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印度洋偶极子对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的调制作用

发布时间:2020-11-09 23:30
   本文使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提供的印度洋热带气旋数据资料、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M)提供的海温(SST)月平均资料,研究了印度洋偶极子(IOD)对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的调制作用,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印度洋海盆尺度热带气旋的生成源地空间变化第一模态呈现关于赤道对称的东西反向变化模态,该模态以3-6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为主。(2)IOD对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具有显著的调制作用。IOD与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空间变化第一模态(关于赤道对称的东西反向变化模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IOD负位相年时,东部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增多,西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减少;IOD正位相年则呈现相反的变化模态。并且IOD对该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模态的调制作用独立于ENSO信号。(3)印度洋偶极子主要通过影响其上空的大气环流状态来调制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生成。IOD正(负)位相年,西印度洋海域海温偏高(低),风速垂直切变较弱(强),垂直速度偏大(小),热带气旋生成频数较多;东南印度洋海域海温偏低(高),风速垂直切变较强(弱),垂直速度偏小(大),相对湿度偏低(高),绝对涡度偏小(高),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偏少(多)。相对湿度项,垂直速度项可能是IOD影响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呈现东西反向变化模态的主要因子。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444
【部分图文】:

序列,热带气旋生成,印度洋,模态空间


?(b)?(c)??图3.1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源地分布,(a)打点图,(b)5°?X5°网格插值图??(c)?5。X5。网格频数分布(1979-2014年)??对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的插值空间分布场做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图3.?2),??可以得到其时空变化第一模态如图3.?2所示。第一模态所占方差贡献为11%,表现??为在孟加拉湾以及东南印度洋,西南印度洋南部为正值,阿拉伯海以及西南印度洋??北部为负值,即整个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变化呈现基本关于赤道对称的东西反??向变化的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尤其在1980年,??1992年,1996年等年份变化幅度较大;当孟加拉湾,东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次增加时,阿拉伯海,西南印度洋海域的热带气旋生成频次减少;反之亦然。对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EOF1时间序列小波分析(图3.?3)表明

热带气旋生成,印度洋


图3.1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源地分布,(a)打点图,(b)5°?X5°网格插值图??(c)?5。X5。网格频数分布(1979-2014年)??对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的插值空间分布场做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图3.?2),??可以得到其时空变化第一模态如图3.?2所示。第一模态所占方差贡献为11%,表现??为在孟加拉湾以及东南印度洋,西南印度洋南部为正值,阿拉伯海以及西南印度洋??北部为负值,即整个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变化呈现基本关于赤道对称的东西反??向变化的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尤其在1980年,??1992年,1996年等年份变化幅度较大;当孟加拉湾,东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次增加时,阿拉伯海,西南印度洋海域的热带气旋生成频次减少;反之亦然。对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EOF1时间序列小波分析(图3.?3)表明,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东西反向变化模态存在3-6年的周期。??PSh?U_:??W4〇c?iiijic?si(?ci?&'a;s(iAfSi

轨迹图,热带气旋,印度洋,移动路径


3.?2印度洋热带气旋路径分布特征??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移动轨迹由于地球自转以及印度洋海盆分布形式的关系,??南北半球的印度洋热带气旋活动轨迹差异巨大。由图3.4可知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的活动频次大于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活动频次,盂加拉海域向北,西北,东北方向移??动的热带气旋活动较多,有部分热带气旋越过斯里兰卡和印度到达阿拉伯海域。少??部分先向西北移动,然后再转向东北,这类热带气旋多在孟加拉国和缅甸沿海登陆,??孟加拉湾西南部热带气旋大多向西北方向移动或西北方向移动后再转向。孟加拉??湾东北部热带气旋多向北和东北移动,在盂加拉国和緬甸沿海登陆,最远能够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大多生成在阿拉伯海偏东部海域,最南的生??成位置位于72.4°?E,1.6°?N;阿拉伯海热带气旋生成后多向西,西北移动,少部??分会转向东北在巴基斯坦南部登陆,向西移动的热带气旋能够在阿拉伯半岛登陆。??南印度洋热带气旋活动轨迹多种多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谦;段安民;李聪;;东风急流对孟加拉湾热带气旋Nargis初始涡旋形成的影响[J];大气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2 刘仁鹏;;对西南印度洋热带风暴的认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年07期

3 袁俊鹏;曹杰;;印度洋偶极子对北印度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4期

4 吴风电;罗坚;叶朝辉;;北印度洋热带气旋月季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海洋预报;2012年04期

5 吴风电;罗坚;;1977-2008年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6 肖建全;普贵明;李永千;鲁晓芳;王自英;;孟加拉湾风暴Akash和Nargis对比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7 肖莺;张祖强;何金海;;印度洋偶极子研究进展综述[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5期

8 段旭;陶云;寸灿琼;郭世昌;吕林宜;;孟加拉湾风暴时空分布和活动规律统计特征[J];高原气象;2009年03期

9 马慧;陈桢华;姜丽萍;王谦谦;林泽金;;华南前汛期降水与我国近海海温的SVD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2期

10 贾小龙,李崇银;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琳;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年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慧珍;印度洋偶极子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7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77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