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P遥相关型次季节演变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图文】:
-15逦-10逦-5逦0逦5逦10逦15逡逑Lag邋Day逡逑图3.邋2夏季EAP遥相关型正事件(红色)和负事件(蓝色)时对EAP遥相关型从-15天到+15天的超前滞逡逑后合成图0天表示EAP遥相关型达到峰值时刻,负天数表示超前与峰值时刻,正天数表示滞后于峰值时逡逑刻逡逑
逦0逡逑day逡逑图3.1邋1979-2016年夏季逐日EAP遥相关型指数功率谱(绿色实线表示马尔可夫红噪声谱.红色和蓝色逡逑虚线分别表示95%和5%的的置信度)逡逑2邋0逡逑X邋10逡逑①逡逑E逦,.逡逑^逦0.0逦、一逦V邋.邋*逦r逡逑B邋?逦?逦?逡逑Th逦\逦/逡逑O逡逑0-邋\逡逑E逦!逡逑0逡逑°邋-1.0邋、''、】逡逑-2.0逡逑-15逦-10逦-5逦0逦5逦10逦15逡逑Lag邋Day逡逑图3.邋2夏季EAP遥相关型正事件(红色)和负事件(蓝色)时对EAP遥相关型从-15天到+15天的超前滞逡逑后合成图0天表示EAP遥相关型达到峰值时刻,负天数表示超前与峰值时刻,,正天数表示滞后于峰值时逡逑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34;P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颖;徐海明;邓洁淳;;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J];大气科学;2014年06期
2 邹珊珊;郭品文;杨慧娟;;东亚太平洋与欧亚遥相关型的相互配置及其气候影响[J];气象科学;2013年01期
3 刘毓峗;陈文;;北半球冬季欧亚遥相关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2年02期
4 李志锦,纪立人;线性定常响应有效强迫与遥相关型动力学[J];气象学报;1996年04期
5 施能,屠其璞;我国月平均气温场遥相关结构的观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6 王盘兴;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气象要素场遥相关结构的两种方案[J];气象科学;1987年01期
7 王盘兴,李长清,高智;北半球一月和七月100百帕高度场遥相关结构的分析[J];气象科学;1988年01期
8 黄士松,汤明敏;西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上环流系统的中期振荡与遥相关[J];气象科学;1988年04期
9 陶祖钰;大气的遥相关现象[J];广西气象;1988年02期
10 王宝山;春季全球海表温度场的遥相关结构[J];山东气象;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宁;张耀存;;欧亚遥相关型时间演变的变动力分析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的影响[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青年论坛[C];2016年
2 李智才;宋燕;矛_g;张国宏;刘文平;;1月北半球500hPa环流遥相关型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极涛动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吕俊梅;李云;翟盘茂;陈军明;;遥相关型对中国中东部夏季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影响[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 副热带季风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论文集[C];2017年
4 蔡学湛;;东亚太平洋遥相关与东亚季风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5 蔡学湛;温珍治;扬义文;;东亚夏季风异常大气环流遥相关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赵平;;夏季亚洲—太平洋遥相关与我国东部降水的预测问题[A];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蔡学湛;;东亚夏季风异常大气环流遥相关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汪宁;许遐祯;王莹;张耀存;吴伟;;东亚高空急流协同变化对冬季欧亚遥相关型气候效应的影响[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东亚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论文集[C];2017年
9 陆日宇;林中达;;副热带降水异常对维持西北太平洋和东亚夏季经向遥相关的作用[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0 陈国森;黄荣辉;周连童;;热力耗散激发的丝绸之路遥相关的斜压不稳定[A];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孙楠 通讯员 洪晓玮;“丝绸之路遥相关”:为东亚季节性预测提供新思路[N];中国气象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付丽丽;夏季越来越热 是“丝绸之路遥相关”在作怪[N];科技日报;2018年
3 柯文;夏季越来越热 是“丝绸之路遥相关”在作怪[N];江苏科技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娜;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和南半球高纬度气候异常之间的遥相关及动力机制解释[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汪宁;欧亚遥相关型演变的动力机制及其气候效应[D];南京大学;2014年
3 龚志强;气候系统的空间结构及遥相关型年代际配置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杨若文;全球低频遥相关年代际变化规律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胡春迪;全球变化背景下厄尔尼诺的模态变异及其与东亚和北极夏季气候异常的遥相关关系[D];南京大学;2016年
6 徐鹏;IOD-ENSO前兆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及动力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7 马浩;南大洋风应力和淡水通量在全球海—气耦合系统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刘芸芸;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的遥相关及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王学忠;北极海冰气候变率的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宏芳;EAP遥相关型次季节演变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D];南京大学;2019年
2 于国强;PJ遥相关型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3 田晨光;丝绸之路遥相关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杨含雪;北半球夏季EAP波列与AO/NAO的联系及其对我国持续性降水的影响[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5 邹珊珊;东亚太平洋与欧亚遥相关型的相互配置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孙颖;夏季西北太平洋遥相关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李勇;西太平洋遥相关型的环流结构特征及其与我国冬季气候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左璇;北半球中高纬度遥相关型持续异常及其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9 张永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极值的时空特征及其遥相关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10 吴捷;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季节内演变和维持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8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6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