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汛期旱涝急转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426.616;P434
【部分图文】:
华南地区汛期一般从4月份开始直至9月份,因此以4-9月累积降水量来表征华南??地区汛期降水。首先,参考Ting和Wang[77]划分降水区的方法,先计算中国东部412站??1960-2015年汛期4-9月累积降水的标准差(如图3.1a所示),得到华南地区汛期降水??变率最大的测站为阳江站(111.58?°E,21.50?°N,区站号:59663),以此为基点计算其??与中国东部412个站1960-2015年汛期4-9月累积降水的单点相关(如图3.1b所示),??相关系数在基点处为1,然后向周围逐渐减小,阴影所覆盖的区域(35个气象观测站)??为显著相关的区域(通过95%显著性水平的置信度检验),反映该区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为一致。将区域内的35个代表站1960-2015年平均的4-9月逐候降水量与同期阳??江站逐候降水量求相关(如表3.1所示),发现其相关性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的置信??度检验,表明该区域降水量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也非常一致,故使用该区域内共??35个测站的平均降水量来表征华南地区汛期降水量,其中35个测站分布如图3.1c所示。??13??
3.2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为考察华南地区降水随时间的演变,计算出华南地区1960-2015年平均35个测站??逐候降水量及候降水标准差(图3.2)。由图3.2可见,华南地区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即19-54候),汛期内的降水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19-36候(即??4-6月)和37-54候(即7-9月),也就是前汛期和后汛期。同时汛期内降水大致呈双??峰型变化,在5月下旬(约第30候)-6月下旬(约第36候)为第一峰,7月下旬(约??第41候)-8月下旬(约第48候)为第二峰。随着5月中下旬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华南??地区的降水强度逐渐增大,至6月中旬达到最强,为汛期内降水的第一个峰值。之后降??水强度开始迅速减小,约在7月初出现汛期内降水的第一个波谷;7月初降水强度再次??抬升,至8月中旬达到汛期内降水的第二个峰值;9月初降水强度又减弱,进入汛期末??段的降水偏少阶段。对比图3.2中汛期逐候降水量的两个峰值可以发现
3.3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由于华南前、后汛期降水受不同因子的影响,因此其前、后汛期降水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由图3.3a可知,前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东部,该地区降水总量普遍在??700mm以上,降水大值中心位于阳江站(111.58°E,21.5CTN),降水量为1046mm,??降水低值中心位于涠洲岛站(]09.06?°E,?21.02?°N),其前汛期降水量仅为366?mm。后??汛期(图3.3b)除华南南部沿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强度都明显小于前汛期,钦??州站(108.37?°E,21.57?°N)降水量最多,为?1050?mm,连县站(112.23?°E,24.47?°N)??后汛期降水量最少,仅为389?mm。??另外由图3.3c可见,华南前汛期降水占汛期总降水量的比值自南向北逐渐递增,后??汛期降水占汛期总降水量比值自南向北递减(图3.3d)。表明华南前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而后汛期集中在沿海地区。??而'^22°N-??2〇°n'?(^7?2"N?^pp??I?x°N?i?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金;徐海明;;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年多尺度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旱涝急转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14年04期
2 罗蔚;张翔;邓志民;肖洋;;近50年鄱阳湖流域入湖总水量变化与旱涝急转规律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3 林爱兰;李春晖;郑彬;谷德军;;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J];气象学报;2013年04期
4 张建海;曹艳艳;陈柯辰;;2011年浙江梅汛期前后旱涝急转形势及梅雨锋结构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3年01期
5 徐敏;丁小俊;罗连升;程智;徐胜;;淮河流域夏季旱涝急转的低频环流成因[J];气象学报;2013年01期
6 刘凤丽;黄国兵;;旱涝急转形成机理及城市防涝减灾体系研究进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11期
7 孙鹏;刘春玲;张强;;东江流域汛期旱涝急转的时空演变特征[J];人民珠江;2012年05期
8 李丽平;许冠宇;成丽萍;章开美;柳艳菊;;华南后汛期极端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J];大气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9 封国林;杨涵洧;张世轩;王阔;沈柏竹;;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J];大气科学;2012年05期
10 王楠;李栋梁;张杰;;黄河中上游流域夏季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及环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茹;淮河流域旱涝急转事件演变及应对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原文杰;华南前汛期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明;2011年春夏季节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成因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70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7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