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季最低气温研究中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11-20 13:59
利用NCEP/NCAR(N1T)、NCEP/DOE(N2T)、ERA-Interim(ET)、JRA-25(JT)四种再分析资料集和中国194站观测资料集中1979-2012年冬季最低气温(WTMIN)逐月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线性倾向分析、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从均值、长期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等方面对五种资料集中1979~2012年我国冬季最低气温(WTMIN)进行比较,并利用这五种资料集中相应的逐日资料计算霜冻日数(FD)和月极端最低气温(TNn),从极端温度指数的角度对观测和再分析最低气温资料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四种再分析资料在长江以南地区对最低气温多年平均的再现能力相当,N1T和N2T在东北地区再现能力较好,ET在高原和西北新疆地区再现能力最优。(2)除新疆北部和西南部以及东北北部有降低趋势外,我国大部分地区WTMIN有升高的趋势,N1T对观测温度长期变化趋势再现能力优于其他三种资料。(3)观测最低气温在中国北方和高原地区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于南方地区,四种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冬季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再现在不同区域各有所长,总体上以ET为优。(4)再分析资料在再现观测最低气温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能力相当,以ET最优,尤其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和新疆北部地区。NIT和N2T对东北地区观测冬季最低气温年际变化的再现能力较好,ET再现观测最低气温在90年代之前,2005年之后的3~4年变化周期特征时能力略优于其他三种资料。(5)NCEP资料再现FD日数偏多,ET和JT对FD平均场特征和长期变化特征再现能力较好;五种资料FD都呈现下降趋势,ET均值与OBT差异较小,N1T回归系数与OBT最为接近。FD年代际变化大于年际变化,JT资料中两者所占方差百分比与OBT较为相似;对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地区区域平均FD指数的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突变发生最早,五种资料结果一致;东北和华北FD突变均晚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原发生突变时间最晚。(6)TNn气候平均表现为北低南高的特征,ET对多年平均场的再现能力较好;在研究TNn长期变化趋势时,用JT资料比较好;N2T对TNn区域平均再现能力最优。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423;P412.11
【部分图文】:
80E?90E?100E?110E?120E?130E??图2.1中国194站分布??再分析资料共四种,分别为:??NCAR逐月和逐日2m最低气温(N1T)。??DOE逐月和逐日2m最低气温(N2T)。上两种资料水平分
?0.001?0?乂6??由最低气温随耐间变化.(图3.2a)曲线可1^看出,观测温度和四种再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较为一致,在.1995年之前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1995宇么后则表现为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从数值上来看,打与OBT最为接近,N1T和N2T最低气温值远远低于观测资??料。此外,由五种资料区域平均最低气温距平曲线(图3.26)可1^看出,观测温度和再分析??温度距平非常接近,变化东势也基本一致,只有N1T在2009 ̄2011洋间异常升高。根据再??分析温度与观测温度的相关系数(表3.1,表中相关系数均超过化001'的畳著性水平)可W??看出,ET与OBT相关性最高,N1T与OBT相关性最低。??■?-3
而N1T在2005年之前也基本可反映出该将征,但2005年么后与观测数据差异较大。从??数值上来看,在1998年之前N1T与OBT最为接近,1998年么后N2T与OBT最为接近。??此外可W发现,OBT?(图3.3b)显示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气候突变。N2T、ET、JT变化??特征也和OBT类似,N1T突变时间比OBT迟两年左右。??4-1?II ̄ ̄r?■??:???1??3-?去'。'?b??2-二寻?戶今、坏苗?4??????l\i:Z??心’?.八,户.\??立?\?-2?、八广寸??—7?_?-3?I??????■?gJi?I?,?,?,?,?,?-?.?I?巧巧?1984?1?放?1994?1?娩巧M?2W9??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I?:?I?■?I??C?I….IT?_OD?—A?—P?I?d?[????IF?—UP?—k?—t?i??4?r?2.S?I??????;1.S?.?\?.?.一.?\??-;y\—'/?—?\^i?心;苗严?\j\?/?户?aJ?I??A?■? ̄:?1??.?-3?I???5?I??’」??1W9?im?im?im?2uim?助明?isvv?im?i?烟?1W4?im?liWM??wy??e?I?IF?tt?k?>1?f?1?tf?a?A?>1??ib?I??I?2???7….一*?'?..'.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1516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P423;P412.11
【部分图文】:
80E?90E?100E?110E?120E?130E??图2.1中国194站分布??再分析资料共四种,分别为:??NCAR逐月和逐日2m最低气温(N1T)。??DOE逐月和逐日2m最低气温(N2T)。上两种资料水平分
?0.001?0?乂6??由最低气温随耐间变化.(图3.2a)曲线可1^看出,观测温度和四种再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较为一致,在.1995年之前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1995宇么后则表现为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从数值上来看,打与OBT最为接近,N1T和N2T最低气温值远远低于观测资??料。此外,由五种资料区域平均最低气温距平曲线(图3.26)可1^看出,观测温度和再分析??温度距平非常接近,变化东势也基本一致,只有N1T在2009 ̄2011洋间异常升高。根据再??分析温度与观测温度的相关系数(表3.1,表中相关系数均超过化001'的畳著性水平)可W??看出,ET与OBT相关性最高,N1T与OBT相关性最低。??■?-3
而N1T在2005年之前也基本可反映出该将征,但2005年么后与观测数据差异较大。从??数值上来看,在1998年之前N1T与OBT最为接近,1998年么后N2T与OBT最为接近。??此外可W发现,OBT?(图3.3b)显示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气候突变。N2T、ET、JT变化??特征也和OBT类似,N1T突变时间比OBT迟两年左右。??4-1?II ̄ ̄r?■??:???1??3-?去'。'?b??2-二寻?戶今、坏苗?4??????l\i:Z??心’?.八,户.\??立?\?-2?、八广寸??—7?_?-3?I??????■?gJi?I?,?,?,?,?,?-?.?I?巧巧?1984?1?放?1994?1?娩巧M?2W9??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I?:?I?■?I??C?I….IT?_OD?—A?—P?I?d?[????IF?—UP?—k?—t?i??4?r?2.S?I??????;1.S?.?\?.?.一.?\??-;y\—'/?—?\^i?心;苗严?\j\?/?户?aJ?I??A?■? ̄:?1??.?-3?I???5?I??’」??1W9?im?im?im?2uim?助明?isvv?im?i?烟?1W4?im?liWM??wy??e?I?IF?tt?k?>1?f?1?tf?a?A?>1??ib?I??I?2???7….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爱红;秦大河;任贾文;秦翔;康世昌;蒋友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珠穆朗玛峰—念青唐古拉山脉气象研究中的可信性[J];地理学报;2007年03期
2 史军;丁一汇;崔林丽;;华东地区夏季高温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地理学报;2008年03期
3 陈效逑;彭嘉栋;李慧敏;;内蒙古地区气温变化的季节和区域差异[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4 魏丽,李栋梁;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铁路沿线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适用性[J];高原气象;2003年05期
5 苏志侠,吕世华,罗四维;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及其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1999年02期
6 陈幸荣;蔡怡;谭晶;黄勇勇;汪雷;;全球变暖hiatus现象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08期
7 邹玉玲;刘翠芝;;高空资料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年02期
8 李兆芹,姚益平,姚克敏;NCEP/NCAR再分析温度资料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可行性[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何浪;吴洪宝;赵晓川;;3种再分析资料基本统计量比较[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支星;徐海明;;3种再分析资料的高空温度与中国探空温度资料的对比:年平均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891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891516.html