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南疆典型沙区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4:42
【摘要】:沙尘天气(特强沙尘暴、强沙尘暴、沙尘暴、扬沙、浮尘)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因其破坏力强和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不仅给人民生活与生产带来极大影响,同时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产生巨大危害。沙尘天气的发生与发展是沙尘灾害产生的关键点,深入剖析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传输路径差异,可确定沙尘的来源、影响区域和范围,对降低沙尘危害和区域尺度上防风固沙体的构建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世界沙尘天气的高发区—南疆为例,根据盆地的地形地貌将研究区划分为北部(库车、阿克苏、库尔勒)、南部(和田、于田、民丰)、东部(若羌、且末)、西部(喀什、巴楚、莎车)和中部(塔中)五个分区,基于地面沙尘天气监测数据和HYSPLIT模式,定量分析了2005-2014年五个分区各月(沙尘天气发生的3-11月)不同沙尘天气强度(沙尘暴、扬沙、浮尘和总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气流和沙尘的传输路径差异及不同区域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研究表明:1)不同分区总沙尘天气由高到低为:中部(塔中)南部(和田、于田、民丰)西部(喀什、巴楚、莎车)东部(若羌与且末)北部(库车、阿克苏、库尔勒),同一分区内不同地区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各分区间不同沙尘天气强度有较大差异,南部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发生频次最高,中部扬沙天气发生次数极高。2)各分区随月份的增加,总沙尘日数均呈下降趋势,并表现出一致的季节性变化,中部和南部在春夏季差异较小,而其他分区主要发生在春季。不同季节不同沙尘天气强度随年份(2005-2014)的增加,各分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总沙尘天气和浮尘日数在秋季呈增加趋势(除中部和北部下降);扬沙在东部春秋季和南部春夏秋季有增加趋势,其他均为降低趋势;沙尘暴随年份的增加而降低。3)南疆各分区发生沙尘天气时,主要有西北部(由吐尔尕特山口或乌恰山口进入)、北部(天山中部山口进入)和东北部(天山东部进入)三类气流路径到研究区近地面,且不同月份间有较大差异。西部(喀什)有西北部(54%)、东北部(17%)和北部(13%)三类传输路径。南部(和田)有东北部(57%)、西北部(23%)、北部(17%)和西南部(3%)四类,西南路径仅发生在3月和4月。北部(库车)有东北部(37%)、北部(35%)和南部沙漠的三类路径。东部(若羌)是东北部(82%)传输路径。中部(塔中)是东北部(65%)和北部(19%)两类路径。4)不同分区间沙尘传输路径差异巨大,到南疆外的比例较少,而较多的发生与发展均在南疆内部,且南部(和田)是各区域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区。南部(和田)发生沙尘天气时,主要影响到西部喀什地区(19%)、和田附近地区(49%)、且末-若羌地区(10%)和中部塔中地区(4%),外部路径(18%)主要有和田-若羌-柴达木-兰州、和田-若羌-敦煌-巴丹吉林沙漠-(北京、日本海,较少)与和田-喀什-西北山口-(北疆或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喀什)主要影响南部和田地区(31%)和北部阿克苏地区(24%),到外部的路径(45%)有喀什-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柴达木盆地、北京)、喀什-库车-巴丹吉林沙漠与喀什-吐尔尕特山口-(吉尔吉斯斯坦、北疆、巴丹吉林沙漠)三类。北部(库车)主要影响西部喀什地区(18%)、南部和田地区(19%)和中部沙漠腹地(40%),外部(15%)有库车-天山口-北疆、库车-肖塘-巴丹吉林沙漠-(外蒙古或日本海)与库车-肖塘-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柴达木盆地-(外蒙古)三类路径。东部(若羌)主要影响南部和田地区(30%)和东部且末地区(29%),外部(39%)有若羌-柴达木-兰州-(北京、日本海)和若羌-敦煌-巴丹吉林沙漠-(北京、日本海)两类路径。中部(塔中)主要影响南部和田地区(86%)和西部喀什地区(6%),外部主要路径(8%)为塔中-巴丹吉林沙漠-(北京、外蒙古)与塔中-若羌-柴达木盆地。本文定量分析了南疆不同时空的气流传输路径差异,并与先前成果有很好对应性,但本研究同时定量分析了不同时空的沙尘天气的影响区域,确定了不同区域沙尘天气的相互影响作用,为剖析南疆沙尘发生原因和过程,对科学合理地构建区域防风固沙体提供重大理论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25.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04期

2 张增祥,周全斌,刘斌;揭开沙尘天气之谜[J];城市开发;2000年08期

3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4 张丽娟,郑红,华德尊,张守娟;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规律及环境因子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5 翟盘茂,李晓燕;中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气候条件[J];地理学报;2003年S1期

6 汪训波 ,赵锋;我国沙尘天气将进入低发期[J];生态经济;2003年11期

7 ;2003年我国沙尘天气灾害明显减少[J];中国林业;2003年13期

8 张青瑶,费杰;明清西北、华北黄土分布区沙尘天气统计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4年02期

9 ;沙尘天气如何形成有新解[J];腐植酸;2004年02期

10 贾红莉,达成荣,傅生武,马元仓;青海省春季沙尘天气分析[J];青海科技;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均天;邹旭恺;孙冷;;我国沙尘天气发生特点及2002年春季发生趋势分析[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一[C];2002年

2 胡翠珍;;阿克苏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丹梅;;近50年阜新地区沙尘天气变化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任万辉;;沈阳市近五年沙尘天气及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5 张国友;范秀莲;苏琦;张靖;朱育红;;沙尘天气对淮安市影响状况分析及预报方法应用[A];S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2年

6 李红丽;谷雨;董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沙尘天气变化规律及防治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7 张秀英;董静;;乌海沙尘天气特点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8 郑新江;罗敬宁;;2001年春季气象卫星监测沙尘天气研究(摘要)[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杨维西;李梦先;;北京的沙尘天气及其治理[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三[C];2002年

10 张莉;丁一汇;任国玉;;中国北方沙尘天气演变趋势及其气候成因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丁伟;今年首场沙尘天气影响不大[N];人民日报;2002年

2 记者赵永新;2003年沙尘天气明显减少[N];人民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婵;沙尘天气如何保护自身健康[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李惠子 柴海亮;沙尘天气频发挑战我国传统农耕方式[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  丁品 步雪琳;沙尘天气频仍 空气质量下滑[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记者  翁浩;呼和浩特6月首次出现沙尘天气[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文琦;警惕沙尘天气对室内环境的污染[N];中国建材报;2006年

8 记者 马德明邋通讯员 郭迎春;我省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9 杨维西;客观看待今春的沙尘天气[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记者  沙志鸿;今年沙尘天气激增 各项指标均超去年[N];宁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袁薇;中国沙尘天气对区域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赵建华;起沙与沙尘天气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郭勇涛;沙尘天气对我国北方和邻国日本大气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王金艳;沙尘模式优化与东亚沙尘天气量化分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冯鑫媛;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陶健红;西北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金正润;中国和韩国沙尘天气过程与气溶胶物理特性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闫涵;沙尘天气对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李正涛;京津冀地区沙尘活动及其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沙尘天气对降水和颗粒物污染化学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李文涛;沙尘天气过程中颗粒物变化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俊蓉;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演变特征及起沙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田歌;2015年内蒙古中部主要城市沙尘天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5 刘尊驰;南疆典型沙区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规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6 于春艳;赤峰地区沙尘天气变化的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张刚;沙尘天气的地基数字监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戈;“0604”河南省沙尘天气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卢晶晶;2004~2005年春季东亚沙尘天气定量分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高维英;2006年4月9~11日北方大范围沙尘天气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5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65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0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