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5 14:41
【摘要】:在变化环境下,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等方面受到严重威胁。玉米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农作物,因此,研究变化环境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黑龙江省23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数据,以及遥相关因子(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Nin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简称PDO)和太阳黑子数据,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这些因子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连续小波方法,获得了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去趋势前后的周期变化:原始玉米产量周期为16a左右;去趋势后的玉米产量序列主周期为13a左右,次周期为3a左右。(2)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玉米产量进行分解,揭示了其分量的周期特征:玉米产量序列被分解成两个IMF分量和一个残差项,其中IMF1反映的是一个3~6a左右的尺度波动,在整个尺度周期波动中,振荡较为均匀,相邻年份的波峰和波谷相继出现;IMF2表现为14a尺度的波动,振荡频率较慢,振幅相对稳定且较小,波动较为平缓;对于残差项(R)而言,研究期内的玉米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3)采用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凝聚谱定性分析方法,阐明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宏观上,气候因素和遥相关因子主要影响在玉米产量的中高频区域(中短周期波动),其中气温、AO和PDO的影响最为显著;微观上,PDO、气温、ENSO和降水主要影响玉米产量的高频波动(短周期波动,IMF1分量),AO、日照时数和太阳黑子主要影响玉米产量分量的中频波动(中周期波动,IMF2分量);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玉米产量的趋势部分(残差项,R),其中化肥施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综合来看,微观研究相比于宏观上的研究更加细致,更有助于揭示机理。(4)基于EMD玉米产量分解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了宏观与微观玉米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微观上对玉米产量分量进行预测再合成的预测精度(0.6874)明显优于宏观上直接进行玉米产量预测的结果(0.6376),分别对各个分量进行预测再合成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的预测精度。(5)利用残差分析法和随机森林算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关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因子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序列贡献率为31.1%,人类活动因子(化肥施用量)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序列贡献率为68.9%;影响玉米产量的五个主要因子重要程度为:化肥施用量PDO气温降水日照时数。
【图文】:

技术路线图,玉米产量,气候变化,因子


1 绪论析影响因子包括气候变化因子(降水和气温)、遥相关因子(AO、ENSO 和活动因子(日照时数、太阳黑子),以及玉米产量的周期变化特征,从宏观度探究上述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黑龙江省玉米产量模拟模型构建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于玉米产量的定性分析结果,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米产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构建预测模型,,并选用纳什效率系数进行模3)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影响于预测模型输入因子,确定影响玉米产量显著的因子。通过残差分析法和随算这些影响因子对于玉米产量增产的贡献率。术路线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点分布,黑龙江省,气象站


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 1/3,而全省的玉米产总产量的 10%以上,商品化率达 70%以上。作为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积中仅次于大豆。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提高,玉米品种的增加和各力的提高,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黑龙江省玉米面积和总产量呈增长趋势[88]1 世纪以来,增加的趋势尤为显著。黑龙江省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使得玉中呈现出大量品种。全省每年玉米总产量 60 多个品种,其中种植面积 670约 25 个。础数据特征文的气象数据采用黑龙江省国家气象基准点的 23 个气象资料完整的气象站所示),包括 1979-2015 年的逐月降水、气温和日照时数等数据。为了减少因据不足而造成的人为误差,选取的气象站点资料完整;同时,为了避免因相造成的不同地区差别不明显,所选取的气象站点之间的地理位置都有一定通过了代表性检验。已有的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一般为 5-9 月份用该时间段内的降水、气温和日照时数等数据进行生长季平均化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3;P4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长飞;;玉米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方面的优势探究[J];南方农业;2018年06期

2 王芳;王春乙;邬定荣;姚树然;白月明;张继权;;近30年中美玉米带生长季干旱特征的差异及成因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8年06期

3 李吟;;软糖[J];岁月;2017年05期

4 吴天龙;习银生;;玉米带发展生猪养殖 看美国的绿色养殖方式[J];中国食品;2017年16期

5 剑星;;玉米肇事[J];当代工人;2017年16期

6 ;玉米[J];小星星(低年级版);2017年10期

7 赵致禧,姚正良,肖占文;张掖地区应压缩小麦/玉米带田种植面积[J];甘肃农业科技;2002年04期

8 ;4GYC─2型玉米带穗收割除茬机[J];南方农机;2000年03期

9 董进武;4GYC-2型玉米带穗收割除茬机[J];农机试验与推广;1999年04期

10 ;玉米带轴贮存产量高[J];中国农垦;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生茂;芦满济;邱进怀;;甘肃省河西灌区小麦/玉米带田施N量及其环境效应[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杨生茂;郭天文;;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施氮量及其环境效应[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孙增慧;李子忠;;土壤类型对东北玉米带玉米雨养潜力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黄辉;;玉米生产、市场与技术发展情况的思考[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5 殷文;柴强;郭瑶;于爱忠;冯福学;赵财;胡发龙;樊志龙;刘畅;;秸秆地膜带状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竞争互补利用机制[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6 王鸿斌;赵兰坡;薛泽中;;吉林玉米带黑土剖面构型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殷文;柴强;郭瑶;胡发龙;樊志龙;于爱忠;赵财;;秸秆地膜条带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系统生产效应与碳排放特征[A];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方 编译;玉米突变并不普遍[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中华粮网 孙开源;中、美玉米带气象条件转好[N];期货日报;2019年

3 中华粮网 孙开源;中、美玉米带均迎降水[N];期货日报;2019年

4 本报特约分析师 黄笑凡 吴鸿顺;玉米价格趋于理性[N];粮油市场报;2019年

5 湖南省粮食局 石少龙;美国的玉米带[N];粮油市场报;2018年

6 中华粮网 翟艳芳;我国南涝北旱格局显现[N];期货日报;2017年

7 农业部2017年“百乡万户”吉林调查组;促进玉米经济由“量”到“质”的革命性提升[N];农民日报;2017年

8 中华粮网 徐双双;全球麦区不利天气多发[N];期货日报;2017年

9 中华粮网 翟艳芳;干旱危及全球小麦产量[N];期货日报;2017年

10 中华粮网 刘冠青;降雨影响我国秋收秋种[N];期货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敏亮;玉米泛转录组的构建及玉米开花抑制因子ZmCOL3的功能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梁p芎

本文编号:2640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40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