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0:25
   本文主要利用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等资料,分析了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年际变率的影响及其可能影响机制,建立了西北太平洋TC频次的季节预测模型。此外,还讨论了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关系,并从季节内时间尺度上分析了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的不同位相下西北太平洋TC活动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春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6-10月(台风季)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之间存在显著的滞后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春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增暖(变冷),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显著减少(增加)。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主要通过一个副热带遥相关型影响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率,改变西北太平洋地区与TC生成有关的大气热力/动力条件,调节TC的季节生成。(2)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气候的影响从春季可持续至整个台风季。相关分析显示西北太平洋TC频次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也存在显著的同期负相关关系。台风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正(负)异常时,西北太平洋TC生成减少(增加),TC活动减弱(增强)。台风季热带北大西洋地区的暖海温异常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生成一对东-西向分布的偶极型低层异常环流,其中热带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上为气旋性异常环流,西北太平洋上为反气旋性异常环流,抑制TC生成。反之亦然。(3)基于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西北太平洋TC频次之间显著的滞后及同期相关关系,选取春季NTA海温异常指数作为其中一个预测因子,并结合4-5月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春季印缅槽强度指数和冬季Nino3.4指数等共四个预测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的统计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很好地拟合了1979-2012年西北太平洋TC频次的年际变化,通过交叉验证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4)热带北大西洋地区的海温异常与南海夏季风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滞后及同期负相关关系,且不受ENSO活动的影响。春、夏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增暖(变冷),通过遥相关作用在西北太平洋地区产生低层反气旋(气旋)环流异常,增强(减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抑制(增强)南海夏季风活动。(5)南海夏季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活跃阶段和不活跃阶段交替出现。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期,西北太平洋TC生成多(少)且平均生成位置偏(西)东。对于西行进入135°E以西,25°N以南这一区域的西北太平洋TC,活跃期时盛行直行路径,多影响海南及两广等地区;不活跃期时盛行转向路径,多影响福建及浙江等地。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不同位相下大尺度引导气流的差异是西北太平洋TC路径特征差异的主要贡献因子。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444
【部分图文】:

资料,最佳路径,台风,实线


Meteorological邋Agency)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也(JTWC;邋Joint邋Typhoon邋Warning逡逑Center)的TC最佳路径资料也用来研究NTA邋SST和WNP邋TC生成频次间的相关关逡逑系。但是由于这H套TC资料在TC生成频次的变率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图2.1邋),逡逑在2.4和2.5节中只给出了基于CMA资料的分析结果。逡逑环境变量资料来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也(NCAR;邋http://www.esrl.noaa.gov)的逡逑再分析资料。对外长波箱射(OLR)资料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0AA;逡逑巧逡逑

时间序列,异常时间,噪声谱,红色


逦2000逦2012逡逑图2.1由兰套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CMA,黑色实线:JMA.呁色虚线;逡逑JTWC,带矩形框的绿色实线)汁算的1979-2012年台风季(JJASO)西北太平洋(WNP)逡逑TC化成频次(TCGF)时间序列。逡逑2.3时间序列分析逡逑NTA邋&邋TCGF逡逑4邋Q邋I邋I邋I邋1邋I邋1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1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1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逡逑3.0逦4逦■■邋NTA逦「I逦L逡逑-2.0邋i逦■逦U逦r逡逑 ̄3.0逦'邋I邋I邋1邋I邋I邋I邋I邋1邋I邋I邋1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邋I邋I逦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I邋广逡逑1979逦1990逦2000逦2012逡逑图邋2.2邋1979-2012邋年春季(MAM)热带北大西洋(NTA;邋90°W-15°E,邋0°-25°N)邋SST逡逑异常(红色)和由CMA资料计算的台风季WNPTC生成频次(TCGF;白色)标准逡逑化时间序列(Cnta=0.31K)。逡逑29逡逑

差值,滑动平均,平均分布,格点


逦160°E逦化邋0。逡逑图2.6暖、冷NTA年JMSOWNPTC生成频次差值的经向平均分布。逡逑异常对WNP邋TC平均生成位置的影响与ENSO对WNP邋TC平均生成位置的影响(Chan,逡逑1%5;邋Chenetal.,1998;邋ChiaandRopelewski,2002)并不相同。此外,从邋TC邋频次逡逑3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立生;陆维松;;热带海温异常影响华北夏季降水的机制研究[J];干旱气象;2006年02期

2 林爱兰;郑彬;谷德军;李春晖;梁建茵;;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关的两类海温异常型[J];高原气象;2009年05期

3 李刚;李崇银;谭言科;白涛;;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及其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年04期

4 葛孝贞;余志豪;葛明;;中纬度海温异常与环流变化的数值模拟[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5 陈佩燕,倪允琪,殷永红;近50年来全球海温异常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影响的诊断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1年04期

6 郭裕福 ,赵 彦 ,王 嘉;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与海温异常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3期

7 梁建茵,吴尚森;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1期

8 冯瑞权,吴池胜,王安宇,古志明,侯尔滨,唐天毅;南海海温异常对华南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9 刘少锋;陈红;林朝晖;;海温异常对2008年1月中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4期

10 段美成;海温异常对季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进退的数值模拟[J];海洋预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爱兰;郑彬;谷德军;李春晖;梁建茵;;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关的两类海温异常型[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梁建茵;杨菘;;南海西沙观测资料揭示的海温异常及海气相互作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曾鼎文;;北大西洋风暴轴对“三核型”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 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C];2014年

4 况雪源;张耀存;黄丹青;黄樱;;南海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5 钱永甫;梁姗姗;黄丹青;;江淮梅雨期降水与尼诺区海温异常的多尺度联系[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李超;韩桂荣;孙燕;;副热带气象发展及生态环境影响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8副热带气象发展及生态环境影响[C];2013年

7 杨辉;李崇银;;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综合模及其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杨静;钱永甫;;江淮流域入梅与全球海温异常关系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张震宇;王志刚;李万里;程哲;;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及对东亚环流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蕾;张人禾;;不同区域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旱涝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璇;海洋与干旱[N];中国海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贤云;两湖流域雨季气候特征及旱涝机理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霍利微;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范磊;热带不同海域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与降水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谭桂容;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异常的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杨明珠;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主要降水区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迪;两类厄尔尼诺对东亚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冯娟;热带太平洋三极型和偶极型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徐同;中国气温的非线性特征及气温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李琰;前期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6月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魏东;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对初夏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周建玮;高原积雪和海温异常影响西北夏季气候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李慧;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李秀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东亚夏季风潜在可预报性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王钦;热带海温异常影响2010和1998年夏季降水的对比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

10 钱代丽;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变动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6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26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