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大气低频振荡特征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426.62;P433
【部分图文】:
逦第3章江淮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赏逡逑的福合上升,进而发生强降水过程。逡逑结合110°-130°E平均的垂直剖面图(图3.2)可W看出,西太副高西伸使得中逡逑低讳度受异常高压影响,贝加尔湖低槽向东向南伸展使得40° ̄5邋0°N邋—带出现贝加逡逑尔湖东南部出现高度负距平带,而东亚北部的高压脊的存在使得高结度受异常高逡逑压影响。从而在经向上,由低讳至高练呈现的异常高、低压分布,这是逡逑"双阻型"江淮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生时的重要环流背景。低练上的"+"表示副逡逑高西伸,西脊点靠近110°E,贝加尔湖东南侧的表示贝加尔湖低槽东南部的逡逑高度负距平带,中低对流层上,沿着低槽西南部南下的偏北风和副高西侧的偏南逡逑风在30。?35°N—带汇合,有利于过程的发生;而东亚北部的"邋+邋表示阻高,异逡逑常高压与其南部的异常低压巧成经向"偶极子对’’,有利于"阻高形势"的维持,逡逑进而有利于暴丽过程的持续。值得一提的是
3.2南亚高压与西太副巧的演变特征逡逑西太副高、南亚高压、高空西风急流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环流系统。逡逑甘晶晶和汤燕冰(2009)对江淮流域持续性暴丽过程中期信号的研究结果表逡逑明,过程前2-1周,在对流层中高层的欧亚大陆中讳度西风带上,从东欧到中国东逡逑部洋面有多个正、负相间呈南北带状分布的合成经向风距平区,表现出明显的欧逡逑亚民ossby波列信号特征。本文所选的持续性暴雨过程合成的对流层高层200hPa的逡逑流场和经向风标准化距平场也可W看出该特征(图3.3)。-lOd,邋200hPa欧亚地区逡逑西风带上存在东、西两个低压巧,分别位于伊朗高原东部和我国东部沿海,东西逡逑两个低槽中间的高压脊向北加强,此时的南亚高压主要稳定在我国西藏高原上空,逡逑东脊点位于n0°E附近,巧且由于东部低压槽的存在,南亚高压化侧的高空西风逡逑急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上空断裂,此时副高位置偏东,西脊点位于130°E附近,不逡逑利于降水的发生;此后,西边低压槽迅速减弱并消亡(-8…6d),东边低压槽西退,逡逑
浙江大学硕±学位论义逦第3章江淮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坏流巧景逡逑度剖面图(图)3。由图可知,过程开始时,乌拉尔山附近(30° ̄75°E)高压脊(对逡逑应阻高)的移动速度很慢,相速度约为2 ̄3个经度/天,接近静止状惠,而南、北逡逑风的中知连线(粗实线箭头)表征的群速度约为12 ̄15个经度/天,可W明显地逡逑看出鸟拉尔阻高的形成与发展与北半琼中高讳度Rossby波列的下游发展效应有逡逑关;过程前两周左右,贝加尔湖附近(80° ̄100°E)异常低压扰动(低压槽)的形逡逑成也与中高讳度Rossby波列的下游发展效应有关,而-9 ̄-6d这段时间内,贝加逡逑尔湖附近和东亚北部(120° ̄150°E)并没有明显的异常经向风活动,说明过程前逡逑一周左右,北半球中高讳度带民ossby波下游发展对这两个区域异常槽脊活动的逡逑影响较弱,亦或是这两个区域同时受到其他经向扰动的影响,本文将在第5、6逡逑章的低频振荡分析中探索影响这些异常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大气低频特征。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军;李江南;梁毅进;陈志芳;范绍佳;冯瑞权;;广东省持续性暴雨的气候特征[J];热带地理;2008年05期
2 姜盈;;浙江省近50年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天气气候分析[J];科技通报;2012年03期
3 许金洪,郑文荣;0010号台风“碧利斯”导致莆田市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J];台湾海峡;2002年04期
4 张弘,孙伟;2003年陕西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灾害学;2004年03期
5 张小玲;张建忠;;1981年7月9—14日四川持续性暴雨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6年S1期
6 胡亮;何金海;高守亭;;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降水条件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张信华;郑琳;徐跃勤;邹夷;;多普勒雷达资料在闽北持续性暴雨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07年S1期
8 鲍名;;两次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异常作用的比较[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1期
9 何编;孙照渤;;“0806”华南持续性暴雨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10年02期
10 王晓芳;徐明;闵爱荣;张端禹;杨荆安;崔春光;廖移山;;2010年5月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J];暴雨灾害;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阳;翟盘茂;;中国持续性暴雨特征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2 刘娟;;形成持续性暴雨的三种回波系统[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晓芳;;2010年5月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郭大梅;刘瑞芳;方建刚;;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环流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A];2011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姜盈;;浙江省近50年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天气气候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7 刘国忠;黄开刚;罗建英;农孟松;;基于概念模型及配料法的持续性暴雨短期预报技术探究[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8 欧坚莲;欧进泽;徐芳;;基于“配料法”的广西桂东片持续性暴雨预报方法[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9 黄元森;郑丽英;吴木贵;;风场信息在闽北一场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梁慧;欧坚莲;;广西桂东片5~8月持续性暴雨短期预报工具的设计和实现[A];2011年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科技年会论文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吴洪;《2007年福建省气候公报》公布[N];福建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红霞;防强降雨水库必须限蓄[N];四川日报;2006年
3 记者 彭飞 编辑 邱江;福建南纺预估水灾损失4.3亿[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甘晶晶;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期形成机制初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常越;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琪波;江南地区夏季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前期信号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2 陈阳;中国持续性暴雨特征及中东部地区事件异常大尺度环流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李娟;四川盆地西部与东部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吴建金;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大气低频振荡特征[D];浙江大学;2016年
5 孙志章;长江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与前期全球海温场的相关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6 许艳峰;我国南部夏季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黄丽娜;福建省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的大气低频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杜冠男;东北地区8月降水特征及2013年持续性暴雨个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1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2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