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气象保障信息网络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

发布时间:2020-07-26 20:53
【摘要】:强对流天气预报是气象保障的一个难点,现阶段对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还十分困难。华南前汛期广东省强对流天气频繁,雨量大,常常造成严重灾害,因此,如何提高汛期强对流天气预报保障能力是气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强对流天气预报高度依赖于信息网络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集约高效、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气象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十分必要。本文基于现有气象业务系统,构建了固定和机动气象保障信息网络,整合综合观探测、信息接收、天气雷达、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等业务体系,组建集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为一体的集约高效综合预报保障平台。测试结果表明,组建的气象保障信息网络,能够实现多源气象数据信息化传输、储存和处理。通过对各类气象数据分类存储,网络传输共享,用人工智能与人工分析方法分析各类气象数据,特别是强对流参数数据,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数据处理可靠,极大地提高了多源气象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利用气象信息网络组网数据,对1951—2017年华南前汛期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具有较为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特征和较为规律的降水特征,强对流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有锋面、切变线(低涡)和高空槽(南支槽)等,2—5月的强对流天气主要受到地面锋面系统的影响,占比达到87%。利用组网多源数据,分析了2013年3月26日广东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形势、探空图、不稳定能量、数值预报产品、卫星和多普勒雷达图像等。测试结果表明,气象信息网络稳定可靠,实现了气象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的应用。通过对华南前汛期多个个例的统计分析,以及近年来在本级台站汛期保障强对流天气案例,提出了华南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即“锋面系统型强对流”和“高空槽型强对流”模型,根据强对流参数和指数,提出了强对流天气分析模型和预报模型,确定了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比对标准和预报参考指标。在2017年汛期气象保障中应用了强对流天气系统分析模型和预报模型,重点比对了“4·21强对流雷暴·冰雹”、“5·7·8短时强降水”、“韶关6·4强降水”三个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检验了强对流天气系统模型的预报效果和分析预报比对标准的可靠性,为强对流天气预报提供借鉴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09;P456
【图文】:

气象保障,设计示意图,信息网络


气象保障信息网络构想设计示意图

地面,宽带传输网,气象保障,设计示意图


气象保障地面宽带传输网网络拓扑设计示意图

示意图,安全保密,气象台站,设计策略


本级气象台站安全保密设计策略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保军;;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21期

2 陆雅君;李劲;花振飞;王皓;娄珊珊;陈光舟;;安徽汛期强对流天气对流参数对比分析[J];水文;2019年04期

3 刘海娟;;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问题[J];智能城市;2019年21期

4 刘福平;;简单分析强对流天气下做好气象预报工作的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年22期

5 丁小立;;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8年06期

6 张军;;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分析[J];南方农机;2018年12期

7 钱英;王百庆;;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过程[J];物理教学;2009年11期

8 王百庆;钱英;;强对流天气的热力学成因——研究性探究活动成果[J];物理教学探讨;2010年02期

9 黄雪婷;;关于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思考及认识[J];时代农机;2018年08期

10 王秀琴;;石河子垦区一次持续性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铁岩;曹洋;张嘉雪;;吉林省西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研究[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8年

2 薛冰;张国平;唐卫;王曙东;王萍;鹿业涛;丰德恩;惠建忠;;强对流精准服务产品加工技术与应用[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创新驱动智慧气象服务——第七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7年

3 史纬恒;胡友彬;林晓霞;郝志男;李靖;;2008-2012年东北三省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统计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5年

4 曼世超;;一次强对流天气个例的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青年论坛[C];2016年

5 冯晋勤;蔡菁;赖巧珍;廖义樟;;福建春季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6年

6 焦热光;陈敏;尤凤春;;快速更新循环在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尤凤春;吴宏议;魏东;杨波;;2008年6月13日北京强对流天气分析及检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章志芹;过宇飞;陈潇潇;周彬;;090614影响华东地区的一次ɑ尺度强对流天气[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毛则剑;高天赤;周春雨;崔洁;;杭州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分析[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蒋义芳;姜麟;钱明;吴海英;王卫芳;王啸华;;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产品特征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鹏;盛杰 爱上强对流天气[N];中国气象报;2019年

2 记者 石奎 通讯员 黄世芹;贵阳出现首场强对流天气[N];中国气象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徐姚;春夏之交,强对流天气为何频惹祸[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年

4 记者 邬李莎;切实做好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N];宜春日报;2019年

5 记者 刘澜澜 通讯员 张娜;雷电、大风、暴雨将至 我省积极防范应对强对流天气[N];河北经济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我省强化部署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和防御沿海大风、大幅降温、局地强对流天气工作[N];福建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孙楠 吴鹏;强对流预警能精确到具体位置吗?[N];中国气象报;2018年

8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成龙;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扎实做好强对流天气应对和后续处置工作[N];青岛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赵贝佳;怎样防范强对流天气[N];人民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赵晓妮;“超级集合”使预报更准确[N];中国气象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率;西昌卫星发射场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晓峰;复杂下垫面环境上海局地强对流天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闵晶晶;京津冀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和预报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苏爱芳;黄淮中西部深对流云的演变规律和组织结构[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茂宾;基于卫星资料的对流初生预警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2 任奇才;基于气象保障信息网络分析研究强对流天气[D];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

3 刘子菁;新一代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在强对流识别和预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年

4 邱玉超;重庆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综合风险模糊物元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5 吴君婧;非均匀复杂下垫面下一次强对流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叶东;新乡地区强对流天气分析及潜势预报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7 宋歌;自动站资料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3年

8 杜坤;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石慕真;黑龙江省强对流天气特征初步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宋敏敏;冷涡影响下我国强对流天气分布特征与个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本文编号:2771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71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