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集对分析的安徽省梅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23:48
【摘要】:安徽省地跨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处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带地段,研究其梅雨的发生特点及演变规律,对于预测安徽省水文水资源的情势变化,制订有效的水资源规划利用及防洪抗旱的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依据安徽省1957~2016年共60年14个站的逐日降水、气温等水文气象资料为基础,识别梅雨过程,得各站的入梅日、出梅日、梅雨期长度和梅雨量等梅雨过程特征值。基于南北气候地理分异规律,将安徽省分为江南、江淮和淮北3个区域,采用标准化指数对3个区域的梅雨量和年降水量的多寡进行状态划分,运用集对分析法对3个区域间的梅雨量、年降水量的空间特征以及每个区域内梅雨量与其年降水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集对分析法分别对3个区域的梅雨量状态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江南、江淮和淮北3个区域的多年平均入梅日分别为6月15日、6月21日和7月3日,出梅日分别为7月8日、7月12日和7月19日,梅雨期长度分别为23、21和16天,多年平均梅雨量分别为323.2mm、232.1mm和194.3mm。(2)无论是梅雨量还是年降水量,江南和淮北区域间的联系度都是3个区域中的最小值,而江淮和江南区域间梅雨量、年降水量状态的同一度最大,表明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带渐变特征;3个区域内的梅雨量与年降水量状态的同一度都达到55%以上,其中江淮区域内的梅雨量和年降水量的联系数最大,为0.858。(3)通过集对分析法对江南、江淮和淮北3个区域进行梅雨量状态预测,合格率分别为70%、50%、70%,分析对比3个区域的合格率,其中江南区域和淮北区域的预测效果更好。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26.6
【图文】:

技术路线图,梅雨量,安徽省,年降水量


法的相关分析原理和建模步骤。采用标准化指标法进行分类,将梅雨量状态以及年降水状态分成大(I)、中(II)、小(III)3 级,得到梅雨量和年降水量分级处理结果。分析梅雨量、年降水量空间关系以及分析各区域内梅雨量和年降水量关系,进而可以得到安徽省梅雨期降水的空间关系。(3)基于集对分析的安徽省梅雨期降水量状态的预测本章基于集对原理,提出集对分析法的预测原理和建模步。以 1957~2006 年共 50 年的梅雨量为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检验对 2007~2016 年 10 年的梅雨量状态的预测。根据得到梅雨量状态划分结果(即大(1)、中(2)、小(3)三个状态)。通过集对分析预测法[15,57]对梅雨量的状态进行预测,对比分析 3 个区域的预测结果发现,江南和淮北区域的预测效果更好。通过分析从而找到梅雨的发生特点及演变规律。并根据安徽省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区域自然条件,分析梅雨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的意义。1.4.3 技术路线图

位置图,梅雨,梅雨量,入梅


图 2.1 研究区域位置图Fig 2.1 Study area location map 梅雨降水特征1)梅雨特征指标提取根据上述梅雨的划分标准,得出江南地区、江淮地区和淮北地区 60 57~2016 年)的入梅日、出梅日,梅雨期长度和梅雨量的梅雨特征量,如.3 所示。表 2.1 江南区域梅雨特征量Tab 2.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um rains in south of Yangtze River region年份 入梅日 出梅日 梅雨期长度(天) 梅雨量(mm)1957 6 月 11 日 7 月 9 日 19 295.21958 6 月 11 日 7 月 5 日 24 32.21959 6 月 16 日 7 月 6 日 21 203.71960 6 月 9 日 6 月 27 日 18 21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深奇;彭辉;覃光华;张泽慧;李红霞;;年径流预测的G-SPA模型及其应用[J];人民黄河;2015年10期

2 李红霞;何清燕;彭辉;覃光华;丁晶;;基于耦合相似指标的最近邻法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3 邱勇;;探讨集对分析在水文水资源中的运用问题[J];科技展望;2014年21期

4 王黎娟;黄青兰;李熠;韩世茹;;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空间非均匀分布与前期海温的关系[J];大气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5 沈时兴;金菊良;宋松柏;王文圣;刘兰芳;;水文水资源集对分析的理论基础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6 胡景高;周兵;徐海明;;近30年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的空间多型态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3年05期

7 符秋菊;郭纯青;周蕊;潘林艳;;集对分析在水文统计、分类及相似性分析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6期

8 黄青兰;王黎娟;李熠;何金海;;江淮梅雨区域入、出梅划分及其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2年05期

9 黄丹青;朱坚;况雪源;;江淮梅雨期各类持续性降水频数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异及其可能原因的探讨[J];科学通报;2010年35期

10 汪哲荪;周玉良;金菊良;周平;王宗志;;改进马尔可夫链模型在梅雨和干旱预测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冀;径流分类组合预报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耕饶;基于集对分析的水资源系统预测方法及其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8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798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