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Mega-ENSO与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主模态的联系及协同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4:21
   本研究首先基于最新定义的mega-ENSO与Nino3.4指数,对成熟期ENSO事件进行了重新分类,并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气候影响以及影响的物理机制。其次,北大西洋涛动(NAO)以及阿留申低压(AL)与西太平洋型遥相关(WP)与ENSO事件的联系并不稳定。本研究同时立足于冬季NAO以及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发生异常时,与之相伴随的不稳定海表温度热力异常特征,探讨了 NAO以及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对这些大气下垫面热力异常强迫的响应,并利用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相关物理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从年际时间尺度出发,利用Nino3.4与mega-ENSO指数,El Nino事件被分为:强、弱mega-El Nino和赤道型El Nino。弱mega-El Nino冬季,类似于负位相的NAO异常出现在北大西洋-欧亚大陆地区,并伴随着大西洋急流减弱,限制了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向大陆输送,但是却有利于极地干冷空气南下,导致该地区冬季偏干冷。观测和数值结果证明,副热带急流从北太平洋延伸至北大西洋使得NAO与弱mega-El Nino发生耦合。与之相反,赤道型El Nino伴随相对较弱的副热带急流,不能显著的影响欧亚大陆。对于强mega-El Nino事件,太平洋与印度洋所激发的大气遥相关相互抵消导致NAO信号消失。(2)尽管年际尺度上,弱mega-El Nino与NAO具有明显的耦特征,然而在年代际尺度上,mega-ENSO与NAO的联系并不稳定。在二者关系的耦合时期(1957-1981),mega-ENSO的发生常伴随着热带北大西洋异常海温出现。而在非耦合时期(1982-2012),mega-ENSO则与热带外北大西洋异常海温相联系。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类似NAO的大气环流异常之间存在着一个正反馈机制,该正反馈有助于将NAO的影响从mega-ENSO发展期延伸至成熟期。(3)除了北大西洋涛动,我们同样发现了年代际尺度上ENSO与北太平洋大气环流之间联系的不稳定性。在ENSO成熟期,1957到1975年,显著的正海表面温度异常主要出现在赤道中东太平洋,与之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类似于正位相的西太平洋型遥相关。而从1978到2011年,显著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在太平洋地区呈现东西“跷跷板”型分布特征,与mega-ENSO所定义的海温型类似,与之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则类似于阿留申低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ENSO有关的热带外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年代际变冷激发出南北“偶极子”型环流异常,可能是调节ENSO与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关系的原因。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434
【部分图文】:

夏季风环流,帕斯卡,北半球,水平风场


在空间上mega-ENSO包括了热带太平洋及其副热带延伸区,定义为西太平洋“K”逡逑字形区域与东太平洋“三角形”区域之间区域平均的差值,表现为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逡逑之间的“跷跷板”结构(图1.1);时间上它具有从年际到年代际的多时间尺度特征。逡逑因此,与传统ENSO指数相比较,mega-ENSO指数包含更加广阔的时空尺度,能够容逡逑纳和反映更多更复杂的气候信息。其独特的时空特征导致了它对气候系统独特的影响。逡逑比如对季风系统的影响方面:北半球夏季风系统在过去30年的增强被认为是逡逑mega-ENSO邋而非传统邋ENSO邋作用的结果(Wang邋etal_邋2013)邋;邋Wu邋and邋Yu邋(2015)通过逡逑对比发现动力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报技巧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mega-ENSO的模拟能逡逑力的强弱。与极端事件联系方面:mega-ENSO型海温异常能够引起东北亚地区异常下逡逑沉运动,进而加热表面温度,导致该地区热浪频次增加(Zhou邋and邋Wu邋2016)。但是,逡逑上述研究多是关注mega-ENSO在其发展期夏季的影响。而mega-ENSO在其成熟期会发逡逑3逡逑

空间范围,指数,太平洋地区


根据前文总结,我们知道有关ENSO气候影响的研宄已有很多。那么,本文具体而逡逑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我们不妨先将关注点转向太平洋地区不同ENSO指数所定义逡逑的空间范围(图1.2)。图中黑框包含了邋Nifio3和Nifio4区所在范围,红色阴影为Nifto3.4逡逑区所在。蓝框包含了邋mega-ENSO指数所定义的区域,定义为西侧K形区域与东侧三角逡逑形区域的差值。对比mega-ENSO指数与传统ENSO指数所定义的区域,可以得到一些逡逑直观的结论:1)传统ENSO指数主要定义在赤道太平洋地区。通过所定义区域海温异逡逑常振幅的大小能够反映不同ENSO事件的强弱,而通过所定义区域位置的纬向变化能够逡逑反映出不同ENSO事件所对应的大气对流运动中心位置的变化;2)邋mega-ENSO所对应逡逑的海温异常模态则囊括了整个热带及中纬度太平洋海盆,相对于传统ENS?它包含了更逡逑9逡逑

序列,指数时间,指数,红色


我们期待利用mega-ENSO指数基于东、西太平洋海温梯度再对ENSO事件进行逡逑分类。在此之前,首先给出了邋1957-2015年冬季Nifto3.4与mega-ENSO指数的标准化逡逑时间序列(图2.1)。这里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倒转了邋mega-ENSO指数。从图中可以看逡逑2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uan GAO;Rong-Hua ZHANG;Xinrong WU;Jichang SUN;;Idealized Experiments for Optimizing Model Parameters Using a 4D-Variational Method in an 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 of ENSO[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8年04期

2 Xianghui FANG;Fei ZHENG;;Simulating Eastern-and Central-Pacific Type ENSO Using a Simple Coupled Model[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8年06期

3 Jianghua WAN;Hongli REN;Peili WU;;Representation of the ENSO Combination Mode and its Asymmetric SST Response in Different Resolutions of HadGEM3[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8年08期

4 Tingting HAN;Huijun WANG;Jianqi SUN;;Strengthe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 and ENSO After the Mid-1990s during Austral Spring[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7年01期

5 Zeng-Zhen HU;Arun KUMAR;Bohua HUANG;Jieshun ZHU;Hong-Li REN;;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ENSO around 1999/2000[J];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2017年01期

6 Jianhuang QIN;Ruiqiang DING;Zhiwei WU;Jianping LI;Sen ZHAO;;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tratropical ENSO Precursor and Leading Modes of Atmospheric Variability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7年03期

7 WANG Run;REN Hong-Li;;The linkage between two ENSO types/modes and the interdecadal changes of ENSO around the year 2000[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7年02期

8 Ling-Jiang TAO;Rong-Hua ZHANG;Chuan GAO;;Initial Error-induced Optimal Perturbations in ENSO Predictions,as Derived from an 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7年06期

9 龚美玲;侯建华;郑天柱;陆建兵;代滇;金晶;;ENSO事件对皖西地区气温的影响[J];信息记录材料;2017年06期

10 陈世发;查轩;;福建省1956-2013年降雨侵蚀力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一种综合监测两类不同分布类型ENSO事件指标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2 曹璐;孙丞虎;任福民;袁媛;江静;;两类ENSO事件监测指标的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董兆俊;;ENSO事件非平稳性和复杂性定量表征研究[A];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3年

4 张锦标;;ENSO事件与东莞市气候异常间的关系[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 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C];2014年

5 董兆俊;王彦磊;薛彦广;李杰;;ENSO事件非平稳特性检测与定量表征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 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C];2014年

6 严军;刘健文;;基于神经网络—奇异谱分析的ENSO指数预测[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杨海军;;增暖气候背景下的温和ENSO[A];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跃清;李崇银;黄荣辉;;东亚冬季风变化与ENSO循环的耦合关系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冼晓青;翟保平;;前期ENSO指标、副高特征量与褐飞虱发生程度的遥相关[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NSO and Climate Anomalies in Western Pacific in a CGCM:Difference between Slow Decaying El Ni■o and Fast Decaying El Ni■o[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楠 通讯员 李威;我国厄尔尼诺业务预测产品首登国际舞台[N];中国气象报;2017年

2 翟盘茂 赵宗慈;ENSO监测和预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01年

3 通讯员 张培群;冷静看待持续的厄尔尼诺“热”[N];中国气象报;2014年

4 中信期货 王聪颖;厄尔尼诺“发威” 美国或再遇大旱[N];期货日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汪涛 通讯员 郑小童 孙即霖;厄尔尼诺研究仍在路上[N];中国海洋报;2015年

6 卢健 刘钊;气候“操纵者”厄尔尼诺威胁人类健康[N];中国气象报;2016年

7 李丹;学笃风正科研路[N];中国气象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徐文彬;厄尔尼诺持续“发酵” 可能影响我国夏秋气候[N];中国气象报;2015年

9 张静 张格苗;热带地区受厄尔尼诺影响最重[N];中国气象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晔 通讯员 战峰;圣婴春夏可能添乱[N];中国气象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新;ENSO对东亚冬季气候影响的年代际和次季节变化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2 张鹏;Mega-ENSO与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主模态的联系及协同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3 官聪;赤道太平洋海洋过程在ENSO及其变异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4 葛敬文;ENSO和东亚冬季风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段晚锁;非线性优化方法在ENSO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3年

6 吴玲娟;孟加拉湾表层盐度季节变化和ENSO循环的拓展伴随模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7 孙丞虎;ENSO预测中历史资料使用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朱杰顺;显式表征次表层上卷海温的ENSO模拟/预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宗海锋;ENSO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环流异常对梅雨期降水影响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10 冼晓青;褐飞虱前期迁入与海温场、ENSO指标的遥相关及其中长期预测[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虹颖;ENSO对季风背景下南海台风生成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

2 董小芳;上海市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对ENSO事件的指示意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方腾;过去500年亚洲夏季风降水和ENSO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4 高荣璐;PDO对ENSO影响冬半年中国南方降水和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年代际调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8年

5 路瑶;ENSO与超长波对欧亚阻高的影响及乌山阻高热动力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6 贺清;基于干旱指数和ENSO指数的水位重建[D];武汉大学;2018年

7 史珩瑜;近百年来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变化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8 王润;2000年前后两类ENSO属性年代际变化的动力学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

9 张博;简单海气耦合模式的非线性项对ENSO循环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陈兵;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与ENSO及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818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18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