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气溶胶沉积核化方案改进及对雷暴云起电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5:04
【摘要】:本文基于已经耦合入气溶胶方案的二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选用更合理的有关气溶胶沉积核化计算理论替换原有的经验公式,优化了模式的参数化方案。同时选取合适的探空个例对比了参数化方案优化前后冰晶的分布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内其他水成物粒子的变化。此外,基于云内微物理特性和雷暴云电过程之间的联系,研究了雷暴云的起电过程。总之,参数化方案的优化有利于我们更科学、严谨地探讨气溶胶作为冰核对雷暴云起电、后期放电行为的影响,进而为研究雷暴云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特征联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参数化方案优化后,模式模拟出的冰晶粒子分布的温度、高度范围以及比含水量值均小于原方案下的模拟结果。通过参考国外文献和模拟结果,发现现在使用的沉积核化计算理论比原经验公式更贴近观测事实。因而可推测参数化方案优化后可以更为严谨地模拟雷暴云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2)参数化方案的优化同时影响云内其他水凝物粒子的空间分布。相比较于原LPM方案,优化后的方案下,冰晶在高温区的生成能力被弱化,云内过冷云水较为充足,有助于云水转化效率的增加和雨滴的增长;同时,云滴碰并霰、雨滴碰并霰、云滴碰并冰晶等物理过程亦有改变,这最终引起霰粒子在高温区出现更早,下落更快。(3)参数化方案改善后,地面累积降水量(固态和液态)改善明显。模拟结果显示,冰晶分布的改变最终影响到了地面降水量的变化,造成地面降水提前13min产生,累积降雨量从1.9 mm增加到10.8mm。(4)参数化方案优化后,由于高温区冰晶生成能力的减弱,冰晶在高温区和霰粒子发生碰撞的概率大大降低,并未发生极性反转现象。同时,非感应起电率、霰冰粒子的荷电的电荷密度均显著减弱。此外,通过对比不同核化方式下雷暴云的起电特征,发现在考虑气溶胶异质核化作用以后,雷暴云的非感应起电率有显著的提升。在大于-25℃的温区范围内也有起电过程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27.3;P4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凤霞,张义军,郄秀书,言穆弘;雷暴云不同空间电荷结构数值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03年03期

2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赵阳;;青藏高原雷暴云降水与地面电场的观测和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7年02期

3 赵中阔;郄秀书;张广庶;张廷龙;张彤;郭凤霞;窦志强;;雷暴云内电场探测仪及初步实验结果[J];高原气象;2008年04期

4 杨夯;康桂红;冯桂力;杨帆;车晓骏;;一种三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5 郭凤霞;孙京;;雷暴云起电机制及其数值模拟的回顾与进展[J];高原气象;2012年03期

6 孙安平,言穆弘,张鸿发,张义军;播撒金属丝对雷暴云电结构影响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00年01期

7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7年01期

8 郭凤霞;张义军;言穆弘;;三维雷暴云电耦合数值模式中空间电位的求解[J];高原气象;2008年03期

9 赵中阔;郄秀书;张廷龙;张彤;张鸿发;王勇;佘勇;孙宝来;王怀斌;;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J];科学通报;2009年22期

10 张廷龙;杨静;楚荣忠;赵果;张彤;;平凉一次雷暴云内的降水粒子分布及其电学特征的探讨[J];高原气象;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京;;雷暴云起电机制及其数值模拟的回顾与进展[A];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2 王宁宁;谭涌波;师正;郭秀峰;;气溶胶与雷暴云电荷结构相关关系的数值模拟[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杨静;郄秀书;张广庶;赵阳;张彤;;发生于山东沿海雷暴云上方的红色精灵[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4 师正;谭涌波;王宁宁;郭秀峰;;雷暴云电荷结构对地闪击地点影响的数值模拟[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5 王宁宁;谭涌波;;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6 郄秀书;杨静;张广庶;张彤;;我国东部沿海地区Red sprites观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王昊亮;郭凤霞;孙京;;雷暴云内放电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8 师正;谭涌波;王宁宁;郭秀峰;;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对闪电类别影响的数值模拟[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9 梁忠武;谭涌波;师正;朱俊儒;郭秀峰;;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对闪电类型影响的数值模拟[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10 胡渝宁;李森;;基于FY2D静止气象卫星云图中雷暴云团的识别[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周清春;人工引雷:擒得银蛇下九天[N];科技日报;2005年

2 陈琼 曾振华;湖南:一“雷击村”25年被雷击死11人伤亡143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李春生;航空飞行与电击现象[N];中国气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庆锋;雷暴云地面电场特征和基于多源观测资料的雷电预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谭涌波;闪电放电与雷暴云电荷、电位分布相互关系的数值模似[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梦雪;冰粒子相对增长及中低层水汽对雷暴云微物理及电过程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宋晨曦;基于地面电场资料的雷暴云电荷结构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江涛;冰晶浓度对雷暴云微物理和起电过程的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陈浩然;气溶胶沉积核化方案改进及对雷暴云起电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杨阳;雷暴云电荷密度的测量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6 程斌;三维雷暴云模式起电放电的改进和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王宁宁;气溶胶对雷暴云电荷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赵鹏国;雷暴云起电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

9 王芳;吉林地区雷暴云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师正;雷暴云电荷结构对闪电放电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0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00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1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