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孟加拉国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20-08-05 22:07
【摘要】:热带气旋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系统,热带气旋的发生常伴有大风、暴雨和风暴潮,且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孟加拉国南临孟加拉湾,国土以冲积平原为主且平均海拔只有1-1.5米,河网密集,且人口密度大,经济落后,这些因素使得孟加拉国成为了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孟加拉国的热带气旋灾害展开研究,分析了1980-2015年间登陆孟加拉国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运用建立的评估模型对热带气旋“锡德”登陆孟加拉国当日和次日的灾害综合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1980-2015年间登陆孟加拉国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登陆路径、初始位置、维持时间和强度等特征,得知:1980-2015年间几乎每年都有热带气旋登陆,主要集中在4-5月以及10-11月;主要移动路径沿东北方向且呈抛物线形;15°N以南,90°E以东是主要的发源区域;约有40%达到了极强到超强气旋风暴级别。(2)对热带气旋“锡德”登陆当天和次日的灾害综合风险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锡德”主要影响到了孟加拉国的南部地区,特别是Barisal专区、Khulna专区的南部地区、Chittagong专区西北部地区以及Dhaka专区的南部地区。对比登陆当日和次日的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可以看出,16日的高风险区基本上同时也是15日的高风险区,这些地区很可能将成为本次灾害的重灾区。(3)用灾后调查数据对本文的综合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种结果中受影响的区域大体一致。其中受影响人口与15日的评估结果大体一致,这是由于热带气旋“锡德”对孟加拉国的影响主要是由于15日登陆过程中伴随的大风和暴雨所造成的。而死亡人数与11月16日的评估结果大体一致,这是由于受连续降雨和大风的影响,16日仍处于高风险区的地区出现了灾情叠加的情况,成为了受热带气旋“锡德”影响的重灾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444
【图文】:

流程图,流程图,孟加拉国,热带气旋灾害


孟加拉国热带气旋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流程图

分布图,孟加拉国,地理位置,分布图


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如图2-1 所示。国土总面积约为 14.75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550 公里,全境 85%的地区为平原且平均海拔只有 1-1.5 米,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全年分为冬季(11 月~2 月),夏季(3 月~6 月)和雨季(7 月~10 月)。图 2-1 孟加拉国地理位置分布图孟加拉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千河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孟加拉国主要水系分布如图 2-2 所示,该水系分布图来源于以下网址:http://www.thebangladesh.net/rivers-of-bangladesh.html。恒河、布拉马普特河以及

水系分布,孟加拉国,水系分布


图 2-2 孟加拉国主要水系分布图 6 月 4 日,孟加拉国总人口约 1.60675 亿人,人口国人口密度(143 人/km2)的 8 倍左右。同时,孟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全国人口中约有 40%生活在靠农业。世界上遭受热带气旋袭击最严重的国家,经常受到响(雷鸣,2012)。2011 年的减轻灾害风险全球评带气旋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人口而言,孟加拉(UNISDR,2011)。在由联合国大学发布的 2015 在 15 个暴露度最高的国家中排名第 10,在全球 1(UNN,2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琦,梁必骐;热带气旋灾情的预测及评估[J];地理学报;2000年S1期

2 穆海振,屠其璞;1949~1995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学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樊琦,梁必骐;热带气旋灾害经济损失的模糊数学评测[J];气象科学;2000年03期

4 李开奇;合力随时间线性变化的热带气旋路径分析[J];气象;2000年06期

5 ;第11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在苏州召开[J];应用气象学报;2000年01期

6 林志强;1999年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及其特点[J];广东气象;2000年03期

7 吴恒强;太阳黑子活动与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的关系[J];广西气象;2000年S1期

8 张容焱,吴滨,宋德众;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J];台湾海峡;2000年01期

9 陈晓梅;气象界的一次学术研讨盛会——记第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J];新疆气象;2000年01期

10 沈武;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研究动态[J];浙江气象;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秀华;曹鸿兴;吕文忠;;1949-2008年靖宇划定区域热带气旋的统计和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热带气旋科学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林毅;刘爱鸣;刘铭;;台湾岛东岸登陆热带气旋路径打转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热带气旋科学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俞燎霓;雷媛;曹美兰;;浙江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宏义;杨万裕;;影响浙江的晚秋热带气旋特征浅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峰;钟加杰;;南海热带气旋0809号“北冕”对华南天气的影响[A];2009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晓梅;马守强;;影响山东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7 刘彬贤;于玉斌;吕江津;;热带气旋“尤特”(2006)南海突然减弱的机理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长青;;热带气旋探讨[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9 王远飞;朱海燕;孙建鹤;张伟;;基于空间相似的热带气旋路径检索[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静;吴启树;龚振彬;郑颖青;;近30年来影响福州的热带气旋统计研究[A];2006年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锐 黄幸媛;知名专家传授热带气旋研究前沿知识[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侯小健;今年将有6至8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N];海南日报;2007年

3 记者 郭起豪 孙楠 张倩;三个热带气旋共同影响我国并不多见[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姚小敏;迟来的“热带气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本报记者 高琳;风电场遇热带气旋利好还是利空?[N];中国气象报;2012年

6 华凌;下世纪热带气旋或更强更频繁[N];科技日报;2013年

7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 左璇 罗咪 施Ya 朱玲怡 王帅 吴飞飞 周俊年 王秀春;华东近海北上、转向热带气旋对长三角飞行区域运行控制的影响分析[N];中国民航报;2014年

8 王乃仙;热带气旋的编号和命名[N];光明日报;2004年

9 陈磊;热带气旋卫星微波分析系统显神威[N];中国气象报;2006年

10 彭莹辉;中国热带气旋活动呈减弱趋势[N];中国气象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玲;热带气旋在海洋能量平衡和水团平衡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徐奎;沿海城市暴雨潮位关联特性及洪涝风险分期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杨兵;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4 邢蕊;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及远距离降水间的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刘寅;卫星臭氧资料的质量控制与同化及其对热带气旋模拟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朱琳;热带气旋Debby(2006)在非洲东风波中生成机制研究以及集合对比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凌征;热带气旋对南海上层海洋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储惠芸;环境因子对热带气旋时空特征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2年

9 许士斌;1990年代末北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春季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突变[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杨宇星;热带气旋全球模态及西北太平洋频发区热带气旋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良;孟加拉国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赵雪;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董贞花;近年来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东折成因的诊断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于海侠;高层强增温与热带气旋路径及其强度变化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晓星;理想热带气旋登陆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6 龚(龙天);小型岛屿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7 王桂娟;广东省热带气旋灾害分析与风险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姚恺丰;热带气旋引发电网群发性故障的动态事故集生成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霏;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对中国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10 许可;云辐射强迫效应对热带气旋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81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81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