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4日黄淮地区飑线初始对流触发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58.1
【图文】:
从00时的天气形势可W看到,强对流发生区域高空为冷巧西南部的高空槽逡逑后西北气流控制,低层逐渐转为偏南风,存在明显的垂直风切变。低层暖平流和逡逑高层冷平流共同作用,巧成不稳定层结。低层的斜压切变有利于对流的发生。逡逑14日06时,500hPa两椎一脊的形势维持不变,低压中成'和槽脊线位置维持逡逑少动。位于河南省一带的温度槽进一步加深,温度梯度较14日00时有所加大,逡逑冷平流加强(图3.邋3邋(a))。在8加hPa上,东北冷巧低槽在位置上基本维持,但逡逑是在强度上有明显减弱,位于其西侧的切变线由于南侧偏南风减弱,河南省W北逡逑地区出现偏北气流,使切变线东段南移,从而河南省北部地区位于切变线福合区逡逑域(图3.邋3邋(b))。9巧W^a形势场和850hPa较为相似,而暖切变线南侧河南省南逡逑13逡逑
T—vmM邋巧逦TtotpiilM?府逡逑图3.邋7邋2009年6月14日00时(a)邢台(53798)测站和化)阜阳(58203).测站探空逡逑SK削-T曲线。蓝色实线为巧点曲线,黑色实线为层结曲线,红色虚线为湿绝热线。站点位逡逑置如图3.2邋(d)蓝色实点所I示。’逡逑选取与山东炮线发生位置最为接近的邢台探空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图3.邋7逡逑(a))。在对流发生初期,从状态曲线和层结曲线的配置来看,邢台上空680hPa逡逑W上有正不稳定能量,680hPa邋W下有负不稳定能量。而正不稳定能量要远大于逡逑负不稳定能量,气块易被抬升到自由对流高度,属于真潜不稳定型(徐玉貌等.逡逑2013)。对流有效位能(CA阳)的大小在判断是否会发生强对流天气上有一定指逡逑示意义(Kevin,邋1996),一般值达到1000邋>kg—iLNB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加春,潘宁;闽南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的分析[J];台湾海峡;2003年03期
2 李法然;王振坤;;一次飑线过程的成因分析[J];浙江气象科技;1982年02期
3 王焱;潘益农;潘玉洁;;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郭淳薇;;飑线的研究进展[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年04期
5 杨梅,许爱华,李玉林;1999年5月10日飑线过程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0年02期
6 余清平,陈中一,王永升;一次飑线过程的三维模拟[J];气象科技;2002年03期
7 赵贤产;;“20060610飑线”的发展与移动[J];浙江气象;2007年04期
8 蔡斐;潘益农;;地表通量输送对飑线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0年01期
9 陈业国;农孟松;黄海洪;沈桐立;;一次华南强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J];气象;2009年09期
10 黄大文;利用常规资料作飑线分析的尝试[J];热带气象;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贤产;;“20060610飑线”的发展与移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王栋梁;梁旭东;;对7·12上海飑线过程伴随敏感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覃靖;潘海;;2007年4月17日广西飑线特征分析[A];2007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晓芳;;一次飑线过程的观测分析及其结构的数值模拟[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5 沈晓玲;;两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许良银;张百战;朱萍;候宜广;;一次强飑线的发展演变及人字形回波的产生—20090603飑线过程技术总结[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董杏燕;;二次飑线过程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陈业国;唐文;;2007年4月广西一次强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及数值模拟[A];2006年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黎平;牟荣;许小永;胡志群;;一次飑线过程的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及滴谱变化对降水估测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10 王晓勤;李银芳;李建庭;;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垠;河南安徽等地遭遇罕见强飑线袭击[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攀博;华东地区一次午后飑线系统中尺度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吴瑞姣;2013年3月19日黔桂湘赣地区一次槽前型飑线的特征及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岳俗甲;2013年7月4~5日江淮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4 殷蕾;基于不同地形分辨率和云微物理方案的华东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康兆萍;华南一次飑线过程线状对流模态变异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6 张文滨;2009年6月14日黄淮地区飑线初始对流触发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6年
7 闫雪瑾;我国飑线大风个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王楠;2009年6月两次飑线过程的差异及成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曹艳察;2010年6月19日华南西部一次飑线过程的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2728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2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