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京津冀夏季雷暴天气过程分型及环流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1:42
   利用地闪观测资料、中国地面与CMORPH融合逐小时降水资料,本文首先从2008-2012年6-8月中挑选出京津冀夏季雷暴过程45例,并根据降水强度和地闪频次将其分为多地闪弱降水(L+R-)、多地闪强降水(L+R+)和少地闪强降水(L-R+)过程三类(其中L+R-16例、L+R+21例、L-R+8例);其次,通过常规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心0.5°×0.5°再分析资料,对三类雷暴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初步统计对比,再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对各类雷暴过程的环流背景场特征进行合成并检验,依据统计及合成结果总结出各类雷暴天气过程的概念环流模型图。结果表明:在雷暴天气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强度决定了降水的强弱,而层结的不稳定程度影响地闪频次的多少。伴随多地闪的L+R-和L+R+过程均发生在高空低槽、低空低槽或切变线的有利环境中,但前者水汽以偏东路径输送为主,后者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侧强西南气流水汽输送为主。L-R+过程中高空低槽和低空切变线的强度以及对流不稳定指数都明显弱于另两类过程,但其水汽输送较为充足,主要来源于位置相对L+R+偏北的副高西侧偏南气流的输送。三类过程均可能受锋面系统影响,但伴随强降水的雷暴过程中,锋面系统更活跃。利用地面和探空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从中尺度环流着手,对2015年8月7日发生于北京的一次伴随有闪电和冰雹的突发性局地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剖析。对北京局地强降水过程的研究分析表明:过程发生在强层结不稳定环境中,对流层中低层低槽配合地面辐合线,促进河北西北部对流发展,并向东南方向移动,形成北京西北部短时强降水;北京中部地区强降水的直接制造者则是局地性新生的雷暴单体,由雷暴冷池出流和暖湿空气在边界层交绥和辐合所触发,北京西北部地形对冷池出流下山速度的加快、冷池出流高度的抬高及偏东暖湿气流的辐合抬升作用,也是局地雷暴新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446


本文编号:2810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10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