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干旱监测方法及生态系统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6:2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对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干旱过程复杂,涉及到大气、植被、土壤多个方面,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过去几十年内提出了各种干旱指数用来监测干旱,旨在探索和理解干旱的成因、过程以及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传统的气象干旱指数能够在站点尺度上有效地监测周围区域的干旱条件,但是其空间代表性较差;卫星遥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大尺度区域的干旱监测成为可能,基于不同卫星传感器、遥感反演算法等获取的大气(降水、温度、辐射等)、植被(绿度、冠层结构参数、生理参数等)、土壤(温度、水分等)等多种生态系统变量的时空分布信息能够实现对干旱条件的综合监测。鉴于此,本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评估和监测了不同地区的干旱条件以及生态系统的响应情况。使用的多源遥感数据包括站点气象数据、栅格再分析气象资料、涡度相关通量数据以及基于遥感的植被指数和冠层变量等。通过分析不同变量在干旱中的动态变化,实现对区域干旱条件综合地监测,探究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机理。该研究工作可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分析气候-植被交互作用、研究生态系统功能以及全球碳循环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首先探究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监测中国西南地区历史干湿条件的表现。SPEI指数在传统气象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基础上考虑了温度对潜在蒸散发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具有更高的应用潜力。研究利用西南地区89个气象站点的降水和温度数据计算了1982-2012年逐月的SPEI,对区域干旱特征进行了综合地分析,包括干旱的多时间尺度特征、趋势和时空影响程度。最后利用两个基于遥感的干旱指数探究植被和土壤水分如何响应SPEI的变化。研究表明SPEI能够有效地监测西南地区的变干趋势,成功地捕捉区域近年发生的典型干旱事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被和土壤的干旱情况。(2)评估了基于辐射传输模型反演的冠层含水量(CWC)监测半干旱区青海湖流域草地干旱的可行性。该方法利用查找表(LUT)方法反演PROSAIL模型,利用Sobol’敏感性分析方法提高反演效率,最终获取5个具有不同干湿条件年份的CWC空间分布,以分析CWC对干旱的响应。研究表明干旱年份的区域总体CWC显著下降。根据CWC值的空间分布,可以明确地将干旱年份与正常年份区分开来。反演CWC时,由于同时考虑叶面积指数(LAI)和等效水分厚度(EWT)的变异,因此CWC对干旱比LAI更敏感。反演的CWC与来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发(ET)产品具有相似的时空分布,且相关性良好,表明CWC也能反映GPP和ET的变异。这些结果论证了利用辐射传输模型反演的CWC监测草地干旱的有效性。(3)太阳诱导的叶绿素荧光(SIF)与陆地植被光合作用紧密关联,近年来卫星SIF数据的出现为在区域及全球尺度上监测植被物候和水分胁迫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利用涡度通量塔的GPP数据,首次对轨道碳观测者2号(OCO-2)的SIF数据和GPP在温带森林的关系作出了评估。首先分析了OCO-2 SIF在两个反演波段(757 nm和771 nm)和两个时间尺度(瞬时和每日)与GPP的相关性;其次通过对比MODIS植被指数和通量塔GPP的关系,以对OCO-2 SIF估算GPP相较于植被指数的优势作出评估;利用站点气象数据,考察SIF与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以及环境标量因子(最低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关系;最后利用SIF-GPP非线性模型估算GPP,并与MODIS GPP算法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OCO-2 SIF能够有效地表征温带森林的光合作用,其同时包含来自APAR和周围环境压力的信息,在未来生态系统功能和碳循环研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4)结合卫星SIF数据以及多种气候和植被变量数据集,研究了2015年干旱对亚马逊森林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太阳辐射和降水在严重干旱期间如何共同调控森林光合作用。首先分析了各个变量在干旱年份相对于多年平均的异常情况;利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APAR对SIF进行归一化,以分析哪些因素在干旱过程中控制SIF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尽管2015年8月至12月期间干旱严重,亚马逊森林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并不如预期的那么高,主要原因是虽然干旱大大降低了荧光产量(SIF_(yield)),但是由于同时存在更高的PAR和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fPAR)部分抵消了干旱的负面影响。更高的PAR源自于干旱期间云量的减少,fPAR的增加则和森林LAI的变异有关。研究表明SIF整合了来自SIF_(yield)、fPAR和PAR的信息,能够有效地诊断亚马逊森林的光合作用状况。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407
【部分图文】:

示意图,碳循环,生态系统,相互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起植物大规模死亡、增加火灾和病虫害发生频率等[10, 19]。这些过程都影响着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和吸收功能,一些严重持续干旱事件甚至可能促使生态系统从碳汇转变为碳源[20, 21]。图 1-1 展示了干旱和生态系统碳循环在经历强烈的水分胁迫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交互作用,以及所涉及响应的时间尺度。该图引用自 Molen 等分析干旱与生态系统碳循环关系的一篇综述文献[19]。图中情形(1)为当土壤水分充足时,水分和碳的流量通过气孔导度相互关联;情形(2)为当严重干旱发生时,引发植物空穴和“碳饥饿”现象,随后抵抗干扰的脆弱性增加,包括虫害、火灾和风吹等;情形(3)为与物种策略一致的选择性死亡和再生长。

示意图,论文,内容,示意图


图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示意图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与安排本论文通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以监测区域干旱和生态系统响应为研究目的,分析了多个研究区的干旱情况以及多个气候和植被变量在干旱中的动态变化和相关性,以增加对气候-植被交互作用、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碳循环等方面认识。全文共分为八个章节,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此基础上从传统干旱监测和基于遥感技术的干旱监测两个大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引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为研究区概括及数据。首先对本文涉及到的四个研究区中国西南地区、中国青海湖流域、美国威斯康辛州(Wisconsin)通量站点以及南美亚马逊森林进行了描述。其次对不同研究涉及到的多源遥感数据包括遥感数据、栅格气象数据以及站点观测数据的获取情况、数据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第三章为区域干旱监测及生态系统响应的方法体系,是支撑本论文研究内容

空间分布,地理位置,概况,年降水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2.1 研究区概况2.1.1 中国西南地区本文研究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重庆市,总面积约 1.13×106km2(图 2-1)。研究区地形复杂,覆盖青藏高原东南部,包括大部分四川盆地地区和整个云贵高原。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许多大型河流的源头和主要径流的发源地。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 900 mm 以上,但是月间分布不均匀,其中雨季(4-10 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5%以上。此外,由于区域地形复杂,降水的空间分布也是不均匀的,从东部、南部到西北地区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1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宇平;张功瑾;王富强;;农业干旱监测指标研究进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侯英雨;何延波;柳钦火;田国良;;干旱监测指数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7年06期

3 Mark Svoboda;Doug LeComte;Mike Hayes;Richard Heim;Karin Gleason;Jim Angel;Brad Rippey;Rich Tinker;Mike Palecki;David Stooksbury;David Miskus;Scott Stephens;王涓力;;美国国家级干旱监测业务产品介绍[J];干旱气象;2006年01期

4 胡德勇;乔琨;王兴玲;季国华;;机载热红外相机应用于农业干旱监测的实验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吴黎;;基于MODIS数据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干旱监测指标的等级划分[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6 王君;;遥感干旱监测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4年14期

7 王劲松;任余龙;宋秀玲;;K干旱指数在甘肃省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J];干旱气象;2008年04期

8 郭铌;管晓丹;;植被状况指数的改进及在西北干旱监测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11期

9 赵敏;胡文英;李艳芳;;4种干旱监测方法在云南省的对比应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6年01期

10 刘丽,刘清,周颖,黄万岗,宋国强;卫星遥感信息在贵州干旱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鹏;司瑶冰;刘朋涛;朝鲁门;;基于空间信息的内蒙古农业干旱监测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2 黄强;陈子q

本文编号:2809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09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