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华南汛期旱涝急转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23:52
   本文利用1960-2015年中国东部412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56年华南汛期(4-9月)降水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和突变特征,探讨了华南汛期长周期旱涝急转的年际变化、降水异常分布和大气环流特征,通过定义的一个短周期旱涝急转评价指标,研究了华南汛期短周期旱涝急转的年代际变化、降水异常分布和大气环流特征。经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华南汛期降水大致呈双峰型变化,旱涝急转在汛期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华南汛期总降水量在1992年经历了一次明显的趋势突变,汛期降水量由减少突变到增多。(2)1960-2015年期间,华南地区汛期长周期(旱和涝持续的时间尺度在3个月左右)旱涝急转的发生频率先减小后增加。在长周期旱转涝年,前汛期(4-6月)西西伯利亚高压脊和东亚大槽偏弱,中高纬经向环流减弱,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后汛期(7-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主体偏东,中西伯利亚高压脊和鄂霍次克海低压槽偏强,中高纬经向环流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四川盆地东侧的低槽异常增强,有利于暖湿气流北上,最终导致华南汛期发生长周期旱转涝。在长周期涝转旱年,前汛期西太副高主体偏北、偏强,华南位于副高西北侧,水汽输送较强,西西伯利亚高压脊偏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后汛期西太副高北跳且西伸,华南处于副高西南侧,水汽输送较弱,中纬度纬向环流较为平直,最终导致华南汛期发生长周期涝转旱。(3)华南在近56年汛期中共发生了 17次短周期(旱和涝持续的时间尺度在15-40左右)旱涝急转事件,其发生频率具有先减少后增加的年代际特征,并将其按急转时间分为前汛旱转涝(发生于5月中旬至6月初)和后汛涝转旱(发生于7月初)。前汛旱转涝事件,旱期中国东部主要受西西伯利亚干冷高压脊控制,西太副高主体偏南、偏弱,华南水汽输送减弱,降水偏少;涝期西太副高北抬,孟加拉湾南支槽异常偏强,华南位于副高西侧和南亚高压东南侧,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均加强,降水偏多。后汛涝转旱事件,涝期西太副高主体偏西,华南处于副高西北侧和南亚高压东南侧,有较强的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降水偏多;旱期西太副高显著北跳,南亚高压向东向北扩展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为西太副高和高空东风急流所控制,存在下沉运动,干旱少雨。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426.616;P434
【部分图文】:

阳江,候降水量,汛期降水,相关系数


华南地区汛期一般从4月份开始直至9月份,因此以4-9月累积降水量来表征华南??地区汛期降水。首先,参考Ting和Wang[77]划分降水区的方法,先计算中国东部412站??1960-2015年汛期4-9月累积降水的标准差(如图3.1a所示),得到华南地区汛期降水??变率最大的测站为阳江站(111.58?°E,21.50?°N,区站号:59663),以此为基点计算其??与中国东部412个站1960-2015年汛期4-9月累积降水的单点相关(如图3.1b所示),??相关系数在基点处为1,然后向周围逐渐减小,阴影所覆盖的区域(35个气象观测站)??为显著相关的区域(通过95%显著性水平的置信度检验),反映该区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为一致。将区域内的35个代表站1960-2015年平均的4-9月逐候降水量与同期阳??江站逐候降水量求相关(如表3.1所示),发现其相关性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的置信??度检验,表明该区域降水量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也非常一致,故使用该区域内共??35个测站的平均降水量来表征华南地区汛期降水量,其中35个测站分布如图3.1c所示。??13??

对比图,候降水量,标准差,实线


3.2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为考察华南地区降水随时间的演变,计算出华南地区1960-2015年平均35个测站??逐候降水量及候降水标准差(图3.2)。由图3.2可见,华南地区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即19-54候),汛期内的降水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19-36候(即??4-6月)和37-54候(即7-9月),也就是前汛期和后汛期。同时汛期内降水大致呈双??峰型变化,在5月下旬(约第30候)-6月下旬(约第36候)为第一峰,7月下旬(约??第41候)-8月下旬(约第48候)为第二峰。随着5月中下旬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华南??地区的降水强度逐渐增大,至6月中旬达到最强,为汛期内降水的第一个峰值。之后降??水强度开始迅速减小,约在7月初出现汛期内降水的第一个波谷;7月初降水强度再次??抬升,至8月中旬达到汛期内降水的第二个峰值;9月初降水强度又减弱,进入汛期末??段的降水偏少阶段。对比图3.2中汛期逐候降水量的两个峰值可以发现

空间分布,降水量,总降水量,百分比


3.3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由于华南前、后汛期降水受不同因子的影响,因此其前、后汛期降水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由图3.3a可知,前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东部,该地区降水总量普遍在??700mm以上,降水大值中心位于阳江站(111.58°E,21.5CTN),降水量为1046mm,??降水低值中心位于涠洲岛站(]09.06?°E,?21.02?°N),其前汛期降水量仅为366?mm。后??汛期(图3.3b)除华南南部沿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强度都明显小于前汛期,钦??州站(108.37?°E,21.57?°N)降水量最多,为?1050?mm,连县站(112.23?°E,24.47?°N)??后汛期降水量最少,仅为389?mm。??另外由图3.3c可见,华南前汛期降水占汛期总降水量的比值自南向北逐渐递增,后??汛期降水占汛期总降水量比值自南向北递减(图3.3d)。表明华南前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而后汛期集中在沿海地区。??而'^22°N-??2〇°n'?(^7?2"N?^pp??I?x°N?i?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金;徐海明;;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年多尺度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旱涝急转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14年04期

2 罗蔚;张翔;邓志民;肖洋;;近50年鄱阳湖流域入湖总水量变化与旱涝急转规律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3 林爱兰;李春晖;郑彬;谷德军;;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J];气象学报;2013年04期

4 张建海;曹艳艳;陈柯辰;;2011年浙江梅汛期前后旱涝急转形势及梅雨锋结构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3年01期

5 徐敏;丁小俊;罗连升;程智;徐胜;;淮河流域夏季旱涝急转的低频环流成因[J];气象学报;2013年01期

6 刘凤丽;黄国兵;;旱涝急转形成机理及城市防涝减灾体系研究进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11期

7 孙鹏;刘春玲;张强;;东江流域汛期旱涝急转的时空演变特征[J];人民珠江;2012年05期

8 李丽平;许冠宇;成丽萍;章开美;柳艳菊;;华南后汛期极端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J];大气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9 封国林;杨涵洧;张世轩;王阔;沈柏竹;;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J];大气科学;2012年05期

10 王楠;李栋梁;张杰;;黄河中上游流域夏季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及环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茹;淮河流域旱涝急转事件演变及应对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原文杰;华南前汛期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明;2011年春夏季节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成因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70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70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e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