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2007~2014年青藏高原地区云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6 20:36
【摘要】:本文对2007~2014年青藏高原地区云水路径、云粒子有效半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使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探讨水汽、温度与云水路径之间的关系,并使用Clausius-Clapeyron Tetens's经验公式从物理角度对水汽、温度对云水路径的相对贡献进行进一步解释。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4年青藏高原地区冰云的云水路径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的时空变化对总云的时空变化起到的主导性作用要远大于水云。(2)云水路径存在稳定的高低值区,值越高地区云变化越剧烈。总云和冰云云粒子有效半径多年平均在青藏高原地区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减小,水云云粒子有效半径多年平均分布则存在更明显的区域性。其中水云主要在三江源区变化剧烈,而冰云主要在青藏高原东南侧和西南侧变化剧烈。(3)2007~2014年云水路径变化中,总云和冰云在青藏高原88○E以东地区均显著减小,而水云在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均显著减小,其中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均为其线性减小趋势的闭合高值中心。2007~2014年云粒子有效半径变化中,春秋季,冰云和水云均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显著减小;夏季,88○E以东地区,水云和冰云在其大部地区均显著减小,冰云减小趋势明显大于水云,其中水云云粒子有效半径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显著减小。(4)垂直分布特征表明,水云云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相较冰云更为简单,喜马拉雅山中段和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水云垂直发展最高最旺盛地区,冬季受季风影响,高纬地区云发展较弱。冰云的生成机制极为复杂,受地形影响较大,青藏高原西南侧为冰云发展的一个主要地区。水云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垂直分布特征与水云云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十分相似,冰云云粒子有效半径与其对应云水含量垂直分布则大为不同。(5)相关分析发现,2011年以前温度月距平与云水路径月距平的相关性较好,2011年以后柱水汽含量月距平与云水路径月距平的相关性较好。水汽和温度共同作用导致相对湿度变化,相对湿度月距平在2011年前后均与云水路径月距平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6)采用Clausius-Clapeyron Tetens's经验公式对比湿、温度对相对湿度的相对贡献进行分析发现,与温度和水汽均变化得到的相对湿度相比,仅比湿变化得到相对湿度偏小0.73%,仅温度变化得到的相对湿度偏小0.15%。2011年以前温度对相对湿度的相对贡献要超过比湿对相对湿度的相对贡献,2011年以后则相反。(7)2007~2014年青藏高原地区水汽和温度年、季平均线性变化趋势对相对湿度的年、季平均线性变化趋势分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除秋季外的年和季节,水汽和温度均对相对湿度产生正效应,而青藏高原腹地水汽难以输送到的区域,水汽对相对湿度产生正效应,而温度对其产生负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Tanaka;韩志刚;刘锋;;机载云粒子视频显微镜[J];气象科技;1990年05期

2 杨大生;王普才;;中国地区夏季云粒子尺寸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年04期

3 卜令兵;单坤玲;黄兴友;;云粒子探测器研究[J];中国激光;2009年01期

4 ;雷电的形成[J];青海气象;2007年S1期

5 黄兴友;常亚楠;卜令兵;;一维云粒子激光探测仪研制及探测数据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8期

6 卜令兵;朱亚宗;单坤玲;黄兴友;;激光云粒子探测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10期

7 杨常新;;PMS云粒子探测信息微机处理系统研制成功[J];新疆气象;1991年04期

8 陈英英;周毓荃;毛节泰;杨军;;利用FY-2C静止卫星资料反演云粒子有效半径的试验研究[J];气象;2007年04期

9 李庆;浅析173雷达不易探测到干冷大风的原因[J];四川气象;2003年02期

10 杨道侠;张蔷;;利用卫星反演云参量分析一次人工消(减)雨作业过程[J];气象;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于丽娟;;一次飞机探测云试验云微物理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2 宋薇;靳瑞军;孟辉;王兆宇;;云参数产品在降水中的应用初探[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陈英英;周毓荃;毛节泰;;利用FY-2C资料反演云粒子有效半径和光学厚度[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宋薇;刘香娥;靳瑞军;孟辉;王兆宇;李磊;;FY-2C云粒子有效半径反演结果与MODIS云产品的对比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黎俊;三江源地区秋季多层层状云系微物理特性和催化响应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隆t樠,

本文编号:2667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67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