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特征及其与夏季风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2:30
【摘要】:基于西北地区东部1981-2015年175个台站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月降水和暴雨日数,分析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走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递增的。越向南降水量越大,存在三个降水中心。上世纪90年代,是该区域夏季降水相对较少的一个时期。暴雨日数的多少和夏季降水的多寡的年际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别是2005年以后,降水量和暴雨日数都有所增加。20世纪80-90年代,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距平空间分布场呈偶极型或三极型分布。进入21世纪之后,转向呈多极型分布。年代际变化的关键年份为1989、1997和2006年。按照主雨带位置,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多寡(距平百分率)分为4种类型:东北型、东南型、陇山型、全区一致型。东北型既在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多寡的影响上贡献较大,同时也是东亚夏季风指数较强、影响范围深入北方内陆时的西北地区东部主要降水距平分布类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晏红明定义的夏季风指数,并与李建平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对比,结果表明:晏红明定义的夏季风指数更加适用于西北地区东部,即东亚夏季风边缘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副热带夏季风偏强。中高纬度为“西低东高”的环流形势,有利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基于假相当位温θse=335K界定东亚夏季风北界,7月下旬抵达全年最北位置,北界呈纬向性分布有利于西北地区东北部夏季降水偏多,北界呈经向性分布有利于西北地区东南部降水偏多而全区降水正常或偏少。综合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包括西太平洋西伸脊点指数、脊线指数)与夏季各月降水多寡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延伸期和中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26.6;P425.42
【图文】:

站点,夏季降水,等降水量线,分界线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特征及其与夏季风关系研究第二章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特征分析西北地区东部处于东亚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地带,贺兰山是季风季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我国 200mm 等降水量线。秦岭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我国 800mm 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东部有了这两个重要的地理分界,夏季降水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递增。下面详细分析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分布和暴雨日数分布的气候特征。

夏季降水,平均降水量,北向,阶梯状


图 2-2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平均降水量分布图(1981-2015 年),单位:mm可以看到,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走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的。黄河中段(甘肃省白银市、宁夏自治区北部)低于 200mm。甘肃陇东大部盘山区和陕北的延安地区介于 200-250mm 之间。甘肃天水、陇南以及陕北川市南部和关中地区夏季降水为 250-400mm 之间。陕南降水量 350mm 以上向南降水量越大,存在三个降水中心,一个位于汉中市西南的宁强县,一个安康市中部的镇巴-紫阳-岚皋一线,一个位于陕西省最南端的镇坪县。统计 6、7、8 月 35 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夏季降水特征基本相似再附图说明。各月降水在夏季总降水中所占比例:6月区域平均降水量66.6mm比 25%;7 月区域平均降水量 102.0mm,占比 38.3%;8 月区域平均降水7.4mm,占比 36.7%。7-8 月降水量占到夏季降水的四分之三。

夏季降水,年际变化,距平,降水量


图 2-2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平均降水量分布图(1981-2015 年),单位:mm可以看到,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走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递增的。黄河中段(甘肃省白银市、宁夏自治区北部)低于 200mm。甘肃陇东大部、六盘山区和陕北的延安地区介于 200-250mm 之间。甘肃天水、陇南以及陕北的铜川市南部和关中地区夏季降水为 250-400mm 之间。陕南降水量 350mm 以上,越向南降水量越大,存在三个降水中心,一个位于汉中市西南的宁强县,一个位于安康市中部的镇巴-紫阳-岚皋一线,一个位于陕西省最南端的镇坪县。统计 6、7、8 月 35 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夏季降水特征基本相似。不再附图说明。各月降水在夏季总降水中所占比例:6月区域平均降水量66.6mm,占比 25%;7 月区域平均降水量 102.0mm,占比 38.3%;8 月区域平均降水量97.4mm,占比 36.7%。7-8 月降水量占到夏季降水的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疆东北雪纷纷 牲畜急需保温[J];中国农资;2016年44期

2 ;春季温差大,蔬菜和果树应做好防寒防冻[J];中国农资;2017年05期

3 ;冬小麦苗情较好 各产区气温回升[J];中国农资;2017年08期

4 ;东北降雨改善墒情 西南阴雨不利作物[J];中国农资;2017年15期

5 ;未来我国大部地区高温持续[J];中国农资;2017年27期

6 ;中期天气预报[J];中国农资;2017年32期

7 ;近期台风活跃 各地应力争减轻灾害影响[J];中国农资;2017年33期

8 李周侠;梁苏琴;;西北地区东部发展核桃产业的思考[J];陕西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9 马镜娴,戴彩娣;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若干特征[J];高原气象;2000年02期

10 张桂森;北方气温偏高有利小麦越冬 江淮雨雪交加局地出现冻害[J];气象;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向杰;程肖侠;毛明策;;西北地区东部气温持续性研究及其应用[A];S4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天气气候影响[C];2012年

2 王芝兰;李耀辉;王素萍;冯建英;王劲松;;1901-2012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多时间尺度干旱特征[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重大气象干旱成因、物理机制、监测预测与影响论文集[C];2017年

3 吴爱敏;郭江勇;王劲松;;西北地区伏期干旱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李忆平;王劲松;李耀辉;王素萍;沙莎;;中国区域干旱的持续性特征研究[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及其影响与对策[C];2016年

5 郭大梅;刘瑞芳;方建刚;;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环流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胡春娟;赵荣;;西北地区东部区域气候模拟的误差分析及订正[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7 张冬斌;王式功;李建平;;一次西北地区东部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黄明华;步茵;王阳;;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开发控制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锡镇;;我国南方冰雪灾害浅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周自江;王锡稳;;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的建立与初步分析[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华北雨雪纷飞 江南华南阴雨不休[N];中国气象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付丽丽;高温大魔王来袭,谁“成就”了它?[N];科技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付丽丽;华北等地强降雨从哪儿来[N];科技日报;2017年

4 ;雨雪降温将至[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记者 黄彬;主雨带北抬西进影响西北地区东部至黄淮[N];中国气象报;2018年

6 干旱所副研究员 张存杰;西北干旱研究结硕果[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记者 周丹波;全省连续出现大范围降雨[N];甘肃日报;2002年

8 ;昨日气温167年来同期最高[N];华夏时报;2007年

9 吕杨;新季玉米生长状况较好[N];期货日报;2004年

10 文殊;加快建立健全我区防抗灾网络[N];西藏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飞;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特征及其与夏季风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王文迪;西北地区东部夏季近地层风场与水汽场协同差异特征及其可能成因[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3 周媛丽;西北地区东部中小城市“生长型”生态规划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玉娟;西北地区大气水分特征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5 王晓芳;长江中下游梅雨事件与西北东部夏季降水联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6 任小芳;西北地区东部近地层风与水汽的协同变化特征及成因[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杨辉;主动与被动—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发展的新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潇;西北地区东部旱涝的变频特征及其影响因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白晓平;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特征及预报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0 孔德兵;西北地区东部雷暴特征及24h预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8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68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