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大气表面层流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17 19:33
【摘要】:目前,不论是对高雷诺数壁湍流研究,还是对大气表面层湍流诱发的自然灾害的研究,都需要深入研究热对流对大气表面层高雷诺数壁湍流的影响。本论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基于青土湖观测列阵(Qingtu Lake Observation Array,QLOA)获得的大量野外观测数据开展了对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大气表面层湍流流动性质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对不同尺度二阶统计量以及高阶统计量的研究,本论文定量分析了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大气表面层流动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能够表征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影响的新参数ψ。基于这一新参数,本论文给出了排查偶发强热对流事件的方法。此外,本论文还研究了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湍流平均结构形态的影响,并指出了影响大气表面层中超大尺度结构演化机制的可能原因。本论文得到的创新性结果有:(1)发现使用|z/L|(27)0.1作为标准筛选得到的近中性大气表面层数据中,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数据含有偶发强热对流事件;(2)提出了一个新参数ψ,能够较好地表征近中性大气表面层中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湍流运动二阶统计量、高阶统计量、平均结构形态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垂向低频脉动与垂向高频脉动之间的振幅调制作用的影响;(3)基于现有的数据筛选方法,提出了三种排查偶发强热对流事件的方法,即,对比不同数据ψ的大小、对比流向和垂向高阶统计量的斜率A_p和A_(3p)相较高斯分布值的大小以及对比不同数据垂向低频脉动与垂向高频脉动之间的调制系数的大小;(4)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可能是大气表面层中超大尺度结构出现“Top-Down”演化机制的原因之一。
【图文】:

沙尘暴,图片,大气表面层


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大气表面层流动的影响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沙尘暴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经常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如图 1-1 所示)。1993 年 5 月,一场袭击中国西部的黑风暴造成了 85 人死亡、264 人受伤、31 人失踪,超过 3700 km2的农田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 5.6 亿人民币(Zheng, 2009)。因此,,如果能够准确的预测沙尘暴的强度和位置,人们就可以提前做出防范,从而减少沙尘暴带来的损失。

示意图,图片,示意图,壁湍流


图 1-3 RBC 的示意图(图片引自 Xia, 2013)。表面层中,由于浮力驱使的热对流和剪切力驱使的壁湍流常用理查德森数(Ri)来表征浮力与剪切力的关系(Shao e有很多形式,最常使用的是通量理查德森数(Rif):0' '' '( / )fg wRiT u w U z z 是测量高度,u 和w分别表示流向和垂向风速, 为测度,0T 表示参考温度。Rif表示浮力和剪切力分别对湍动if> 1 时,浮力对湍动能的贡献大于剪切力对湍动能的贡献;当 Rif< 1 时,浮力对湍动能的贡献小于剪切力对湍动能导地位。,本论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壁湍流与大气表面层壁湍流中,以及热对流中的一些统计性质与壁湍流的异同。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室内热对流与通风》[J];暖通空调;2010年06期

2 吴向东;我怎么教《热对流》[J];小学自然教学;1997年04期

3 束宇;姜有山;张志刚;;对流温度在局地热对流降水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15年01期

4 何平;马颖;阮征;王迎春;李长河;曹晓彦;;晴空热对流泡的风廓线雷达探测研究[J];气象学报;2010年02期

5 郑奕财;观察实验 启发讨论──《热对流》一课的教学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1995年X2期

6 彭石泉;;“热对流”实验的创新与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年02期

7 孙茂友,万群,秦福;水平磁场对熔体热对流抑制作用的理论分析[J];稀有金属;1991年01期

8 钟建华;从近似均一热场下的无载热对流实验探讨大地构造运动及其演化[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2期

9 曾乐元;;自然教材中几处值得斟酌的地方[J];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11期

10 邬云文,周小清,杨永东;水平液体层热对流失稳问题的理论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佘振苏;;对热对流理论的发展展望[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王补宣;;热对流机制本质的思考[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窦华书;;交错冷热边界热对流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王福江;;对天津市诸热田热对流的探讨[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5 徐飞彬;卢志明;;二维Rayleigh-Benard热对流系统中微纳米颗粒凝并规律的研究[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李力刚;;薄球壳中非线性热对流的多样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喻长建;喻宇;昌立伟;;岳阳盛夏区域性热对流降雨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 中高层大气及其与对流层的耦合[C];2014年

8 徐炜;包芸;;高效求解Rayleigh-Benard热对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包芸;叶孟翔;罗嘉辉;;二维湍流热对流的高效可并行DNS计算[A];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C];2016年

10 包芸;张义招;叶孟翔;黄茂静;陈军;佘振书;;窄方腔热对流中近底板对涡流动结构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梅奥;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大气表面层流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年

2 潘娜;声场与重力场耦合作用下热声热机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魏义坤;基于格子Boltzmann 方法气—液两相流及热对流问题的数值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王婵;下垫面非均一性影响边界层垂直速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姜林;典型聚合物材料的热解动力学与火蔓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胡宇鹏;复杂边界条件下具有密度极值流体的热对流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沈挺;旋转对Czochralski熔体晶体生长中热对流过程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6年

8 王超房;注塑成型模拟关键理论与算法研究及Z-Mold软件改进[D];郑州大学;2016年

9 姚世勇;基于机舱环境背景下的冲击射流与湍流热对流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姣燕;水平热对流温度边界层空间结构及统计性质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海;热对流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研发[D];厦门大学;2017年

3 左恽祺;粗糙边界条件下湍流热对流温度剖面测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李红;热对流主导的山区小水库分层与混合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5 鄢博;水平热对流热传输及温度剖面的实验测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郝建涛;瑞利—伯纳德湍流热对流中的高阶流动结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亚军;高聚物对封闭方腔热对流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影响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刘旭良;正交分解法在热对流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琰;界面变形的液封液桥内热毛细—浮力对流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张雪玉;城市污水污泥干燥动力学特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69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69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