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我国天气雷达和星载雷达的数据匹配及其回波强度订正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2:42
【摘要】: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具有很强的监测预警能力,对分析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内部结构、理解降水内部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单站地基雷达(Ground-based Radar,GR)受到诸如电磁波衰减、地物遮挡、波束充塞程度等影响,在探测能力和数据质量上受到一些限制。为了扩大天气雷达探测范围,需要采用多部天气雷达组网联合探测。然而,组网的各雷达如果缺乏统一标定,则影响雷达网资料一致性,组网拼图以及在数值模式同化的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将稳定运行多年的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上搭载的、经过精确标定的测雨雷达(PrecipitationRadar,PR)的数据产品作为标准参照源,通过与江苏省地基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基于星载雷达的地基雷达网观测数据一致性定标理论和方法。通过比较雷达反射率因子,发现相邻地基雷达间测量数据的不一致性,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处理雷达网的系统观测差异,改善雷达网测量的降水产品质量。本文研究了基于几何匹配法的TRMMPR和江苏省六部地基雷达的反射率因子空间匹配。在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六部地基雷达(南京、常州、连云港、南通、徐州、盐城)与PR的有效匹配时次中分别有265151、230854、453448、322941、480423、467240个有效匹配点。结果表明,单站GR与PR具有良好的空间一致性,有效匹配点主要分布在5km高度以下,大多在15-30dBZ。本文基于谱分析原理,提出傅里叶插值法。通过与双线性插值的结果进行比较,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凸显强对流天气情况下强回波区的结构特征。为了提高TRMM PR与GR之间观测数据关系的可靠性,本文提出最优可对比数据集法(Available Best Comparable Dataset法,简称ABCD)。该方法包括七个步骤,通过前六步:PR-GR网格配对、GR方位角调整、GR地物阻挡处理、径向距离选择、垂直高度选择、NUBF的处理,逐步剔除TRMM PR与地基雷达对比数据中的不确定数据,筛选出一个PR与GR之间最优可对比的数据集,最终利用该数据集计算得到GR与PR反射率因子偏差并以此订正地基雷达反射率因子值。通过(1)ABCD方法中各步骤统计量的变化对比分析、(2)自动站降水与GR订正前后估测降水对比分析、(3)订正前后的两部地基雷达回波差异分析、(4)订正前后拼图效果检验,结果均表明,ABCD法能有效订正GR反射率因子偏差,使GR之间的观测值保持一致。在ABCD方法的基础上,以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主卫星上搭载的Ku波段降水雷达(Ku-Band Precipitation Radar,KuPR)为参考标准,挑选2016年的两次降水过程,比较分析了 GPMKuPR和长江下游三部地基雷达(南京、常州、合肥)之间的差异。从GR和KuPR全部配对数据中,筛选最优可对比的数据去订正多地基雷达的标定误差,最终得到一个空间连续且观测值准确的反射率和降水估计产品。订正后相邻GRs重叠区的Z和QPE的差异分别减小了 65%和92%,不连续现象基本消失,订正后MGR-QPE与雨量计观测值更一致。最后利用先进的区域性预报系统(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ARPS)及其同化系统(ARPS DataAssimilation System,ARPSDAS),通过同化订正前、后的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对雷达资料的同化方案以及中小尺度暴雨天气模拟预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层网格设置下,以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背景场,在云分析系统(Cloud Analysis System)加入雷达反射率因子会对气象要素场和降水模拟产生影响,其中初始湿度场和降水预报场得到明显改善。同化订正后的反射率因子可以进一步调整气象要素场,对模拟预报降水的效果更好,降水分布和降雨量更接近实况。
【图文】:

分布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天气雷达,联合观测


CINRAD/SC)天气雷达,波长5cm,主要分布在沿海及江淮流域等降水强、降水多的逡逑地区。C邋波段雷达(CINRAD/CC、CINRAD/CB、CINRAD/CD、CINRAD/CCJ),波长逡逑10cm,大多布设在西北、东北地区。图1.2给出了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分布图。逡逑随着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应用,对龙卷气旋、雹云等小尺度天气系统和对逡逑台风、暴雨等大范围降水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大大提高。多年来,研究人员在天气雷逡逑达资料的分析、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逡逑成果(张培昌等,1998;刘洪恩,2001;伍志方,2003;俞小鼎等,2005;张沛源等,逡逑2008;郑媛媛等,2009;王红艳等,2009;袁美英等,2010;周海光,2010;俞小鼎等,逡逑3逡逑

波段,反射率因子,零度,亮带


邋PR沿天顶角垂直向下观测,地基雷达水平观测等逡逑条件,分别计算观测雨、雪两种不同相态粒子群时,Ku波段和S波段雷达反射率因子逡逑值的关系。如图1.6所示,在观测雨滴和雪花时,Ku波段和S波段雷达反射率因子之逡逑间的差异存在不同趋势,即对雨滴观测时,Ku波段反射率比S波段的值大,两者差异逡逑随着反射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对雪花冰晶观测时,则相反。逡逑对雨滴和雪花,,拟合得到的二次方程式分别为逡逑=-1.50393+1.07274Z5邋+邋0.000165393Zs2逦(1.1)逡逑Z&邋=邋0.185074+1.01378ZS邋-0.00189212ZS2逦(1.2)逡逑4分别表示Ku、S波段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值,式中Z值的单位均为dBZ。逡逑GPM的VN系统使用LM2009方法对GR反射率因子值进行调整(Schwaller邋and逡逑M0rris,2011):零度层亮带以上使用雪调整;零度层亮带以下使用雨调整。王振会等(2015)逡逑比较上海雷达和TRMMPR数据前,对地基雷达数据进行了邋Ku调整,发现零度层亮带逡逑以下,Ku调整可使匹配点发射率因子平均偏差减小;零度层亮带以下,Ku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1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旺;曲明星;黄宁立;谢潇;;基于云雷达反射率因子的云宏观参量反演[J];干旱气象;2016年06期

2 刘岩;孙海燕;李旭;;任意基线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算法[J];吉林气象;2010年03期

3 肖艳姣;刘黎平;李中华;;任意基线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生成算法[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4期

4 葛小清,王叶仙;用雷达反射率因子估算大气垂直速度[J];浙江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5 吴琼;商建;仰美霖;杨虎;;基于滴谱分布的机载雷达波束匹配情况研究[J];气象学报;2013年03期

6 濮江平;张昊;周晓;张卉慧;王可法;;对流性降水雨滴谱特征及其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12年03期

7 赵恒轩,陈钟荣,周枫;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实时衰减订正[J];高原气象;2003年04期

8 韩静;楚志刚;王振会;徐芬;李南;朱艺青;张晗昀;;苏南三部地基雷达反射率因子一致性和偏差订正个例研究[J];高原气象;2017年06期

9 周嘉健;肖辉;潘雯菁;王振会;;基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降水性层状云中雨滴谱参数的反演方法与检验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8年02期

10 王传志;侯小宇;李学华;漆洋;余骁;;基于分级逐库方法的KA波段云雷达反射率因子衰减订正[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曼;孙绩华;徐洪雄;李华宏;;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试验[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城市、降水与雾霾——第五届城市气象论坛[C];2016年

2 韩涛;王雨;刘国胜;;MWRT与Quickbeam雷达模拟器的比较[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8 雷达探测新技术与应用[C];2016年

3 张一平;;外流边界回波与郑州强对流天气[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张羽;李怀宇;吴少峰;;广州地区雷达垂直廓线的生成方法与特征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5 顾宇;周毓荃;蔡淼;;基于飞机和云雷达观测的层状云液态水含量反演研究[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进展论文集[C];2017年

6 周黎明;王俊;张洪生;姜鹏;盛日锋;;激光雨滴谱仪与自动站观测雨量的对比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周黎明;王俊;张洪生;姜鹏;盛日锋;;激光雨滴谱仪与自动站观测雨量的对比分析[A];S8 大气探测与仪器新技术、新方法[C];2012年

8 刘娟;;形成持续性暴雨的三种回波系统[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徐鸣一;王振会;潘佳文;闫军;樊荣;植耀玲;邵程远;李博;;基于多尺度小波边缘检测的对流降水和闪电的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洪;雷恒池;杨洁帆;;微雨雷达敏感性试验与可靠性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静;我国天气雷达和星载雷达的数据匹配及其回波强度订正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2 吴举秀;94 GHz毫米波云雷达测云能力研究与回波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雷;双偏振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质量控制及在拼图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2 张晗昀;雷达反射率因子订正前后的同化对比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3 刘炜桦;雷达反射率因子间接同化在飑线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周嘉健;利用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反演降水性层状云中粒子平均直径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5 牟凤军;利用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改进层状云降水估计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红亚;雷达反射率因子反演云微物理量和垂直速度及其数值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秦琰琰;降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大气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8 王云;零度层亮带的理论模拟与分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何力;波束多扫描机载气象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10 蒋志;机器学习方法在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及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52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52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