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天山北麓土地覆被景观变化对区域气温影响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08:01
【摘要】:从全球区域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近年来,天山北麓的土地覆被景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覆被景观的变化是否对局地气候有所影响。为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LUCC与局地气候相互影响的机理,本文以天山北麓为研究区,以基于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地表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分析了天山北麓土地覆被景观的变化以及近60年气温的时空变化与特征;并利用WRF模式模拟了近40年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天山北麓的主要景观类型包括:草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城乡建设用地以及冰川/永久积雪,未利用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被景观变化剧烈。近年来,耕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草地与水域减少;冰川/永久积雪的面积大幅缩减,未利用地小幅减少。1976至2013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主要转化方向为:草地转变为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耕地向城乡建设用地的转变以及冰川/永久积雪转变为未利用地。(2)1976至2013年,天山北麓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具体表现为:斑块形状总体趋向复杂。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增大,景观异质性减弱,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未利用地、草地以及林地的斑块形状较复杂,耕地、水域与城乡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简单;草地以及未利用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其他各景观类型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低。(3)1959至2013年,天山北麓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性大。升温幅度在1.09℃左右,地貌不同,增温幅度也不同,山区增温幅度最大,其次是绿洲。平均气温与气温变化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平均气温呈现在天山北麓中部高,东部和西部较低的趋势。(4)基于WRF模式的模拟结果表明:土地覆被变化对气温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气候可能造成增温效应的土地覆被转化类型包括:草地转为耕地、冰川/永久积雪转为未利用地、林地转为草地、草地转为未利用地以及未利用地转为耕地,可能有降温效应的土地覆被转化类型包括:未利用地转为草地、草地转为林地以及未利用地转为耕地。(5)研究区气温变化地区与土地覆被转变的区域存在一定的空间吻合性。从土地覆被变化方面看,可能是耕地和未利用地的增加以及草地与林地的减少导致气温升高。局地降温趋势可能主要是未利用地被开垦为草地和耕地所导致的。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浩;赵志平;;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2 陈颖彪;周倩仪;陈健飞;;近30年广州市土地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3期

3 邵全琴;赵志平;刘纪远;樊江文;;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0年08期

4 孙凤琴;黄昊;陈美连;蔡碧观;陈思平;宫殿柱;;厦门环东海域规划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遥感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曹俊;葛洁;王勇;荆创利;陈曦;;土地覆被数据质量评价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年04期

6 吴丹;邵全琴;;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7 翟俊;刘荣高;刘纪远;赵国松;;1990-2010年中国土地覆被变化引起反照率改变的辐射强迫[J];地理学报;2013年07期

8 张磊;吴炳方;;关于土地覆被遥感监测的几点思考[J];国土资源遥感;2011年01期

9 李道峰,郝芳华,刘昌明,郭乔羽;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库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2期

10 张小由;龚家栋;赵雪;周茅先;;额济纳绿洲近20年来土地覆被变化[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祥;王瑞杰;徐凌;;土地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李秀彬;;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社会需求与科学问题[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谢俊奇;;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与前沿[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伍光和;潘晓玲;;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刘成武;李秀彬;黄利民;;中国土地退耕机制、原则及其政策[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前言[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永恒;濮励杰;;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乔家君;;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人地系统的影响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3个不同类型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靳强;刘雪华;李纪宏;张爽;;秦岭中段南坡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遥感检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孙国瑞;重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研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响;从数量监测向质量监管拓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戚颖;三江平原典型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方先知;土地合理利用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宋宏利;多源土地覆被遥感信息融合及数据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Chanhda HEMMAVANH;老挝砍伐森林的动力和土地保护策略[D];浙江大学;2009年

5 唐根年;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监测与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胡喜生;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城市化耦合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何国松;多尺度丘陵山区耕地演变机理及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李景宜;渭河下游洪泛区土地风险区划及安全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瀚;土地覆被遥感监测野外样点信息采集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亚慧;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婕铭;过去40年来景泰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荀剑宇;若尔盖县近50年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D];绵阳师范学院;2016年

5 孔江松;基于RS与GIS的螳螂江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及模拟预测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李慧婷;天山北麓土地覆被景观变化对区域气温影响的模拟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7 左世鸥;基于RS与GIS的南涧县土地覆被监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巨;典型岩溶乡镇土地覆被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徐硕;澜沧江中游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厚翔;三江平原北部近55年来土地垦殖时空格局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8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88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