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黄山气溶胶吸湿性的参数化方案构建及其对云雾微物理特征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6:57
【摘要】:气溶胶化学组分是影响云雾微物理特征的重要因素,在用气候模式研究我国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时,需要考虑气溶胶多化学组成的综合效应。由于传统的多组分对云微物理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模式均需要设定固定的组分和大量参数,使得计算的误差较大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利用吸湿参数κ综合反映多化学组分气溶胶对云雾微物理特征的影响,而无需知道具体的气溶胶化学组分。由于国内外目前对吸湿性参数κ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对黄山地区的κ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利用2014年7月7-27日黄山光明顶串联差分迁移率分析仪(H-TDMA)观测到的气溶胶吸湿性参数κ、Anderson 9级采样器获得的气溶胶离子组分、OC数据和宽范围粒径谱仪(WPS)观测获得的气溶胶数谱资料,首先对多尺度气溶胶吸湿性参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观测期间多尺度κ的参数化方案,最后以κ分布和根据WPS观测获得的气溶胶湿谱,计算得到气溶胶“干”谱,并将其作为模式模拟的初始条件,利用改进的κ分布绝热分档气块模式,研究了黄山夏季多组分气溶胶对云雾微物理特征的影响。观测期间影响黄山夏季气溶胶来源的主要气团包括西南气团、北方气团以及东南气团。K的变化范围在0.2-0.48之间,且随粒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不同气团背景下K分布不同,粒径小于1.1 μm时,西南气团影响时K值最大;而粒径大于1.1 μm时,呈相反的分布状态。粒径小于1.1μm和大于1.1μm时,构建的κ的参数化方案分别为κreg=0.12+0.45fNH4+0.63fSO42-+0.18fWSOC和Kreg=0.01+0.78fNH:+0.76fNo3-+0.8fSO42--0.28fca2++0.14fwSOC。两个参数化方案均能较好的预报κ,预报值Kreg与计算值K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通过了置信度99%的显著性检验,且预报误差在30%范围内。气溶胶粒子临界过饱和度数值随干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半径小于0.01μm时,这种趋势最明显,不同气团背景下,其数值东南气团时最大,西南气团时最小。云雾滴数浓度随上升速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同一上升速度时,云雾滴数浓度西南气团时最大,东南气团时最小。云雾滴谱型在同一气团背景下,上升速度小时云雾滴谱较宽,随上升速度的增加云雾滴谱逐渐变窄;上升速度相同时,云雾滴谱西南气团影响下最宽,东南气团影响下最窄。观测期间云雾滴数随粒径增加而减小,不同气团背景下,云雾滴数西南气团时最大,东南气团时最小。实测的与模拟的云雾滴谱分布特征对比发现,3-4μm粒径段模拟的云雾滴数目比实测的高,随上升速度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但观测期间不同背景下观测到的最大云雾滴数和模拟值之间差异较小。该改进的κ分布的气块模式能更好的模拟多组分气溶胶对云雾微物理特征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13;P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祥鳌,王普才,陈洪滨,Philippe Gouloub,章文星;中国北方地区春季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遥感研究[J];遥感学报;2005年04期

2 刘煜;李维亮;周秀骥;;夏季华北地区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1期

3 徐建中,孙俊英,任贾文,秦大河;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成分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4 延昊;矫梅燕;毕宝贵;刘桂清;;国内外气溶胶观测网络发展进展及相关科学计划[J];气象科学;2006年01期

5 颜鹏;郇宁;杨东贞;张养梅;王淑凤;;两种气溶胶质量重建方法的比较及气溶胶质量闭合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周任君;陈月娟;毕云;易明建;;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臭氧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8年03期

7 陈秀红;魏合理;李学彬;徐赤东;徐青山;;可见光到远红外波段气溶胶衰减计算模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2期

8 曹艳华;叶小峰;阮启亮;刘立群;段学礼;;东亚地区春冬季气溶胶化学成分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颜鹏;刘桂清;周秀骥;王京丽;汤洁;刘强;王振发;周怀刚;;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0年03期

10 黄晓锋;薛莲;何凌燕;胡敏;张远航;朱彤;;应用高分辨气溶胶质谱在线测定有机气溶胶元素组成[J];科学通报;2010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立庆;王振亚;黄明强;方黎;张为俊;;种子气溶胶对甲苯光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长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贞;徐晓亮;侯忠新;丁锋;;青岛市不同天气系统下气溶胶浓度特性初探[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3 杨素英;马建中;;多化学组分气溶胶对暖云微物理特征的影响[A];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4 李嘉伟;韩志伟;;东亚地区气溶胶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敏;林立;陈建民;;大西洋深海气溶胶船基监测[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张秋晨;朱彬;苏继峰;王红磊;;南京三类不同大气污染过程下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特征研究[A];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7 李富刚;李仑格;林春英;王广河;汪晓滨;;西北地区气溶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Ⅱ)气溶胶的源和汇与沙尘暴研究综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杨素英;马建中;胡志晋;银燕;;可溶性有机气溶胶对CCN和云微物理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9 赵树云;智协飞;张华;王志立;;不同气溶胶方案对BCC_AGCM2.0.1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10 姚青;蔡子颖;韩素芹;刘爱霞;刘敬乐;;天津冬季相对湿度对气溶胶浓度谱分布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军;二次碳气溶胶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 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面上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2 王德英;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顺利[N];中国气象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宏;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及其对消光和臭氧浓度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冷春波;气溶胶界面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FTIR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树云;气溶胶的有效辐射强迫及对全球气候特别是地表干旱程度的影响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杨燕;气溶胶对山地区域降水影晌的个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徐昶;中国特大城市气溶胶的理化特性、来源及其形成机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养梅;京津冀地区亚微米气溶胶特征及其变化的观测分析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张蓉;中国气溶胶中重金属的特征、来源及其长途传输对城市空气质量及海域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哲;中国典型地区碳质气溶胶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方文政;大气氧化及光氧化挥发性有机物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蒋益荃;人为气溶胶排放增加对东亚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根厚;上甸子站夏季降水期间气溶胶湿清除影响的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朱于红;MODIS C006气溶胶产品评估及其在省域大气污染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黄伟;沙尘和人为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对亚洲气候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徐戈;冻滴微物理过程的分档数值模拟试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李义宇;华北夏季气溶胶与云微物理特征的飞机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李力;黄山地区云凝结核与气溶胶化学成分的特性及其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徐彬;南京与黄山两地气溶胶吸湿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8 秦鑫;南京北郊重金属气溶胶特征及来源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陈智杰;洁净热气溶胶灭火剂配方设计原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忠;特殊事件影响下的滨海细颗粒气溶胶的化学组分变化特征[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2730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30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