盛晖;;酸雨观测资料信息化存贮及其应用[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张雪芬;杜波;汤志亚;李涛;李肖霞;;基于观测资料的我国天气现象时空分布特征[A];S8 大气探测与仪器新技术、新方法[C];2012年
5 李素芹;张娅楠;;保定站现址与原址观测资料的对比评估[A];S8 大气探测与仪器新技术、新方法[C];2012年
6 胡粤安;;利用要素曲线审核处理观测资料的异常记录[A];2007年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仲跻芹;陈敏;范水勇;张朝林;;飞机观测资料在北京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的同化应用研究[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江在森;侯贺晟;王敏;杨国华;武艳强;张晓亮;李鹏;;GPS连续观测资料地壳运动微动态信息提取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陶士伟;郝民;赵琳娜;;AMDAR观测资料分析及质量控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峻;任芝花;范邵华;鞠晓慧;冯明农;;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国家级质量控制系统的研制[A];2006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一届防雷论坛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王哲;整理好使用观测资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通讯员 李亚军;山西完成观测资料对比评估工作[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丁继武邋通讯员 袁佳双 石爱丽;集中精力加强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N];中国气象报;2007年
4 记者 张永 徐文彬 孔毅民 通讯员 刘英轶;在观测资料共享等六领域深化合作[N];中国气象报;2016年
5 通讯员 胡懿娜;浙江搭建观测资料共享桥梁[N];中国气象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庆九;中国东部夏季多尺度气候变化研究中再分析资料的比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洋;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单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2 张思齐;全球再分析与中国观测资料对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年
3 施林红;地面气温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4 宋晓姜;GPS观测资料在WRF模式中的应用研究[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2011年
5 张婷;不同时间尺度下中国东部夏季最高温度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6 王娟怀;中国区域大气水汽变化的分析与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张睿之;基于WRFDA的卫星云观测资料变分同化和混合同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7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1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