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黄渤海大风的延伸器预报

发布时间:2020-06-17 07:19
【摘要】:目前,虽然延伸期天气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是国内外还是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尝试较多的是气候扰动分解、低频振荡中的低频天气图等方法中的溯源技术,通过找到需要预报的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源头,寻找出源头与需要进行延伸期预报的天气过程之间的关联性,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延伸期预报。本研究主要采用溯源技术这种技术思路,从黄渤海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去寻找发生海上大风的前期信号,并据此建立起黄渤海大风延伸期预报模型,进行预报试验,为建立海上大风延伸期预报业务进行有益探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收集了国内外专家关于延伸期预报技术方法方面的论文,并用论文综述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整理归纳得出:目前,国内外延伸期预报技术方法从动力气象学、天气学、统计气象学的角度,主要分成动力延伸、低频振荡、经验波传播、数理统计、气候扰动分解和集合预报等6种方法,这6种法都可以用于海上大风的预报,为开展海上大风预报业务试验提供了供依据。2.利用ECMWF的ERA Interim的0.25。*0.25。格点资料,系统分析了黄渤海大风的实况和产生的天气系统得出:造成黄渤海大风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天气尺度系统(锋面、气旋、台风等)和中尺度系统或嵌在天气系统中的中尺度系统。以天气系统的起源地和天气系统作为标准,将黄渤海大风天气过程划分为:冷空气(北路、西北路、西路)、温带气旋(北方气旋、南方气旋)和台风3大类6小类,为针对不同天气系统进行黄渤海大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复原,统计分析黄渤海大风源头天气系统的特征,为建立黄渤海某一天气类型的大风预报模型提供参考信息。3.通过统计分析发现,3类黄渤海大风中,冷空气的源地范围很广,且占整个黄渤海大风的比例最多。据此,通过溯源的方法,对黄渤海冬季(当年12月到次年2月)大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700hPa、500hPa、200hPa、100hPa图上黄渤海冬季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历程,计算出黄渤海大风与不同层次高度相关的起源区,利用起源区的高度和温度作为因子建立起黄渤海大风预报模型,利用集合预报方法对不层次高度和温度因子预报模型的预报结论集成,进行黄渤海冬季大风14天的延伸期预报,效果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淳一;;行走在孤独的岛上[J];故事家;2017年02期

2 萧野;;鄱阳湖候鸟越冬地域缩水 黄渤海水禽迁徙年少一成[J];环境与生活;2017年09期

3 ;《黄渤海海洋》一九八七年第五卷总目录[J];黄渤海海洋;1987年04期

4 王世兰;黄渤海北强风天气动力统计预报方法[J];海洋通报;1988年02期

5 ;《黄渤海海洋》一九八八年第六卷总目录[J];黄渤海海洋;1988年04期

6 王丕烈,项福椿,刘锡山;黄渤海江豚的调查研究[J];水产科学;1989年04期

7 ;《黄渤海海洋》一九八九年第七卷总目录[J];黄渤海海洋;1989年04期

8 陈传荣;黄渤海大风的分析与预报[J];航海技术;1999年06期

9 ;黄渤海区域海上应急处置合作联席会议在大连召开[J];中国应急管理;2011年06期

10 孙中之;周军;赵振良;许玉甫;高文斌;庄申;陈孛;王俊;阎伟;王成华;孟维东;;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研究[J];海洋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姬芬;张饮江;周曼舒;方敬雯;谷月;;黄渤海交汇海域碱度和溶解性碳周年变化研究[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6年

2 周艳军;宋金妹;郑伟;;2013黄渤海盛冰期船舶监测与卫星遥感分析[A];第二届中国沿海地区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李燕;;第三代浅水波浪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在黄渤海域的应用[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康绪明;古丽;刘素美;;黄渤海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与黄铁矿的分布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胡玉玲;顾晶;康建鹏;何玉娟;;2005-2008年江苏省大风事实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胡玉玲;顾晶;何玉娟;;2005-2008年江苏省大风事实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米英;余立军;苏来琪;;衢州市大风发生规律及预报方法研究[A];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协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凤娇;郑宝枝;吴书君;魏敏;;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发布中的应用[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刘敏;漆梁波;;嵊泗站大风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平均风的关系[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10 董杏燕;;杭州湾与沿海大风的对比分析及预报[A];第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刁庆峰;小渔村海鲜“烹”响黄渤海湾[N];丹东日报;2017年

2 彭远松;黄渤海区局部署2013年重点调研课题[N];中国渔业报;2013年

3 邵华;黄渤海区封闭式培训渔政执法人员[N];中国渔业报;2009年

4 贝海非;黄渤海区域四省市建立海上应急处置合作机制[N];中国水运报;2011年

5 宁新平;风吹黄渤海 辽沈涌大潮[N];辽宁日报;2019年

6 张宁;黄渤海再添救助利器[N];中国水运报;2011年

7 昌宇;大胆设想引热议:开凿人工海河连通黄渤海[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张浩 王心;黄渤海局四项措施保伏休[N];中国渔业报;2010年

9 记者 孙彦 通讯员 盛春岩;黄渤海高影响天气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启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实习记者 王歌;黄渤海区整治跨界作业取得明显成效[N];威海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保振;黄渤海一氧化碳的分布及源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商舜;黄渤海大风的延伸器预报[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16年

2 冉文;黄渤海沉积物和牡蛎体内微塑料污染现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8年

3 车媛媛;清代以来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分布及渔获量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王菁茜;对2005年春季黄渤海一次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许姗姗;黄渤海放线菌多样性的研究及一株南极放线菌新种的分类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刘欢欢;中国黄渤海丙烯酸的分布、产生和去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鹿琳;黄渤海浮游植物种多样性及部分种分子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徐杰;冬春季黄渤海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周建平;黄渤海表层水中汞的形态及分布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王冲;我国环黄渤海地区港口合理定位与分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17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17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a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