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
【图文】:
0204060801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频 次总频次重-特重频次 3-1 1961-2014 年不同月份海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总频次分布布上,各地年区域性暴雨过程频次呈现中、东部多四周区位于中部山区的琼中县和东部沿海的琼海市,西南部沿中心区位于西部沿海的东方市(图 3-2)。从不同强度等级致与总频次的分布大致相近,除了轻度等级的频次高值中度等级频次的高值中心区都在琼中,各等级频次的低值中。
图 3-3 1961-2014 年海南省年累计不同等级区域性暴雨过程出现年频次空间分布(a.轻度等级,b. 中度等级,,c. 重度等级,d. 特重等级)图 3-4 为 1961-2014 年海南各月累计区域性暴雨过程总频次的空间分布演变情况。1 月没有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2 月份只有海南岛北部内陆的澄迈、临高,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458.1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治定,马贵安;黄河中游河-三区间近200年区域性暴雨研究——等级指标系列的建立和演变规律[J];水科学进展;1993年01期
2 欧坚莲,蓝英;2002年5月桂东地区两场区域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广西气象;2002年04期
3 李姝霞,张宪芬,王永铎,喻谦花;开封市短期区域性暴雨分型预报方法[J];湖北气象;2003年03期
4 王英,李春娥,胡增辉;咸阳地区“04-08-10”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覃志年;李维京;何慧;钟利华;覃卫坚;;广西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延伸预测试验[J];高原气象;2009年03期
6 王文娟;雷素芬;;吉安市2008年5月27—28日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7 王振海,张存,方立清;1993年我省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J];河南气象;1994年01期
8 李平,孙景兰,张金彬,孔海江,李保生,闫少伟;河南省短期区域性暴雨动力诊断及综合预报方案[J];气象;1997年08期
9 陶建玲,段桂兰;一次区域性暴雨的分析与预报[J];陕西气象;1999年05期
10 邹燕;叶殿秀;林毅;刘爱鸣;;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定量化评估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桂兰;郭大梅;程倩;;陕西40多年区域性暴雨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侯春梅;;河南省区域性暴雨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王中;;青藏高原低值系统对重庆区域性暴雨的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潘云华;杜兴无;杜世晔;;十堰市秋季区域性暴雨气候特征及天气预报模型[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5 邹燕;叶殿秀;林毅;刘爱鸣;;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定量化评估方法[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年
6 段昌辉;吴宇华;;2003年秋季关中、陕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金荣花;蒙嘉川;裴海瑛;;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三维结构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孔启亮;孙翠梅;钱鹏;王燕;尹媛媛;;2012年江苏梅汛期一场区域性暴雨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房春琴;;渭北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多普勒速度图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小婷;刘瑞芳;侯建忠;李萍云;;2011年7月陕西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者军;4月以来陇南出现区域性暴雨10次[N];甘肃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张立;6月下旬 我市将出现区域性暴雨[N];成都日报;2007年
3 蒲兰;首场区域性暴雨夜袭成都[N];成都日报;2008年
4 记者 简放鹏;我市遭受区域性暴雨袭击[N];泸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任俊;当好防灾减灾“消息树”[N];中国气象报;2012年
6 记者 赵一;今年还有三四次区域性暴雨[N];成都日报;2005年
7 连线人 本报记者 姜永育;四川盆地出现区域性暴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记者 潘锐 王海国 王付友;大范围降雨少 区域性暴雨多[N];吉林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星;近期天气与2005年一样反常[N];四川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孙立刚;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晴雨走势[N];佳木斯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晖;电气化铁路车网电气低频振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状态监视与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阳海;汽轮机侧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铁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共振机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5 易建波;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在线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向农;跨区电网低频振荡的机理与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张鹏;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区域间低频振荡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宫璇;多重扰动下大电网低频振荡预警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杨慧敏;区域电网低频振荡特性分析与抑制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志坚;基于电气剖分网络的阻尼特性与低频振荡抑制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海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7年
2 薛博;2013.07.8-14山西区域性暴雨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为民;山西高原地形对区域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D];兰州大学;2008年
4 蒋大凯;一次辽宁省区域性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王小龙;计及调速系统作用的水电厂孤网运行超低频振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毅钊;区域间低频振荡辨识方法和关联机组再调度抑制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乔艳;典型参数类低频振荡辨识算法性能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祁鑫;低频振荡实时校正控制优化决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朱建军;应对大电网频率振荡的紧急调控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刘聪;电网低频振荡综合自适应辨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8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1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