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强迫的特征及其对下游极端天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5 07:42
【摘要】:位涡作为综合表征大气动力和热力的物理量,广泛应用于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发展中。自由大气中的位涡与地表位涡具有密切联系。本文从位涡方程出发,引入位涡密度的概念,其表示为位涡与大气密度的乘积,在等熵坐标下的数值即为绝对涡度,从而为天气过程的分析带来便利。由于青藏高原高耸的地形与等熵面相切,是位涡密度变化的关键区,因此本文首先利用再分析和模式资料给出冬夏高原区域地表位涡密度变化各强迫项的分布特征,然后选取2008年我国南方冰雪灾害个例,探究高原区域地表位涡密度强迫及其向下游的传输对极端降水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利用位涡方程推导得到σ坐标下的位涡密度方程及其计算方案,并验证其计算上的合理性。分析位涡密度变化方程表明,大气的辐合辐散,非绝热加热及摩擦作用是影响大气位涡密度变化的三项强迫项。当大气绝热无摩擦的情况下,位涡守恒,但位涡密度不守恒,大气内部的辐合能够使位涡密度增长,从而影响位涡密度的收支。(2)青藏高原大地形与等熵面相交明显,是位涡密度增长、减弱的关键区。分析地表位涡密度各强迫项表明,冬季大气辐合辐散的作用最为明显,其大值贡献区位于高原东边界,非绝热加热项也有一定贡献。夏季受高原热源的作用,非绝热加热项的贡献比较显著,主要位于高原南边界和东边界处。辐合辐散项则主要位于高原中东部及其东边界与四川盆地交汇处。(3)分析2008年冰雪灾害过程并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坡近地表的辐合能够增加地表位涡密度,使其成为等熵面边界上的位涡密度强迫源。该强迫源在等熵面上沿西风向东传播,在低空激发的气旋式环流,增强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的南风以及负的绝对涡度平流输送;在对流层中高层为下游地区提供正的绝对涡度平流,为下游地区上升运动和降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华南极端降水的产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61
【图文】:

模式图,地表层,模式,模层


.2邋ERA-lnterim模式层分层示意图,其中a为地表层,b,c,d及以上为模层表明,欧洲中心数据的地表层离地高度较MERRA2数据大,所差异。但同一数据模式层之间的厚度相差不大,因此保证了

模式图,地表层,模式,示意图


邋^^邋__0=1.00,逦10m逡逑T邋-邋Given邋variable;邋B邋Calculated邋variable逡逑图2.2邋ERA-lnterim模式层分层示意图,其中a为地表层,b,c,d及以上为模式层逡逑图中分层表明,欧洲中心数据的地表层离地高度较MERRA2数据大,各层之间的逡逑厚度差也有所差异。但同一数据模式层之间的厚度相差不大,因此保证了差分方法的合逡逑理性。其中各层基本量的计算与MERRA2资料一致,在此不再赘述。但需要注意的是,逡逑欧州中心提供的模式层数据中没有非绝热加热变率Q1,因此对F欧洲中心的数据,丨1:-逡逑绝热加热变率改用位温的个别变化来计算。逡逑2.4.2邋■,丨:FGOALS投式丨丨丨的,、V:川逡逑不N的再分析资料中,算法的il?算山于数据的层次不问而檇所差异。本小节我们士:逡逑要分析FGOALS-f模式中具体计算方案的应用。与再分析资料的奶仑相同,我们首先给逡逑出FGOALS-f模式的垂直分层如下图所示。逡逑19逡逑

分布情况,位涡,单位,密度变化


等值线分别为高原1500邋m和3000邋m的地形线,逡逑下文图中的地形线与其一致。逡逑进一步分析地表位涡密度变化中各强迫项的贡献情况,图3.3给出f地表位涡密度逡逑变化中辐合辐散项及其水平和垂直贡献项的分布情况。山图可知,辐合辐散项的要贡逡逑献来n邋]-其水f项一的作川。墙1'[项的贡献较水f项小?个w级,仅作a原逡逑的北边界处衣现为较弱的负贡献。逡逑adv逡逑;ii^^逡逑20NI逡逑90E逦120E逡逑advh逦adv_ver逡逑z0n邋h\逦卜卜'5逡逑90E逦120E逦90E逦120E逡逑——i逦i邋i邋i逡逑-2逦-1.5逦-1逦-0.5邋-0.3逦0逦0.3邋0.5逦1逦1.5逦2逡逑23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佳;周波涛;徐影;;中国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CMIP5模式模拟评估和预估[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9期

2 XU Ying;WU Jie;SHI Ying;ZHOU Bo-Tao;LI Rou-Ke;WU Jia;;Change i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over China Based on CMIP5[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5年04期

3 高涛;谢立安;;近50年来中国极端降水趋势与物理成因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4 晏理华;茅海祥;杨群;;我国南方冬季极端降水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3期

5 吴国雄;郑永骏;刘屹岷;;涡旋发展和移动的动力和热力问题Ⅱ:广义倾斜涡度发展[J];气象学报;2013年02期

6 郑永骏;吴国雄;刘屹岷;;涡旋发展和移动的动力和热力问题Ⅰ:PV-Q观点[J];气象学报;2013年02期

7 孙建奇;敖娟;;中国冬季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变暖的响应[J];科学通报;2013年08期

8 翟盘茂;刘静;;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9期

9 智协飞;张玲;潘嘉露;;我国南方冬季气候变暖前后极端降水事件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来芳;刘屹岷;卜昌郁;;热源异常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祁淼;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统计特征及其与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2 朱月佳;中国冬季极端降水事件与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的可能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9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69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