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风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16:34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严重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从城市气候及城市风环境研究入手,发现优化城市通风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手段。构建城市通风道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运用到具体的规划实践中。但现阶段的城市设计大多基于视觉及空间体验出发,鲜少将通风作为考虑因素,忽略了对通风道效能的保障问题。本文以提高通风道效能为核心,对城市设计中,明显影响通风道效能的通风道宽度、通风口建筑布局、天际线轮廓三方面因素的进行探索,通过PHOENICS软件模拟分析,提出城市通风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的优化策略。论文基于以上出发点,基于对城市通风道效能及城市设计的研究,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的绪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主要介绍城市通风道设计的基本原理,影响通风效能的主要因素及评价标准,提出城市设计控制的必要性,为城市设计手法对于通风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对研究中所运用的PHOENICS软件进行介绍说明,为后文的分析提供技术支撑;第四章通过建立理想模型并运用软件分析,提出风道周边地块城市设计中,对通风影响较大的因素。第五章结合实证及前文的研究,针对具体地块通风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城市设计优化建议和手法;第六章总结全文的研究工作与结论,提出研究的不足与局限并对该课题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TU119
【图文】:
境可以看作流体(大气)在热力差(温差)和压力差(风速)共同作用下的流动,特征为风向和风速。城市风环境研究的尺度包括:微观上人的尺度,建筑局部风环境,中观的街区尺度和城市的总体通风环境,如图1-1。城市设计中与风环境相关的因素包括:城市规模、道路走向、建筑高度与密度、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的分布情况,开敞空间和绿地、水体分布情况以及城市下垫面建设情况等。本文针对城市风环境进行的研究包括:城市宏观风环境中通风道的效能及通风道布局变化对城市通风的影图1- 1 气候尺度与城市形态尺度的分析
拟技术在城市通风道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出现了很多与城市研究与设计实践。本文尝试从城市设计的控制角度出发,对响因子给出定量及定性的分析。通过规划通风道,严格控制水系及建筑布局,保证风廊的连续和通畅,通过城市设计导筑布局保障通风道通风效应。其成果可为设计师提供参考,及防风的优化设计。并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基拟的城市设计优化策略及设计手法,为城市设计过程中通风融入提供一个思路。关研究和实践进展理论与实践的恶化及人们对生态城市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角度改善城市气候,先后开展了对城市通风工程的研究与实德实
候学家与城市规划者开始合作,城市规划者在相关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对气候署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考。将优化城市气候作为规划中考虑的重要条件,在新区规划中考虑建立通风道系统。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城市通风实践的可能性,并研究了在日本建立城市通风道轴的必要性。日本东京湾首都圈内的八个主要都县在研究东京湾气候及风环境后,在2007年联合完成了日本关于风环境的指导研究——《“风之道”研究报告》[8]。报告中已经提出将风玫瑰、全年盛行风向、通风廊道等环节信息纳入城市建设的考虑范畴中。提出对影响核心地区要素控制、增加开敞空间及绿地、预留重要的通风廊道的规划改造手段,为通风道作用空间规划管控提供了指引性措施,用以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城市通风。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9404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TU119
【图文】:
境可以看作流体(大气)在热力差(温差)和压力差(风速)共同作用下的流动,特征为风向和风速。城市风环境研究的尺度包括:微观上人的尺度,建筑局部风环境,中观的街区尺度和城市的总体通风环境,如图1-1。城市设计中与风环境相关的因素包括:城市规模、道路走向、建筑高度与密度、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的分布情况,开敞空间和绿地、水体分布情况以及城市下垫面建设情况等。本文针对城市风环境进行的研究包括:城市宏观风环境中通风道的效能及通风道布局变化对城市通风的影图1- 1 气候尺度与城市形态尺度的分析
拟技术在城市通风道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出现了很多与城市研究与设计实践。本文尝试从城市设计的控制角度出发,对响因子给出定量及定性的分析。通过规划通风道,严格控制水系及建筑布局,保证风廊的连续和通畅,通过城市设计导筑布局保障通风道通风效应。其成果可为设计师提供参考,及防风的优化设计。并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基拟的城市设计优化策略及设计手法,为城市设计过程中通风融入提供一个思路。关研究和实践进展理论与实践的恶化及人们对生态城市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角度改善城市气候,先后开展了对城市通风工程的研究与实德实
候学家与城市规划者开始合作,城市规划者在相关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对气候署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考。将优化城市气候作为规划中考虑的重要条件,在新区规划中考虑建立通风道系统。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城市通风实践的可能性,并研究了在日本建立城市通风道轴的必要性。日本东京湾首都圈内的八个主要都县在研究东京湾气候及风环境后,在2007年联合完成了日本关于风环境的指导研究——《“风之道”研究报告》[8]。报告中已经提出将风玫瑰、全年盛行风向、通风廊道等环节信息纳入城市建设的考虑范畴中。提出对影响核心地区要素控制、增加开敞空间及绿地、预留重要的通风廊道的规划改造手段,为通风道作用空间规划管控提供了指引性措施,用以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城市通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钰;郝日明;张明娟;;城市通风道规划的基础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S2期
2 冯娴慧;;城市的风环境效应与通风改善的规划途径分析[J];风景园林;2014年05期
3 李军;荣颖;;武汉市城市风道构建及其设计控制引导[J];规划师;2014年08期
4 陈宏;周雪帆;戴菲;管毓刚;;应对城市热岛效应及空气污染的城市通风道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07期
5 任超;袁超;何正军;吴恩融;;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及其规划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3期
6 李魁山;王峰;赵彤;李家应;;城市超高层建筑群人行区风环境舒适性研究[J];绿色建筑;2012年05期
7 柏春;;城市路网规划中的气候问题[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雷先鹏;何列波;吴春玲;;城市通风研究方法及改善措施研究进展[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01期
9 李朝奎;郑拴宁;赵会兵;陈良;;基于3DCM的中尺度地面风场的空间分析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9年03期
10 朱亚斓;余莉莉;丁绍刚;;城市通风道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运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839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3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